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细胞肺癌(SCLC)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早期即可出现广泛转移。调查显示,近2/3的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为广泛期SCLC。指南推荐,对于广泛期SCLC首选全身治疗。既往研究显示,SCLC初始化疗有效率高,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极易出现复发转移,并对二线及以后的治疗不敏感。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治疗广泛期SCLC上并无显著获益。不同于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上取得的获益,广泛期SCLC进行维持治疗的证据不足。因此,本文将通过回顾有关广泛期SCLC的维持治疗的临床试验和文献以探讨广泛期SCLC患者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生存时间短,倍增时间快,且更早发生广泛转移,出现脑转移后更加缩短生存期,笔者观察治疗1例化疗结合中药,用中药吴茱萸做君药,以其温阳及引经报使作用,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疗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化疗 引经 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6 月到 2016 年 6 月 我院收纳的 13 例肺癌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 5 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8 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生活干预、谨遵医嘱干预、运动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 (MBI)、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 (KP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导向化疗治疗术后肺癌以阻抑肺癌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转铁蛋白受体单抗 (FR 一 M) 与表阿霉素 (EAI 〕 M) 、顺铂 (DDP) 的偶联物对 91 例术后肺癌进行免疫导向化疗 ( 导向组 ), 并以 12 例术后肺癌以 EAI 〕 M 、 DDP 的全身化疗 ( 全身组 ) 作对照观察。结果导向组 2 年的年控制率 (89.5% 、 73.7%) 均高于全身组 (33.3% 、 8.3%); 其年复发率 (10.5% 、 26.3%) 均明显低于全身组 (667% 、 91.7%) 。导向组的中位生存期 (246 个月 ) 是全身月 (12.2 个月 )2 倍多。结论应用 TFR 一 M 为“载体”的免疫导向化疗能把化学抗癌药物专一地导入肺内残留的肺痛细胞处 , 提高了肺内癌灶局部的化疗药物浓度 , 是一种疗效好、毒性低的抗癌疗法。

  • 标签: 免疫导向化疗 偶联物 转铁蛋白受体单抗 (TFR 一 M)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研究对象,于同一阶段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生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在咳嗽、咳痰、发热三项临床症状上,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咳血、痰血、呼吸困难、胸痛、肺不张、声音嘶哑、胸腔积液以及消瘦等方面的临床症状上,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肺功能等级为为I级、II级和III级的患者均为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肺功能等级为IV级的患者对照组多于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多相似之处,导致肺癌患者易被误诊和漏诊,但是肺癌的临床症状表现相对更加严重,所以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应给予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早期肺癌筛选检查中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160例高危人群,对其开展低剂量和正常剂量扫描,进行肺段支气管、肺结节情况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出3例段支气管病,其中1例为中央型肺癌;检查出102例肺结节,其中包含12例为非钙化肺结节,3例为周围型肺癌。正常剂量扫描检查结果与低剂量扫描结果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正常剂量螺旋CT检查确诊率一致,在早期肺癌筛查中敏感可行。

  • 标签: 早期肺癌 螺旋CT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肺癌的CT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通过CT检查、病检证实的4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CT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CT图像清晰,无重叠现象,可显示出患者微小病变。中央型肺癌20例,周围型肺癌例18例,弥漫型肺癌4例。结论对于原发性肺癌患者来讲,使用CT进行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知晓患者病情恶化情况,为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CT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全肺切除术ICU病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4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采取ICU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以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康复及预后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大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ICU病房护理可协同提高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对于加快康复、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优质护理实施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的86例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实施护理后效果。结果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肺癌 术后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癌症属于肺癌的一种,也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目前临床对癌症的治疗常采用靶向治疗,也取得了不小的治疗成果。但是,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初期,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如果解决靶向治疗引起的耐药性是目前临床主要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几年来,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因此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潜在的致癌基因已经被验证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MET基因扩增,KRAS基因突变等。本文重点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耐药的机制进行阐述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依据。

  • 标签: 非小细胞癌症 肺癌 靶向治疗,耐药性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的治病根源、表现、手术的治疗方向来进行对肺癌术后患者呼吸系统护理的方式。方法 :通过研究探讨二手烟、氯乙烯等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探求肺癌的合理术后治疗护理。结果 :得出肺癌发生的条件以及避免原因。结论 :及时恰当的护理可明显改善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症状 ,减少并发症发生 ,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肺癌 复发因素 术后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导向化疗治疗术后肺癌以阻抑肺癌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转铁蛋白受体单抗 (FRT一与表阿霉素 (EI〕、顺铂 (DDP的偶联物对 19例术后肺癌进行免疫导向化疗 (导向组 ,并以 12例术后肺癌以 EAI〕 M、 DDP的全身化疗 (全身组 )作对照观察。结果导向组 2年的年控制率 (89.5%、 73.7%)均高于全身组 (33.3%、 8.3%);其年复发率 (10.5%、 26.3%)均明显低于全身组 (667%、 91.7%)。导向组的中位生存期 (246个月 )是全身月 (12.2个月 )2倍多。结论应用 TFR一 M为“载体”的免疫导向化疗能把化学抗癌药物专一地导入肺内残留的肺痛细胞处 ,提高了肺内癌灶局部的化疗药物浓度 ,是一种疗效好、毒性低的抗癌疗法。

  • 标签: 免疫导向化疗 偶联物 转铁蛋白受体单抗 (TFR一 M)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病理组织大切片技术在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标本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制成病理组织大切片,常规HE染色,并检测其NSE、Syn、CgA等表达。观察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组织分型组织分型腺鳞癌20例(33.33%)、鳞癌18例(30.0%)、腺癌22例(36.67%);单一组织类型表现32例(53.33%)、2种及以上组织类型表现28例(46.67%);NE阳性者25例(41.67%)、CgA阳性14例(23.33%)、Syn阳性21例(35.0%)。60例标本中,异质性肿瘤比为63.33%(38/60)。结论在肺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异质性是其重要特征,通过采用病理组织大切片技术进行检测,则能对其肿瘤组织类型进行全面观察,从而为病理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病理组织大切片 肺癌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肺癌患者在 DR与低剂量螺旋 CT中影像方面的特点,为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与后期治疗提供依据与帮助。方法:回顾以往我院接收的确诊为早期肺癌的患者 78例,患者来源的具体时间段为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包括其 DR 与 LDCT 影像,找出这些影像的特点,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中央型肺癌患者在 DR影像上的特点一般为:肺门阴影增大增浓、结节状密度增高阴影等,而 LDCT 影像的特点则为支气管比计较狭窄,支气管有梗阻或气管壁增厚而造成的阻塞性肺部改变和肺门结节;而周围型肺癌患者在 DR影像上的特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的增高阴影,阴影的边缘有毛刺和分叶的现象,而 LDCT 影像的特点则表现为肺野内的小结节孤立,阴影为小斑片状。在这所有的 78例患者中, DR影像的阳性率为, LDCT 影像的阳性率为结论:低剂量螺旋 CT影像在阳性率上要优于 DR,因而在对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上,能起着更好的指导作用,对患者的后期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终末期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NSCLC者分为2组,对照组不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易瑞沙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微皮疹、腹泻;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近期疾病控制率较高,生存期较长。结论对于NSCLC者,使用易瑞沙可取得一定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高。除病理分期外,其余指标不会对预后造成显著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终末期 易瑞沙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其病理学表现。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本院66例肺炎型肺癌患者,对其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点。结果本次研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有46例,属于腺癌的有20例,影像学检查分类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肺段与肺叶分布实变影各14例;磨玻璃伴结节影16例;肺段与肺叶突变伴随空泡并蜂窝状阴影、肺部实变纤维化合并肿块各10例;混合阴影2例。结论肺炎性肺癌患者在具体影像学类型上十分复杂,其影像学类型能够有效反映出相关病理变化,通过观察患者影像学变化以及病理学变化能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良好参考依据。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采用CT检查的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将自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行CT检查的10例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采用GE双排CT进行检查诊断的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7例囊腔壁厚度不均,5例明显可见壁结节,4例囊腔内壁不规则;6例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征,3例病灶边缘出现分叶征;5例病灶部位出现临近胸膜牵拉、凹陷、增厚等情况,3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出现胸腔积液情况,1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采用CT检查在结果中显示为有一定的特异性,如囊壁厚度出现不均、短毛刺征、形成壁结竹、胸膜改变及囊内壁不光滑等。体会在对肺部疾病患者进行CT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分析,对出现的特异性应加以重视,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 标签: 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 CT表现及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患者根治术全过程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围术期护理方式不同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3例;均实施根治术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应用焦虑自量表(SAS)、抑郁自量表(SDS)测评术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掌握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探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5%,对比组为80.4%,相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癌根治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检查,最后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例结果进行比对,作出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检查后,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象征、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厚壁空洞进行比对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周围型肺癌进行鉴别诊断,X线和CT均有显著的效果,因此临床建议联合使用,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X线表现 鉴别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