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在共聚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PPCD的18例(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61±14.81)岁。单眼和双眼发病的患者各9例。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和共聚显微镜检查,分析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不同分型PPCD在共聚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76±0.3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723.6±698.3)个/mm2。1型PPCD的主要共聚显微镜下影像学表现:Descemet膜可见鳞片状或同心圆状高反光区及圆形或椭圆形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弹坑状”或“火山口状”暗区;2型PPCD主要表现:Descemet膜条带状、片状高反光,可伴纤维条索样改变以及囊泡状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脊状结构和沟槽状暗区;3型PPCD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六边形的形态,呈上皮细胞样化生。结论PPCD主要累及Descemet膜和角膜内皮层,使用共聚显微镜可观察到Descemet膜高反光增厚、角膜内皮层暗区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化生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是临床诊断及动态监测PPCD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角膜营养不良,遗传性 显微镜检查,共焦 角膜后弹力层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活体共聚显微镜(IVCM)角膜神经图像拼接方法分析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特点及其与干眼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患者16例(16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伤泪河高度(NITMH)、无创伤泪膜破裂时间(NITBUT)、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比例、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IVCM等检查。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新的拼接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最短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等指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方法间角膜神经分析的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干眼临床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数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在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神经数量方面均明显大于传统分析方法(均P<0.05);最短神经长度较传统分析方法短(P<0.001);神经数量密度较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均有相关性(r=0.52,P=0.037;r=-0.62,P=0.011;r=-0.62,P=0.011),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而使用拼接图像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密度呈负相关(r=-0.56,P=0.025),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可获得更大角膜神经分析面积。2种分析方法的角膜神经分析结果不同,部分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也不同。新的共聚显微镜图像拼接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更可靠地评估干眼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情况。

  • 标签: 角膜神经 干眼 共聚焦显微镜 图像拼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患者的角膜在活体共聚显微镜(IVCM)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3至10月连续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病门诊诊断为LSCD的患者23例(35只眼)作为LSCD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41.74±15.62)岁。另选取与LSC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25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人,女性19人,年龄为(41.38±12.72)岁。使用IVCM中的“volume”模式对角膜中央、角膜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连续扫描,将获得的图像资料进一步分析,观察不同分期LSCD患者角膜中央及角膜缘区域细胞学变化情况及上述各部位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BCD)及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趋势;上述参数若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ANOVA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得这些参数在LSCD诊断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LSCD患者IVCM特征性表现为角膜病灶区结膜上皮细胞移行,角膜上皮细胞巢状分布,并可见胞质颗粒高反光的杯状细胞浸润;角膜基底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减低。定量分析LSCD患者的BCD和CET发现,角膜中央BCD为(6 261±1 593)个/mm2,较对照组(8 976±1 096)个/mm2减少30.2%,且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0%、28.7%、29.3%、30.2%(均P<0.007)。LSCD患者角膜中央CET为(34.1±6.9)μm,较对照组(47.3±8.1)μm减少27.9%,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处CET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3.7%、20.6%、26.9%、23.1%(均P<0.007)。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BCD及CET均逐渐减低。此外,角膜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非受累区BCD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6,-5.366,-5.469,-5.224; P <0.001),且鼻侧及颞侧角膜缘的非受累区CET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5,-4.065;P<0.001)。ROC曲线提示角膜中央及角膜缘BCD的诊断效能(0.931和0.916)优于角膜中央CET和角膜缘CET(0.853和0.817)。结论LSCD患者角膜在IVCM下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中央、角膜缘BCD和CET较低。BCD下降对LS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47-455)

  • 标签: 角膜 干细胞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上皮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棘皮病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显微镜(RCM)特征,探讨皮肤镜和RCM对黑棘皮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黑棘皮病患者63例,选取5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采用皮肤镜及RCM检查每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2处皮损。对3例患者在观察部位取材并进行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肤镜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乳头瘤样增生,119处(94.4%)可见胖手指结构,120处(95.2%)可见沟壑结构。RCM检查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基底层色素增加、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87处(69.0%)皮损在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结论黑棘皮病有典型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棘皮症 皮肤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活体激光共聚显微镜(IVCM)观察离体培养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特征,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比对观察研究。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26例(26眼)患者资料,同时取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进行实验室真菌培养,应用IVCM分别观察离体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形态。结果:离体与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均呈排列均匀的点状结构,形状类圆形,直径约2~5 μm,边界清晰;假菌丝呈高反光线状结构。活体状态下孢子反光明显增强,18眼呈分散排列点状强反光结构,11眼呈团雾状中强反光结构;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2眼菌丝形体细长,5眼呈芽孢结构,可见分支,1眼呈高对比度的不规则细长短棒状,1眼可同时观察到不规则细长短棒状和芽孢结构。白色念珠菌假菌丝结构较细长,长度约20~150 μm,直径约2~10 μm,与母细胞连接处收缩呈缢痕;近平滑念珠菌假菌丝短粗,长度约30~100 μm,直径2~5 μm,部分可见高亮的分支芽孢结构。结论:念珠菌性角膜炎在IVCM下呈现典型的孢子和假菌丝结构,离体和活体状态下孢子形态较为一致,而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IVCM可用于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念珠菌 孢子 假菌丝 角膜炎 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组织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GM6001对兔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共36只眼),设两只兔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兔双眼行-10.00D激光切削的LASEK手术后随机分2组,分别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组和阴性对照(negativecontrol,NC)组,分别于术后1周、0.5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共5个时间点行角膜共聚显微镜检查,将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作方差分析。结果:GM6001组术区角膜前部基质细胞数各时间点均较阴性对照组少(P〈0.01),而GM6001组术区角膜后部基质细胞与内皮细胞数各时间点与阴性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GM6001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角膜基质的降解,能有效抑制LASEK术后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减轻Haze的形成。

  • 标签: 角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LASEK 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板腺囊肿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在活体共聚显微镜(IVCM)下的形态学改变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睑板腺囊肿患者34例34眼以及无睑板腺疾病患者18例18眼分别作为睑板腺囊肿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IVCM检查,IVCM检查指标包括睑板腺开口面积、开口最短径、开口最长径、睑板腺开口附近腺管形态和睑板腺腺泡形态,分别对睑板腺囊肿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睑板腺囊肿组34眼睑板腺开口均呈不规则扩张,其中70.59%(24/34)开口处可见分泌物堆积形成的栓子,但开口边缘均平滑,睑板腺开口长径、短径和面积分别为(148.12±70.16)μm、(114.77±52.38)μm和9 239.11(5 506.96,24 111.36)μm2,较对照组的(59.35±16.78)μm、(41.98±11.77)μm和2 094.19(1 432.28,2 945.65)μm2明显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5,P<0.01;t=5.793,P<0.01;Z=8.000,P<0.01)。睑板腺囊肿组中61.76%(21/34)可见靠近睑板腺开口的腺管呈囊样结构扩张,其内伴有性状各异的分泌物积聚,扩张的腺管边缘平整,且与周边腺泡分界清晰。结论IVCM可在活体上观察睑板腺囊肿患者睑板腺形态学微观改变,睑板腺形态改变包括开口明显扩张伴栓子形成、临近开口的腺管呈囊样扩张伴分泌物积聚、边界清晰。

  • 标签: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开口 睑板腺形态
  • 简介:摘要:传统的地质测绘方式不仅周期长、用工量大、危险性高、测量误差大精度底、成本高。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出现极大改善了传统测绘技术的缺点,有效降低了外业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测绘人员安全,大幅提升了地质测绘的信息化及自动化程度。该技术可充分扫描物体三维点数据以及一些高精高分数字地形模型。本文结合某矿山测区案例详细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矿山地质测绘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传统测量方式,在测绘时间、测绘精度、人员等方面有不错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地形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应用
  • 简介:激光扫描器在激光打印机中的作用是根据打印内容对激光束的强度进行控制,使激光束带有打印的文字信息,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在鼓芯表面完成横向扫描

  • 标签: 激光打印机 激光扫描器 故障 文字信息 光束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矿山测量工作中,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传统测量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得以实现,利用此种技术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可以不用接触到测量目标,在复杂地质的测量作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并且能够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度。

  • 标签: 矿山测绘 三维激光 扫描技术 应用
  • 简介:图像边缘是图像基本特征之一。图像边缘检测在实际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传统的图像边缘检测算子有Roberts、Sobel、Prewitt、Krisch、Laplace算子等,但以上算子在边缘检测时的效果不够清晰,边缘定位不准确。在此基础上重点改进原有的Laplace算子,采用7×7模板,进一步提高图像轮廓的精度和准确度。

  • 标签: 边缘检测 LAPLACE算子 轮廓提取 轮廓跟踪
  • 简介:基于纳米晶粒生长的Brook模型和一维半无限大激光加热模型。建立了纳米材料激光成型晶粒生长估算模型;根据试验获得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激光扫描纳米材料获得了纳米块体零件,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模型的建立将有利于加工过程中的参数选取及晶粒大小的变化的预测。

  • 标签: 纳米晶粒生长模型 激光烧结 纳米块体成型 数值计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情况及其基本原理;由于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受外界影响较大,使获得的数据被噪声点污染,因此在获取的数据在应用之前必须进行降噪处理,降噪的目标是去除点云数据中的噪声点,同时要保持模型表面光滑和点云模型的尖锐特征及其几何边缘的特征信息。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去除离群点算法和改进自适应的三边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法矢修正的点云去噪平滑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明显优于传统上的双边滤波、拉普拉斯等经典的滤波算法。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处理 双边滤波 拉普拉斯滤波
  • 简介:摘要:截至到目前,我过在公路桥梁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建成了约 83万座桥,另外,我国每年还有大约 2~3万座桥正在建设。但是在桥梁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自然因素、超载问题、等桥梁结构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桥梁的使用。本文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桥梁检测中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情况及其基本原理;由于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受外界影响较大,使获得的数据被噪声点污染,因此在获取的数据在应用之前必须进行降噪处理,降噪的目标是去除点云数据中的噪声点,同时要保持模型表面光滑和点云模型的尖锐特征及其几何边缘的特征信息。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去除离群点算法和改进自适应的三边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法矢修正的点云去噪平滑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明显优于传统上的双边滤波、拉普拉斯等经典的滤波算法。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双边滤波 拉普拉斯滤波
  • 简介:摘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BIM技术都是当下发展迅猛的新技术,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与CIM(城市信息模型)关系密切,三维数字模型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也密不可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重要的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在BIM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BIM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发挥出了重大的应用价值,贯穿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它将建筑物的真实信息赋予数字仿真模型,可方便实现协同办公,有效提高设计效率、施工效率、和管理效率。本文对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BIM技术 道路工程
  • 简介:摘要矿山测绘技术历史悠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矿山测绘及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机械化水平,但矿山传统测绘技术无法满足目前测绘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测绘技术成为矿山测绘技术发展的前提,三位激光扫描技术成为众多测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字化矿山建设是实现企业高效高产和安全开采的有效途径,三位激光扫描技术不仅可以建立完成的三维立体模型,还可以真实立体的展现矿山地质地形,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推进矿山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矿山测绘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

  • 标签: 矿山测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随之带来房产测量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房产测量技术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很难满足当前房产发展的实际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日渐被运用到了军事,公共服务,救援工作等各个层面当中。通过对三维模型的重构,能够确保房地产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快捷性,并且构建出完善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分析和检测,保障房地产测量工作的精准度。本文将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房产测量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房产测绘方法
  • 简介:摘要:房产是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之一,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高低能反 应出城市的物质建设和居民精神生活的文明程度,合理有效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离不开对房产的测绘工作,房产测绘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房地产的布局、造型结构及用途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房产测绘工作质量管理的研究是提高房产测绘工作质量的关键。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房产测绘方法
  • 简介:摘要:地籍测量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点环节,其以地籍调查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测量技术对土地位置、土地大小、土地权属界址点等进行明确,从而为土地管理及应用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地籍测量工作涉及的数据规模较大,增加了地籍测量难度,需要重视对测量手段进行优化和调整。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地籍测量中一种常用的新型扫描技术,以高精度传感器为辅助,对土地资源进行立体化扫描,可以确保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对地籍测量内容和三维扫描激光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原理及策略,以期为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地形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