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真菌是皮肤科常见的甲病变,指真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的感染。由于抗真菌药种类较少及其毒副作用,肝肾功能受损的甲真菌患者,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以激光作为主要或辅助手段治疗甲真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激光治疗甲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激光 甲真菌病 治疗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甲真菌人群分布情况,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直接镜检阳性且真菌培养阳性的甲真菌患者3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结果其中男性155例(39.4%)女性238例(60.6%)。病原菌分布为皮肤癣菌295(75.1%)株,酵母菌75(19.1%)去株,非皮肤癣霉菌23(5.89%)株。我们研究还显示女性人群中穿高跟鞋频率越高则趾甲发病率越高。农村务农手工业者指甲真菌比例高。结论本地区甲真菌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年龄段为2150岁多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穿高跟鞋是造成趾甲真菌的易感因素之一。苏州地区的农村务农人员指甲真菌比例高。

  • 标签: 甲真菌病 流行病学 易感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真菌是由皮肤癣菌、酵母和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下组织引起的病变,而甲癣是特指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安康地区位于秦岭以南的大巴山区,汉江穿流而过,气候温暖潮湿多雨,是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了解安康地区甲真菌的病原菌种类和构成情况,我们筛选了安康地区9县1区提供的1000例甲真菌镜检阳性患者,采用统一多点培养法进行致病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流行病学 安康地区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特比萘芬治疗老年甲真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用特比萘芬治疗30例老年甲真菌患者的结果进行疗效及副作用分析和比较.结果30例中痊愈5例(16.6%),显效6例(20%),有效13例(43.33%),无效6例(20%),总有效率36.67%.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1例(3.3%),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口服国产特比萘芬治疗老年甲真菌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国产特比萘芬 甲真菌病 老年人 药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制霉素搽剂治疗外耳道真菌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212例(264耳)外耳道真菌患者采用制霉素搽剂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251例治愈,其中疗程2周41例、3周183例、3周以上27例。停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复发19例,均发生在停药后3个月内。新增非治疗耳患病数13耳。复发和新增耳均采取制霉素搽剂灌注浸泡疗法,疗程不少于2周。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制霉素搽剂是治疗外耳道真菌较理想的外用制剂。

  • 标签: 制霉素 搽剂 外耳道 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甲真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同日剂量为200毫克或400毫克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日剂量为400毫克的伊曲康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日剂量为200毫克的伊曲康唑治疗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间歇冲击治疗甲真菌时采用日剂量为400毫克的方法疗效较好且安全。

  • 标签: 甲真菌病 伊曲康唑 不同给药剂量
  • 简介:观察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的疗效。第Ⅰ批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1次/d喷于患处,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第Ⅱ批随机入A、B组,A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B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均1次/d喷于患处,用药2周、4周后观察疗效。第Ⅰ批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0%;第Ⅱ批A、B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及82.35%,治疗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及100%。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和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的疗效相似(P〉0.05),且疗效显著、局部刺激小、瘙痒缓解明显、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环丙酮胺 浅部真菌病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甲真菌人群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而探讨甲真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60例甲真菌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甲真菌患者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甲真菌患者T细胞亚群存在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在甲真菌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1%兰美抒乳膏联合10%水杨酸乳膏封包治疗老年甲真菌,并给于护理干预。方法外涂1%特比萘芬乳膏及10%水杨酸软膏,按1∶1比例,再以保鲜膜封包病甲,每周2次。结果治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治愈率37.8%,有效率63.9%。完成护理干预有效率100%。结论1%特比萘芬乳膏联合10%水杨酸软膏间歇封包治疗老年甲真菌,配合护理干预,有效率63.9%,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标签: 甲真菌病 封包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真菌病原酵母菌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菌,甲真菌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菌为63.47%;近平滑念珠菌为17.81%;热带念珠菌为6.85%;季也蒙念珠菌为5.94%;无名念珠菌为2.28%,其他酵母菌为3.65%。219株酵母菌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酵母菌感染菌谱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病原酵母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某部官兵平时和野外武装泅渡时浅部真菌的发病率及病原真菌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野外武装泅渡训练前及野外武装泅渡训练2周后,均对参训官兵进行全面筛查,再取患者浅部真菌感染可能性较大的皮屑,进行真菌学的镜检及培养鉴定。结果在896名官兵中,平时已有98例存在浅部真菌,发病率为10.94%。其中足癣56例(57.1%);股癣30例(36.1%);体癣12例(12.2%)。武装泅渡时有208例发生浅部真菌,发病率为23.21%。其中足癣有90例(43.2%),股癣92例(44.2%),体癣有26例(12.5%)。致病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念珠菌等。结论部队野外武装泅渡时参训官兵浅部真菌的发病率较平时显著上升,可直接影响部队的训练和战斗力。

  • 标签: 流行病学 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
  • 简介:真菌是甲及其周围组织的真菌感染,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甲病,占甲病的50%。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等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其中,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90%。本文对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皮肤科门诊甲真菌患者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试验做一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 标签: 抗真菌药 体外敏感性试验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七)植病流行的空间动态植病流行的空间动态着重分析病害传播距离、传播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其定量的研究是定量流行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它既涉及到生物学过程又涉及到物理学过程,这里仅作扼要介绍。1.一般考虑病原物传播体依种类不同而有多种类型,如孢子、菌丝片段、菌核、细菌细胞或菌脓等等。它们都具有一种或多种特性以适应传播。稻瘟病菌靠传播体数量巨大使得其侵染发病得以成功;多数气传病害的孢子体积小、重量轻而得以被气流传播;有些病原

  • 标签: 空间动态 植物病害流行学 气传病害 稻瘟病菌 定量的 模型设计
  • 简介:报道了葡萄上两个国内新记录真菌:由茶藤子小穴壳菌(Dothiorellaribis)引起的熟腐病和败育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tabescens)引起的根腐病。病害附有症状和病原菌的描述和形态图。

  • 标签: 葡萄 熟腐病 蜜环菌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
  • 简介:目的了解近半年来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浅部真菌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情况以及菌种变迁。方法以近半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3家教学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浅部真菌患者为3个地区的代表,对具有典型浅部真菌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致病真菌926株,其中红色毛癣菌544株(58.7%),念珠菌132株(14.3%),犬小孢子菌119株(12.9%),须癣毛癣菌23株(2.5%),石膏小孢子菌16株(1.7%)。华东地区浅部真菌构成比复杂,华南及华北地区相对简单。结论不同地区浅部致病真菌菌种及构成比存在差异;三地红色毛癣菌均仍占优势;而念珠菌和犬小孢子菌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流行病学 红色毛癣菌 念珠菌
  • 简介:摘要肺部真菌(PFIs)以往常常被认为是少见疾病,多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但近年来PFIs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PFIs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着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PFIs的演变特征,以探讨PFIs流行病学的改变及意义。

  • 标签: 真菌性肺炎 侵袭性真菌病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