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肺部真菌(PFIs)以往常常被认为是少见疾病,多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但近年来PFIs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PFIs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着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PFIs的演变特征,以探讨PFIs流行病学的改变及意义。

  • 标签: 真菌性肺炎 侵袭性真菌病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作者: 张旭艳 冯四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深圳 51810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对以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为代表的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不同剂型在血液病患者中的临床实践、药物监测和指南推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抗真菌药 血液病 真菌病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髓系肿瘤患者采取改良伏立康唑方案预防侵袭性真菌(IFD)血药浓度变化、预防效果和治疗费用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8例拟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进行IFD预防治疗的髓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伏立康唑方案中,成年患者IFD预防治疗的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200 mg/次,间隔12 h给药1次;12~18岁且体重≥50 g者,伏立康唑剂量同成年患者;年龄<12岁或年龄为12~18岁且体重<50 kg者,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4 mg/(kg·次),间隔12 h给药1次。测定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并计算血药浓度达标率。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比较不同类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真菌感染突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可能影响伏立康唑预防IFD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唐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第201709-11号),并与全部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为(1.89±1.21)mg/L。其中≥0.5 mg/L患者占89%(96/108),≥1 mg/L者占78%(84/108)。以1 mg/L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达标阈值,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的血药浓度达标率显著低于≥5 mg/(kg·d)者[59%(10/17)比81%(7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41)。②不同年龄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2,P=0.001)。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5 mg/(kg·d)者[(1.35±0.79) mg/L比(2.06±0.57)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42)。③本研究108例患者中,发生IFD者为9例(8.3%,包括临床诊断者1例和拟诊者8例)。发生IFD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未发生者[(1.08±0.8) mg/L比(2.11±1.21)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01)。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0.5 mg/L及>0.5 mg/L患者的真菌感染突破率分别为33.3%(4/12)及5.2%(5/96),≤1 mg/L及>1 mg/L者分别为25.0%(6/24)及3.6%(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患者年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原发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越高,IFD预防效果越好(OR=3.584,95%CI:1.690~7.601,P=0.001)。④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4 mg/L患者的幻觉发生率(10.9%,10/101),显著低于>4 mg/L者(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⑤改良伏立康唑方案的日均治疗费用为(653.89±44.69)元,显著低于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计算的(991.52±188.05)元,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57,P<0.001)。结论改良伏立康唑方案在未降低髓系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基础上,IFD预防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明显降低了抗真菌药物的治疗费用。

  • 标签: 伏立康唑 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药浓度 髓系肿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6月我院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的病例,以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种评价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7例,进步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66.67%。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因严重肾功能损害停药。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肺真菌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疗效 安全性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广泛存在土壤、水、空气和有机物中,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体内置管及长期入住ICU病人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药物治疗是对真菌感染的主要策略,早期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理想的抗真菌药物应具有足够覆盖可能的病原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无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便、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吡咯类、棘白菌素类。

  • 标签: 真菌 感染
  • 作者: 高宁 杨瑞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眼视光学院 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抗菌肽及其衍生物,FK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促进药物进入角膜发挥作用,其疗效在FK动物模型得到验证,部分复合体如氟康唑脂质体在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方面,早期手术、病原菌以水平生长为主、病灶浸润深度浅、联合使用有效抗真菌药对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角膜基质注药、角膜胶原交联、准分子激光术等手术技术在感染早期、病灶浸润较浅或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的FK患者中均突显出各自的优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及各类术式的联合,可为FK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53-260)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制剂 手术 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重症狼疮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疾病活动指数等资料。根据治疗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8例)和未感染组(6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36例,62.07%),对于氟康唑、灰黄霉素以及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2.07%、56.90%、51.72%。感染组28 d死亡率(17.24%)高于未感染组(χ2=6.54,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活动指数>19(OR=2.779,95%CI:1.135~3.936)、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50 mg(OR=2.898,95%CI:1.336~4.520)、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OR=1.452,95%CI:1.030~2.073)、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OR=1.992,95%CI:1.138~2.891)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OR=1.571,95%CI:1.016~2.317)均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假丝酵母感染为主,对氟康唑等药物耐药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疾病活动指数、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过高、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狼疮肾炎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疾病活动指数 危险因素 真菌感染 合并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园林景观需求度不断提升,传统的景观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而通过彩色植物的应用,为园林景观色彩进行搭配,不仅能够丰富园林景观颜色的多样化,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基于此,文章先对彩色植物进行论述,然后对彩色植物在景观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进行探析,最后对景观植物配置中彩色植物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 标签: 景观植物配置 彩色植物 应用
  • 简介:摘要:植物的病虫草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对植物的防治检疫是一种十分有效和必要的防治方法。基于此本文分析讨论了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相互之间的作用以确保更好的做好植检、植保工作。

  • 标签: 植物 检疫 关系
  • 简介:摘要:真菌性角膜溃疡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为眼科疾病,具有较高致盲率,且诊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视力,降低生活质量。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各有利弊。本文将重点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进展。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抗菌药物 手术治疗 中医药
  • 简介:摘要:怎样在园林中去合理地运用各种植物去进行规划与如何选择性使用各种植物配植造景,使得风景园林景观变得加倍的贴近自然景观,是值得长期探究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各种风景园林内如何进行植物规划研究与如何选择植物以及植物重要性去进行设计配植,提高我国在园林景观中建设的水平。

  • 标签: 植物规划 风景园林 植物设计配植
  • 简介:摘要: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然而,随着绿色植物栽培的发展背景下,很多病虫草害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们被称为检疫对象。根据检疫对象的分布情况,将全球地区划分为若干个“疫区”与“保护区”。为了保证“保护区”不向“疫区”转变就要突出植物检疫的作用,而在疫区要尽可能将疫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表现出植物保护的关键作用。总的来说,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的一个先决措施,而植物保护是植物检疫的保障措施。

  • 标签: 植物检疫 植物保护 关系
  • 简介:摘要: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是基于设计规律,完成植物的移栽搭配,以此形成立体景观和平面图案,造景植物多以草本植物为主。同时,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方面,需重点突出艺术性、科学性,打造园林意境之美,有效优化生态环境,以此打造优美园林景观,为美丽城市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园林 绿化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造林绿化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物流日益发达,生物防控工作特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植物检疫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将病虫草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加强植物检疫技术和设备研发力度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分析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不断加强检疫和监管力度,提升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植物检疫安全保驾护航。以期为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检疫 植物保护
  • 简介:摘要抗真菌药物在普通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但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条件,抗真菌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常见抗真菌药在以上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建议。

  • 标签: 抗真菌药 儿童 老年人 孕妇 肝功能不全 无明显有害效应剂量
  • 简介:摘要:丛枝菌根(AM)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土壤有益微生物,能帮助植物获取养分,提高抗性,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巨大应用价值。然而,由于AM真菌必须与根系共生才能完成生命周期,因此菌剂的获取与扩繁成为真菌应用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从AM真菌的分离、鉴定和扩繁3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旨在推进对AM真菌培养技术的深入研究,并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AM真菌的培养提供技术参考。AM真菌的分离湿筛法较为普遍,鉴定主要采用生理或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的扩繁方法以盆栽法和毛根无菌扩繁法为主,而最近新报道的液体培养法和非共生培养法则为AM真菌的扩繁提供了更多可能,为液体条件下的真菌应用和菌剂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AM真菌 培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肺部发生真菌感染的各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计6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合并基础慢性疾病等原因。病原菌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放化疗等多项因素,都会导致肺部出现感染,需要积极的采取抗真菌疗法才能够更好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 标签: 真菌感染 呼吸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