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调离氟作业岗位后患者病情改变情况。方法于2020年1月,收集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某铝厂在我院诊断的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后2年随访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有四肢长骨及关节疼痛症状,骨骼X线检查出现氟骨症改变,尿氟升高,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氟中毒。2年后随访的6例患者中,2例症状及骨骼X线检查均有改善,3例症状有改善,但骨骼X线检查无明显变化,仅1例症状及骨骼X线检查均加重,考虑该结果与其调动后岗位仍接触氟化氢有关。结论骨骼X线检查改变为职业性慢性中毒的特征表现,脱离氟作业岗位后患者临床症状可有减轻,骨骼病变无活动性加重,部分患者骨骼病变有减轻趋势。

  • 标签: 氟中毒,职业性 无机氟 病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依地酸二钠钙组(西药组)、驱铅扶正方组(中药组),治疗后西药组、中药组ZPP含量虽下降,表2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全血中ZPP含量比较 

  • 标签: 卟啉影响 大鼠血 扶正铅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巯普罗宁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肝治疗,如口服多种维生素、复方丹参、肝泰乐以及联苯双酯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巯普罗宁0.2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戒酒,疗程4周结果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巯普罗宁是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病的有效药物

  • 标签: 酒精中毒性肝病 巯普罗宁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职业性慢性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3例职业性慢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肌电图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结果临床数据统计处理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肌电图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职业性慢性中毒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肯定了补阳还五汤对职业性慢性中毒的独特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发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锰中毒 补阳还五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中毒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酒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再选取100例正常饮酒患者,组成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饮酒情况以及心理问题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饮酒情况存在显著地差异,心理问题方面也同样存在显著地差异,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迎合社交、个人心理问题以及饮酒量等方面是造成慢性中毒的主要因素,只有将患者的行为、文化以及认知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这就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

  • 标签: 集体心理治疗 慢性酒中毒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2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磁共振影像特征,探讨磁共振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对2003年2月-2013年2月经临床确诊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并行磁共振检查的32例患者进行影像分析。结果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影像可表现为不同程度脑萎缩及脑白质变性。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磁共振影像有明显改变。

  • 标签: 酒精中毒性脑病 代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中毒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探讨其早期判断慢性中毒肝功能损害的价值,为临床精准监测慢性中毒机体损伤的发生及其早期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取48名职业性慢性中毒患者,根据《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68-2013)》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50名健康体检人群做为对照组,分析指标包括ALT、AST、ALP、GGT、TBIL、DBIL、IBIL、TP、ALB和GLB等常规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ALT(P=0.000)、AST(P=0.000)、ALP(P=0.001)、GGT(P=0.000)、TBIL(P=0.008)和ALB(P=0.000)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分析示各组间ALT、AST、ALP、TBIL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和中毒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ALT、AST、ALP、TBIL在苯中毒肝功能损伤中具有更高敏感性。结论ALT、AST、ALP和TBIL可成为辅助诊断早期慢性中毒机体损伤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慢性苯中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γ-谷氨酰转肽酶 总胆红素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的护理经验。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和优质护理,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4天至5个月,平均住院时间(2.15±0.72)月。患者在出院前记忆力明显改善,且大部分患者的肢体震颤症状逐渐消失,也不会继续发作癫痫。意识不清,四肢瘫痪想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正常,四肢也逐渐恢复,出院时已经恢复行走功能。3例患者出院后由于再度饮酒而再次发作癫痫。4例呈现痴呆的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明显改善。结论对针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和用药指导,并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出院,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帮助多名患者成功戒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标准下职业性慢性中毒的发病特征。方法于2020年3月,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诊断的126例职业性慢性中毒患者资料,分为旧标准组(74例)和新标准组(52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接苯工龄、行业分布、工种、作业环境苯浓度及诊断分级的差异,并对旧标准下22例苯中毒观察对象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旧标准组和新标准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接苯工龄、行业分布和工种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旧标准组和新标准组中各有41.9%(31/74)和17.3%(9/52)患者作业场所苯浓度超过最高容许浓度,两组患者作业场所不同苯浓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旧标准组患者以轻度中毒(79.7%,59/74)为主,而新标准组以中重度中毒(51.9%,27/52)为主,两组患者诊断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苯中毒观察对象经过随访观察,有8例(36.4%)进展为慢性中毒。结论苯中毒诊断标准的修订可能影响诊断分级的构成,从劳动者权益出发,制定更加完善的诊断标准及制度政策,更利于职业性苯中毒防控工作的开展。

  • 标签: 职业病 中毒 诊断分级 观察对象 易感人群
  • 简介:75只三月龄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镉(Cadmium,Cd)中毒组及维生素E加镉组.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细胞形态计量方法定性定量研究三组小鼠黑质神经元的细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黑质神经元结构正常;镉中毒组小鼠中脑黑质受损,黑质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异染色质增多边聚,核膜断裂,核周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此外有多处较大的软化灶形成,并有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围绕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维生素E加镉组小鼠黑质区神经元轻微受损,结构接近正常组,与镉中毒组比较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①黑质区神经元数量未见明显减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量的TH阳性反应神经元.②变性及坏死神经元很少.但有少数神经元变性,胞核固缩、溶解,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染色质稀疏,均匀分布,核膜清晰完整,未见断裂,核周质内细胞器丰富.③个别小鼠黑质区有初期软化灶形成,病灶较小,灶内神经组织多已坏死,残留神经元胞体变小,胞核固缩,胞浆减少.④少数小鼠黑质区有弥漫性或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偶见淋巴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但并未形成血管套.⑤体密度、数密度、平均截面积及平均体积等形状特征参数与镉中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除体密度有差别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构证实: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慢性中毒小鼠黑质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中毒小鼠 保护作用 小鼠黑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部磁共振检查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施以MRI检查,观察MRI特点。结果:初诊后,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意识或者肢体异常,2例患者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4例患者发生嗜睡及失眠,7例患者意识模糊,8例患者共济失调、机体震颤,4例患者行走不良及记忆力减退。20例患者发生脑部萎缩,小脑及大脑萎缩患者数量较多,总计18例,占比72%。小脑萎缩患者多见小脑蚓部萎缩。大脑萎缩则是大脑灰质异常,其中,单纯性大脑萎缩患者4例,单纯性小脑萎缩2例,分别占比16%、8%。脑白质脱髓鞘2例,占比8%,16例患者发生DWI信号扩散受限。10例患者呈现胼胝体弥散增长,T1及T2信号异常,3例患者表现为胼胝体长T1及T2信号。DTI检测15例患者胼胝体纤维束发生断裂,2例患者纤维束稀疏,信号发生变化。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采取MRI诊断,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MRI诊断准确性较高,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磁共振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