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为金标准,探讨加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全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定量软件(3D Auto RV)评估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HT)术后右心室容积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并且同意于超声心动图复查后24 h内行CMR检查的HT术后患者46例。分别应用CMR技术、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量化软件(Tomtec 4D RV function 2.0)获取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量(RVSV)及RVEF。分别将3D Auto RV、常规半自动Tomtec的测量结果与CMR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比较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3D Auto RV的可分析率为87%,该软件实现了在27例(59%)患者进行全自动分析,整个分析过程无需调节,分析时间仅需要(12±1)s;另外19例(41%)患者的分析结果需要手动调节,平均分析时间在2 min内,短于常规半自动Tomtec量化软件分析时间[(108±15)s对(160±34)s,P<0.001]。对于右心室容积: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Tomtec分析的RVEDV、RVESV和RVSV,均与CMR分析的相应测量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7~0.84,均P<0.001)。与CMR测量值比较,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Tomtec技术均低估HT术后患者的RVEDV、RVESV和RVSV,但是3D Auto RV较常规半自动Tomtec的负性偏倚值更小。对于RVEF:3D Auto RV获得的RVEF与CMR获得的RVEF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与一致性(r=0.84,P<0.001;偏倚值=-1.1%,一致性界限=-8.1%~6.0%)。另外,3D Auto RV手动调节获取的右心室容积和RVEF与CMR相应测量值的相关性(r=0.63~0.72,均P<0.001)低于全自动分析获取的右心室容积和RVEF与CMR相应测量值的相关性(r=0.76~0.82,均P<0.001)。重复性分析显示3D Auto RV获取的RVEDV、RVESV、RVSV和RVEF均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结论3D Auto RV轻度低估HT术后右心室容积,但是其低估程度低于常规半自动TomTec。3D Auto RV可以准确量化HT术后RVEF,分析过程快速,且分析结果可重复性好,有望实现在HT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常规临床应用。

  • 标签: 三维超声右心室量化软件,全自动 心脏移植术 心室功能,右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评价不同等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心力衰竭(HF)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6例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HFrEF组)、86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HFpEF组)及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2016年ASE指南对HFpEF患者进行LVDD分级,其中左室舒张功能正常9例,LVDD 1级47例,LVDD 2级23例,LVDD 3级7例。于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得常规超声参数:右室基底段内径(RVD1)、中间段内径(RVD2)、长轴内径(RVD3)、右室收缩末期面积(ESA)、舒张末期面积(EDA)、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心肌做功指数(MPI);应用2D-STE技术获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应变(RVLSbas)、中间段应变(RVLSmid)、心尖段应变(RVLSapi)及游离壁整体应变(RVLSfw)。比较各组间二维应变参数,分析RVLSfw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①对照组、HFpEF组及HFrEF组中TAPSE及S′呈依次递减的趋势(均P<0.05)。HFpEF各亚组中,LVDD 3级组的TAPSE、S′小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LVDD 1级组和LVDD 2级组(均P<0.05)。②在对照组、HFpEF组及HFrEF组中,RVLSbas、RVLSmid、RVLSfw呈依次递增的趋势(均P<0.05)。LVDD 1级组、LVDD 2级组、LVDD 3级组之间RVLSbas、RVLSmid、RVLSapi、RVLSfw呈依次递增趋势(均P<0.05)。③在对照组、HFpEF、HFrEF三组中,RVLSf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强相关(r=0.77,P<0.01),与年龄、TAPSE、S′呈中等相关(r=0.41、-0.48、0.40,P<0.01)。在HFpEF各亚组中,RVLSfw与舒张功能呈中等相关(r=0.59,P<0.01),与年龄呈弱相关(r=0.21,P<0.01),与B型利钠肽(BNP)、FAC、TAPSE呈弱相关(r=0.28、-0.29、-0.29,均P<0.01)。结论2D-STE技术能够早期发现HFpEF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受损的变化。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右 舒张功能不全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危险因素,提高术后监护护理水平。方法总结了36例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护理的经验。结果1例患者室颤死亡,其余35例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全面、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保证手术成功。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巨大左心室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78例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长间歇〉2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冠心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心悸待查2例,晕厥6例,心律失常8例,心肌病5例,糖尿病3例,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房间隔缺损、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外伤各1例。7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心电图诊断结果:窦性停搏28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例,二度窦房阻滞1例,房性早搏未下传14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交界性逸搏(逸搏心律)5例,室性逸搏(逸搏心律)1例,早搏的超长代偿间歇7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其独具的优势对心室长间歇及早做出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描记术 心室长间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年龄<40岁组(组1,n=30)和年龄>40岁组(组2,n=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及背向散射积分检查。结果与组1比较,组2E/A、Ea/Aa比值明显降低(P<0.05),E/Ea比值增高(P<0.05);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循环周期变量指数)CV-IBS明显降低(P<0.05)。结论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存在年龄相关性差异。

  • 标签: 高脂血症,彩色多普勒心肌成像,背向散射积分,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目标选择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这一时间段中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针对患者的早期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查以及诊断,随后开展治疗并观察。结果:临床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病诱因较多,本次研究对患者诱因进行分析后开展治疗,患者治愈率为97.62%(82/84),其中存在2例患者由于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为2.3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心电图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扩容升压治疗,并结合患者情况使用血管扩张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全球仅有呈增长态势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加剧而显著上升。近年来药物治疗心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现有的信号分子相关药物并不能完全逆转心肌重构。外科治疗逆转心室重构进程,辅助甚至替代受损心脏功能,将成为未来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心室辅助装置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支持治疗或永久替代治疗,可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逐步成为终末期心衰的重要治疗方式。本文针对心力衰竭后心室辅助装置应用的历史与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120-180kg小公牛7只,常规全麻后左侧第4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辅助下诱颤后,植入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DIVAD,domestic-madeimplantableventricularassistdevice),DIVAD机械性能参数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泵尺寸29.5mm×72mm,重量158g,体外转速可达9000r/min,流量可达8L/min,整合流量计,并可通过体外控制器监测控制。DIVAD连接左室及降主动脉,转速3500-8000r/min左右,行左室辅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持续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及DIVAD运转情况。肝素静滴维持ACT在正常值1.5-2倍之间。结果7只小牛术后全部复跳,均能成功撤离体外循环辅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93h,最短存活时间0.5h,平均存活时间20.28h。结论小牛可以作为DIVAD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其围手术期处理有相应特点,小牛DIVAD实验模型的建立对于进一步研究改进DIVAD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动物模型
  • 简介:患儿,男性,1d,因呼吸急促、口周发绀2h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Apgar评分1min、5min均为10分,羊水清亮,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出生体重3650g。其母孕期未行系统产科检查,否认结节性硬化症及心脏肿瘤、心脏病家族史。查体:呼吸62次/min,足月儿外貌,哭声、反应一般,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皮疹、出血点及瘀斑花纹,口鼻周及肢端发绀明显。

  • 标签: 横纹肌瘤 左心室 新生儿 APGAR评分 结节性硬化症 呼吸急促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通过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测量32例CRT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右心室基底部横径、右心室中部横径、右心室长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患者术后6、12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4.47%±5.69%、47.13%±5.27%,较术前38.84%±6.5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右心室中部横径为(29.52±1.74)mm,较术前(32.22±2.31)mm及术后3个月(31.32±1.63)mm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90%±6.71%,较术前28.13%±7.9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为(134.40±20.69)ms,较术前(156.80±25.27)m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右心室收缩功能 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
  • 简介:为了解中医药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对该病的辨证分型及经方、验方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说明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动物实验及机理探讨尚还薄弱.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性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和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肺动脉高压防治研究的进展,医学界已把右心-肺循环-左心视为一体,并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左-右心及其相互作用, 并形成右心体系概念。该概念不仅加深了对整体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学的理解,还为一系列左、右心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特别是业已证实右心功能对左心疾病、肺动脉高压及心脏移植等患者的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右心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日趋深入,右心是一奇特的半自主器官,与左心共同完成复杂的整体循环功能。该文重点讨论了心室相互依赖及右心心肌力学功能模式的变化。

  • 标签: 心室 右心心肌力学功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