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心室晚电位的概念心室晚电位(venlrieularlatepotentials)指发生在心电图上QRS波终末部并延伸到ST段内的延迟的心电活动。利用信息叠加技术(Signal—Add),用具有高分辨性能的记录器将晚电位记录下来,这种电位即称晚电位。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心电活动 QRS波 叠加技术 利用信息 电位记录
  • 简介:心室是一种少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二个房室瓣同房室瓣开口与单一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伴有血管畸形。运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近年来纠治青紫单心室的新方法,但由于患者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国内医院开展较少。本院在2005年3月27日成功地为1例右心室型单心室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单心室 围手术期护理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右心室 先天性心脏畸形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应用左心室四极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测量其左心室4个起搏位点的LVED及DRLV。按如下流程优化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1)避免膈神经刺激(PNS);(2)合适的起搏阈值;(3)避开心尖部起搏;(4)选择最大LVED;(5)选择最大DRLV。按流程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进行CRT,统计左心室四极电极置入的靶血管分布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双心室起搏百分比;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统计CRT术后有应答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应答的患者比例。结果入选29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9例(66%),年龄(61.7±7.6)岁。扩张型心肌病17例(59%),缺血性心脏病12例(41%)。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室四极电极至靶血管内,且4个起搏位点亦均在靶血管内,侧静脉15例(52%),前静脉2例(7%),后静脉11例(38%),心大静脉侧分支1例(3%)。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95%。以最大的LVED及最大的DRLV作为依据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患者分别有19例(66%)和4例(14%)。最终29例患者中,有5例(17%)以D1作为起搏位点,5例(17%)以M2作为起搏位点,7例(24%)以M3作为起搏位点,12例(41%)以P4作为起搏位点。10例(34%)患者应用了传统双极电极具备的起搏位点(D1、M2),19例(66%)患者应用了左心室四极电极特异的起搏位点(M3、P4)。29例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分别为(171±24)ms、(231±79)ml、(28±5)%、(74±11)mm、(294±103)m、(3.2±1.0)级;术后6个月分别为(130±12)ms、(158±73)ml、(36±10)%、(66±12)mm、(371±86)m、(1.9±0.5)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CRT术后6个月应答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答率分别为97%(28例)、83%(24例)。结论左心室四极电极的4个LVED和DRLV可用来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且以最大LVED及DRLV作为依据选择起搏位点,CRT应答率较高。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 电极 心脏起搏
  • 作者: 向艏博 左明良 尹立雪 王文艳 于涛 黄克力 陈秋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心脏电生理与生物力学超声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成都610072
  • 简介:摘要在欧美国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国内亦有数十家医院正在临床开展应用。但LVAD术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右心室功能衰竭,亦是引起LVA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围绕LVAD植入术后右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右心功能衰竭预测模型以及超声心动图在LVAD植入前后对右心功能的评估要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右心室功能 心室-动脉耦联
  • 简介:摘要右心室梗死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少见,常常在临床心电图诊断中误诊和漏诊,本人谈谈右心室梗死的诊治体会,提高对右心室梗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 标签: 右心室梗死
  • 简介:摘要左心室肥大包括左心室扩大及左心室室壁增厚。左心室肥大是诸多心脏病的共同表现,通过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心室肥大是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时至今日,有关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不少于几十条,但一般认为既往沿用的单项标准敏感性高者特异性低,而特异性高者敏感性低。现对我院收治的左心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诊断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心室或右心室受累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的随访28 d的全因死亡风险,并分析影响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2.2%),平均(60.1±20.8)岁;根据是否合并SIMD和左右心室受累情况分为对照组(267例)、右室累及组(22例)、左室累及组(76例)和双室累及组(40例),随访28 d,主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预后情况。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MD组的心率更快,平均动脉压值和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更低,血清降钙素原、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SOFA评分等明显升高(均为P<0.05)。平均随访(27.3±2.3)d,失访37例(9.1%)。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受累组(HR=1.424)和双室受累组(HR=1.577)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右室受累组(HR=1.822)、左室受累组(HR=1.951)和双室受累组(HR=2.561)的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率均显著升高;左室受累组(HR=1.686)和双室受累组(HR=2.148)的肾替代治疗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经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年龄(HR=2.326)、N末端B型利钠肽原(HR=3.072)、SOFA评分(HR=3.971)和左室受累(HR=3.685)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左心室受累的SIMD患者的短期病死率高,年龄、N末端B型利钠肽原、SOFA评分和左室受累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模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在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犬开胸,在其左心室前侧壁心外膜缝上1块含有144(12×12)个单极电极(电极间距2mm)的电极板。选取位于电极板对角处的2个起搏部位(左上角靠近心底部,右下角靠近心尖部),采用连续起搏方法.记录起搏周期为300ms时整个电极板上每个单极电极上的激动恢复间期.通过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评估不应期离散度。结果:近心底部与近心尖部起搏时起搏阈值及心室激动恢复间期无显著差异[起搏阈值(0.34±0.22)mA比(O.26±0.05)mA;激动恢复间期(144.3±12.4)ms比(147.7±14.8)ms,均P〉0.05]。但是,近心底部位起博的不应期离散度较近心尖部起搏的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减小[标准差(4.3±0.8)ms比(5.8±0.7)ms,P〈0.01;变异系数(0.030±0.006)比(0.039±0.005),P〈0.01]。结论:在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左室电极植入部位有利于降低不应期离散度。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激动恢复间期 不应期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需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治疗,而对照组50例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比较两组起搏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电极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在射血分数及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对照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脏功能影响小、同步性高、起搏短及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冠状动脉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分为A、B两组,A组为老年非LVH组,有143例,B组为老年LVH组,有157例。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心脏超声结果。结果与非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相比,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发生左室重构比例与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发生左室重构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重构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从而对其左心室高电压与左心室肥厚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针对此次研究我院特地将2012年至2013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共计80例患者组成的观察组且属于不同期段的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组成的对照组所取得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相关结论显示随着患者的血压逐步的升高,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也会十分明显的升高,其中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中共计所占比例31.22%,而正常对照组当中所占比例共计仅有9.56%,另一方面,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当中,其1、2、3个级别当中分别所占的概率为27.3%、9.0%、7.45%与3.42%、25.3%、24.1%。结论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也可以作为一种监测患者高血压相关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时常定期的进行心电图复查,这有助于一旦发现有高危病患,可以立即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有效的减少靶器官的诸多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左心室室壁瘤(LVA)合并左心室血栓(LVT)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STEMI早期发生LV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LVT分为LVT组和无LVT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方案,并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LVT组和无LVT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的相关因素,并绘制森林图显示各个指标效应大小。结果共入选144例患者,LVT组患者52例(36.1%),年龄(56.4±11.2)岁,男性46例(88.5%);无LVT组92例(63.9%),年龄(61.7±11.5)岁,男性73例(79.3%)。与无LVT组相比,LVT组患者较年轻,贫血、大量饮酒史、慢性肾脏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术前血流心肌梗死溶栓(TIMI)0级、术后血流TIMI≤2级比例均较高,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比例均较低(P均<0.05)。两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亚组分析显示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森林图显示大量饮酒史(OR=6.982,95%CI 1.501~32.469,P=0.013)、贫血(OR=3.373,95%CI 1.075~10.585,P=0.037)、LVEF≤40%(OR=3.016,95%CI 1.027~8.859,P=0.045)、术前血流TIMI 0级(OR=3.311,95%CI 1.214~9.029,P=0.019)与STEMI早期合并LVA患者发生LVT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绞痛病史(OR=0.159,95%CI 0.058~0.441,P<0.001)、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OR=0.189,95%CI 0.053~0.673,P=0.010)、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OR=0.252,95%CI 0.093~0.682,P=0.007)与STEMI早期合并LVA患者发生LVT风险降低相关。结论大量饮酒史、贫血、LVEF≤40%、术前血流TIMI 0级与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与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8年,心慌10年,腹胀1年入院。心脏专科检查: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处,未见抬举样搏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率90/min,心房颤动,P2增强,胸骨左缘Ⅲ、Ⅳ肋间及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

  • 标签: 心电图 心室肥大 右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检验与诊断。方法选取50例左心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诊断心电图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QRS电压增高,而没有ST-T改变。结论左心室肥厚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在心电图上出现明显的特征,以胸导联上的改变对诊断意义更大。

  • 标签: 左心室肥大 心电图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护理特点,提高对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护理水平,以达到提高该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总结5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找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结果通过对5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护理经验的总结,认为对该类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大量补液期间的观察及护理;2.心律失常的观察及处理;3.心理护理。

  • 标签: 右心室 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分为低疾病活动度组(16例)、中疾病活动度组(35例)及高疾病活动度组(24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常规超声数据并使用左室PSL技术分析得出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并计算心肌做功指数(MWI)、有用功(CW)、无用功(WW)、做功效率(WE)。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并对心肌做功参数与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射血分数(LVEF)、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各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中、高疾病活动度组LVGLS较对照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显著减低(均P<0.05)。③中、高疾病活动度组GWI、GC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0.05),各病例组GWW、GW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MWI、心尖段MWI和CW,以及中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CW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④病例组GWI、GCW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s1=0.253,P=0.008;rs2=0.261,P=0.024),与LVGLS呈显著负相关(rs1=-0.525,P<0.001;rs2=-0.455,P<0.001),各心肌做功参数与DAS28评分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PSL能早期反映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可为临床评估患者心功能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左室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心室功能,左
  •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置入主动电极的各项参数,研究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需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右心室流出道组(RVOT)、右心室流入道组(RvIS)、右心室心尖部组(RVA)三组,于术中应用主动螺旋电极选择不同部位主动置入,于置入术中、术后2周、术后3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组电极阈值、阻抗参数。结果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阈值比较结果为术后F=0.56,P=0,57;术后2周F=1.08,P=0.34:术后3个月F=0.85,P=0.43,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阻抗比较结果为术后F=2.64,P=0.08;术后2周F=I.63,P=0.20;术后3个月F=2.80,P=0.0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主动螺旋电极行RVOT、RVI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 生理性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