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为26岁近视眼女性,右眼裸眼视力为0.1,左眼为0.2;左眼角膜有外伤史,鼻侧遗留角膜斑翳。经术前充分检查,右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左眼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术后3个月患者双眼UCVA为1.2,左眼角膜瘢痕大部分消除。(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14-617)

  • 标签: 角膜混浊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光力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于2020年10月1─1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收集成年近视受检者18例,在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单焦软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状态下分别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光力。周边屈光度的测量范围为鼻颞侧30°(5°间隔)。周边屈光度与中心屈光度的差值为相对周边屈光度(RPR)。通过拟合获得鼻颞侧相对周边屈光度曲线,曲线下面积即视网膜相对周边光面积(ARPR)。根据高斯光学系统,计算各注视方位相应的角膜坐标,获取各位点的全角膜光力,并计算角膜相对周边光力(CRPR)和角膜ARPR。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状态RPR和CRP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视网膜ARPR与角膜ARPR的关系。结果:配戴单焦软镜时鼻侧(5°至25°)及颞侧(5°至20°)的RPR呈远视状态,配戴多焦软镜使各点RPR发生近视性漂移(均P<0.001),除鼻侧5°、颞侧30°外。配戴多焦软镜时,鼻侧(25°~30°)及颞侧(10°~30°)CRPR与配戴单焦软镜时相比呈现出更大的正光力(均P<0.001)。配戴多焦软镜时,视网膜ARPR与相应的角膜ARPR呈正相关(r=0.54,P=0.031)。结论:多焦软镜使角膜周边的相对正光力增加,从而增加了视网膜的周边近视性离焦量。临床上,配戴多焦软镜引起的角膜光力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视网膜离焦的变化。

  • 标签: 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 近视 相对周边屈光度 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 相对周边屈光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于不同遗传风险下的儿童少年近视光与近距离工作的关联。方法于2016年9—12月,以天津市南开区和红桥区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区各1所小学和初中的553名6~14岁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并进行近距离工作情况问卷调查;对选定的近视易感基因中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个体的遗传风险(GRS)进行评分。根据遗传风险评分分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近距离工作与屈光度的关联。结果553名对象的年龄为(9.8±2.5)岁,其中男生295名(53.3%);近视的总体检出率为62.0%;等效球镜屈光度(SER)为(-1.30±1.85)D。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RS低风险组中,与持续近距离工作时长<0.5 h者相比,持续近距离工作时长≥0.5 h者近视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值为2.64(1.07, 6.52)];GRS中度风险组中,随着每日使用电脑时长的增加,近视患病风险升高[OR(95%CI)值为2.14(1.03, 4.77)];GRS高风险组中,随着每日读写总时长的增加,近视患病风险随之增加[OR(95%CI)值为1.27(1.01, 1.59)]。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RS低风险组中,每日读写总时长和使用手机时长每增加1 h,SER分别下降0.18 D(95%CI:-0.30, -0.07)和0.95 D(95%CI:-1.51, -0.39);GRS中度风险组中,每日读写总时长和使用电脑时长每增加1 h,SER则分别下降0.25 D(95%CI:-0.31, -0.18)和0.57 D(95%CI:-0.97, -0.18);GRS高风险组中,每日读写总时长每增加1 h,SER则下降0.33 D(95%CI:-0.43, -0.22)。结论≥0.5 h的持续近距离工作、每日使用电脑时长、每日读写总时长和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与儿童少年近视光有关联。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近视 遗传风险评分 近距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角膜散光(CA)患者角膜光力、CA及散光轴位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6-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光不正患者876例(1 072眼),分别用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角膜平坦轴光力(K1)、陡峭轴光力(K2)、CA、散光轴位、矢量参数J0(0°或18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按Pentacam测量的CA度数分为低度CA组(CA≤0.75 D)301眼和高度CA组(CA>0.75 D)771眼。选取2种仪器连续测量3次,选取散光轴位为中间值的那次测量数据用于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法对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差异性、相关性、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低度CA组中,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K1、K2及C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1,P=0.001;Z=2.310,P=0.022;Z=-2.891,P=0.004);2种仪器测量K1、K2、CA、散光轴位、J0及J45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31,0.35)D、(-0.32,0.42)D、(-0.32,0.38)D、(-27.86,27.96)°、(-0.19,0.21)D和(-0.18,0.18)D。高度CA组中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K1、K2、CA、散光轴位、J0及J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63,P<0.001;t=6.046,P<0.001;Z=-2.335,P=0.020;Z=-5.480,P<0.001;Z=-1.997,P=0.046;Z=-6.079,P<0.001);2种仪器测量K1、K2、CA、散光轴位、J0及J45的95%LOA分别为(-0.27,0.39)D、(-0.34,0.44)D、(-0.44,0.42)D、(-11.15,13.55)°、(-0.25,0.23)D及(-0.25,0.33)D。在低度和高度CA组中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的K1、K2、CA、散光轴位、J0及J45值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OPD-ScanⅢ测量K值和高度CA患者的散光轴位时与Pentacam的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其测量CA度数和低度CA患者散光轴位时与Pentacam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差。

  • 标签: OPD-ScanⅢ Pentacam 角膜屈光力 角膜散光 散光轴位 一致性
  • 简介:摘要:在优慕课在线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对《眼光检查》开展混合式教学,该教学方式为目前最新教学模式,可针对《眼光检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在布鲁姆教学方式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本文主要针对在优慕课平台下所展开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优慕课在线平台 《眼屈光检查》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应用那曲肝素钙治疗的临床安全性以及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DV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试验组(采用那曲肝素钙治疗),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1-2020.12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参照组快,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老年DVT患者应用那曲肝素钙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那曲肝素钙 药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先兆流产临床择用地孕酮、黄体酮治疗的实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接诊的80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纳入40例,择用地孕酮方案)、对照组(纳入40例,择用黄体酮方案),展开两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孕酮水平、疗效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同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β-HCG、孕酮水平较高,P

  • 标签: 地屈孕酮 黄体酮 先兆流产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地孕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门诊就诊的54例子宫腺肌症主要症状为痛经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地孕酮片组治疗组 27例,实验组:少腹逐瘀汤联合地孕酮片治疗(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级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29%),高于对照组(74.08%),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地孕酮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少腹逐瘀汤 地屈孕酮 联合治疗 子宫腺肌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植入性后房型光晶状体(ICL)植入术作为光不正的主要矫正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逆性等优势,目前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尽管ICL的材料和设计逐渐改进,但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等,可影响术后效果,甚至需再次手术。现就ICL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类、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地孕酮与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82例患者,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不同治疗方式分两组(每组41例),黄体酮治疗为对照组,地孕酮治疗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成功率92.68%高于对照组87.80%,但两组无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51%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药物皆可治疗该疾病,但地孕酮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地屈孕酮 黄体酮 先兆流产 不良反应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肌/伸肌峰值力矩比值(H/Q值)与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的膝关节H/Q值,采用Pro-Kin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运动控制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测试(10MWT)评估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并将患侧膝关节H/Q值与BBS、TUGT、10MWT、稳定极限和偏移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膝关节H/Q值[(41.00±15.38)%和(40.62±17.87)%]均小于健侧[(57.18±12.52)%和(62.00±18.2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的H/Q值与BBS和稳定极限均呈正相关(P<0.01),与TUGT、10MWT和偏移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H/Q值与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具有相关性,H/Q值可能是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峰值力矩比值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20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单独使用黄体酮治疗)和治疗组(100例,使用地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螺酮炔雌醇复合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20.3-2021.3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相关治疗,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其分为对比组(n=40,治疗药物为炔雌醇环丙孕酮)及治疗组(n=40,治疗药物为螺酮炔雌醇复合片),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对比组及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发现,治疗组(90.00%)高于对比组(60.00%),P<0.05。结论 螺酮炔雌醇复合片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妇科 多囊卵巢综合征 屈螺酮炔雌醇复合片 炔雌醇环丙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于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使用地孕酮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共计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①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0.00%、40.00%,研究组患者治疗更加有效(P<0.05);②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以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方面,在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水平均降低,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对于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使用地孕酮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各项指标的水平,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地屈孕酮 二甲双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究近视性光参差青少年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方案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 病例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38例青少年近视性光参差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方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光参差度以及双眼立体视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光参差度以及双眼立体视功能异常率的数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光参差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光参差度,改善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性 屈光参差 立体视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50例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单一组给予多媒体视觉训练,联合组实施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联合治疗。比较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矫正视力均显著升高,而其中联合组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疗效高于单一组, P<0.05。结论: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实施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联合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矫正视力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左旋多巴 多媒体视觉训练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用于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0例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方式,50例患儿设为实验组,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使用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患儿的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均为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以及符合审美需要的优点。

  • 标签: 传统手术 小切口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