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铅污染对儿童听力的影响,对50名血铅〉120μg/L和50名血铅〈100μg/L的儿童进行脑干听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表明高血铅组,低血铅组的儿童BAEP和听阈异常有显著性差异,铅污染对儿童听力可造成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血铅 听力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的 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 CT、 MRI、 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 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此次研究中, 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 83.33%, MRI检测的阳性率为 56.67%, CT检测的阳性率为 46.67%, 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 PL), 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 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脑干梗死的发生主要是椎基底动脉的炎症、栓塞等,让患者的循环受阻。该疾病的残疾率非常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改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2]。 此次我院就脑干梗死检测方法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选取了30例脑梗梗死患者来分析研究,我们对患者的研究进行了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对 3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观察组,选取的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了头颅 MRI、 DWI、 CT等检查,均确诊。全部患者没有耳疾。共有男性患者 17例,女性患者 13例,最小 42岁,最大 76岁,平均( 55.1±6.6)岁。我们在同期选取了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有男性和女性均 15例,最小 37岁,最大 74岁,平均( 53.6±6.4)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 2 检查方法     1. 2. 1 BAEP检查 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尼高力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 BAEP检查, A1、 A2作参考点, Cz作记录点, Fz接地, 电极与皮肤间阻抗 <5 kQ, 先测主观听阈, >60 dB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双耳分别予以主观听阈加 60 dB刺激, 平均叠加 1024次。滤波后标出 BAEP各波, 测量各波潜伏期( peak latency, PL)、峰间潜伏期( inter-peak latency, IPL)。将所得结果打印、存储。     1. 2. 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 CT平扫及头颅 MRI检查。     1. 3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标准即为异常:①Ⅰ、Ⅲ、Ⅴ波 PL及(或)Ⅰ~Ⅲ、Ⅲ~Ⅳ及Ⅰ~Ⅴ波各 IPL值比正常值大 x-±2s;②Ⅲ~Ⅴ /Ⅰ~Ⅲ >1;③Ⅴ /Ⅰ;④两侧 IPL、 PL>0.4 ms;⑤Ⅰ、Ⅲ、Ⅴ波的分化较差、未分化及重复性差。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5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53g/L,非蛋白氮平均为25.44mmol/L,肌酐平均为510μmol/L。患者组BAEP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Ⅴ各波潜伏期和Ⅲ~Ⅴ、Ⅰ~Ⅴ波间期延长(P<0.05和<0.01),波幅降低,波形分化不清或消失。本病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脑干损害者尤为明显。应用BAEP对CRF患者并发尿毒症脑病的可进行早期诊断,脑干的电生理变化因体内毒性物质的有害影响而产生异常。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临床表现,评估VM患者的脑干功能,为VM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的60例VM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51例,年龄21~77岁;同期选取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25~75岁。分别进行BAEP检查,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BAEP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部分VM患者出现BAEP结果异常,异常率为46.67%(28/60),高于对照组的10.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8,P<0.05);研究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83±0.24)ms、(4.18±0.25)ms、(6.02±0.35)ms,均长于对照组的(1.72±0.20)ms、(3.90±0.27)ms、(5.73±0.2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波间期分别为(2.21±0.22)ms、(1.94±0.11)ms、(4.07±0.33)ms,均长于对照组的(2.05±0.09)ms、(1.82±0.10)ms、(3.87±0.2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VM患者,BAEP能够早期发现病变部位和程度,是一种有效的脑干功能检查评估方法,有助于VM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对后颅凹肿瘤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监护,并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10例伴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幅较低6例;手术操作牵拉可引起BAEP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后颅凹占位病变术中的BAEP监护,对保护听觉和脑干功能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后颅凹肿瘤 术中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单项检查与联合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高危儿发育性协调障碍(D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瘫高危儿89例,根据Vojita姿势反射的异常将89例脑瘫高危儿分为DCD组和非DCD组,另选取健康婴儿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婴儿进行BAEP和F-VEP检查。计算BAEP、F-VEP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诊断DC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Kappa值(κ值)。以Vojta7种姿势反射测试为标准,评价BAEP、F-VEP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DCD的可靠性。结果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BAEP的Ⅲ、Ⅴ、Ⅰ~Ⅲ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非D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F-VEP中P1和N2潜伏期均显著延长,且DCD组中>3个月~6个月受试婴儿的N1潜伏期亦明显延长,与非DCD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F-VEP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29%,87.88%,73.03%,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7);BAEP单独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0.71%,87.88%,70.79%,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4);F-VEP单独应用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较低,特异度很高,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的一致性较差。56例DCD患儿中,BAEP单独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60.7%,F-VEP单独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44.6%,BAEP+F-VEP联合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64.3%,BAEP+F-VEP联合应用与BA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AEP单独应用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BAEP、F-VEP的异常可提示存在DCD,两者联合应用对DCD的早期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高危儿 发育性协调障碍
  • 简介:目的分析并讨论听障儿童听觉意识与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对112名听障儿童的术前听觉意识分别统计信心、警觉、意义和总分,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能力测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信心得分与术后6个月听觉能力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与术后12个月的听觉能力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警觉、意义得分和总分与不同阶段的听觉能力水平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听障儿童对声音接纳性的信心度与术后半年听觉康复水平关系低,但对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有影响;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警觉性和意义性与术后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水平均存在很大关联,总体主动性亦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声音语音进行条件化、情境化设计,将有效促进听障儿童听觉意识警觉性和意义性的建立和巩固。

  • 标签: 婴幼儿听觉整合问卷 听障儿童 听觉意识
  • 简介: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患者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40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定位于脑干髓内并经头部MRI检查明确诊断的脑干梗死患者(脑桥梗死31例、中脑梗死4例和延髓梗死5例),分别计算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各成分的平均潜伏期;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形及各波潜伏期、峰间期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4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各成分平均潜伏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脑桥梗死患者R.波恢复正常,临床基本痊愈。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脑梗死及脑桥梗死患者各有2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瞬目反射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功能的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但在发病15d内大部分病例的电生理活动不能恢复正常。

  • 标签: 脑梗塞 脑干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眨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V波反应阈识别伪聋的价值进行有效的研究以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纳的32例(60只耳)噪声工作者以及同一时期的32例(64只耳)正常听觉人群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噪声工作者为观察组,正常听觉人群为正常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纯听力以及声导抗测定。结果:正常组V波反应阈F10-20dB,作为其客观听阈,观察组主观听阈与检测听阈相同25例,其中听力正常6例(20.2%),听力下降19例(64.2%),两者都不符合的则考虑为伪聋5例(15.6%)。结论: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纯听力以及声导抗联合测定,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识别伪聋,对人体的听力情况也能做出相对合理、客观的评定。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波反应阈 伪聋 识别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针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 波反应阈识别伪聋的价值进行有效的研究以及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接纳的 32例( 60只耳)噪声工作者以及同一时期的 32例( 64只耳)正常听觉人群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噪声工作者为观察组,正常听觉人群为正常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纯听力以及声导抗测定。 结果: 正常组 V波反应 阈 F10-20dB,作为其客观听 阈 ,观察组主观听 阈 与检测听 阈 相同 25例,其中听力正常 6例( 20.2%),听力下降 19例( 64.2%),两者都不符合的则考虑为伪聋 5例( 15.6%)。 结论: 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纯听力以及声导抗联合测定,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识别伪聋,对人体的听力情况也能做出相对合理、客观的评定。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 波反应阈 伪聋 识别
  • 简介:中期肌源性(声动)反应及临床应用早在1963年Bickford等人就报道过在人体上几乎所有肌肉对声音的刺激都会产生反应。但真正具有特异性和临床意义的是镫骨肌、耳后肌、头顶肌的反射性收缩。人类的耳部肌肉已退化,声音引起的耳廓运动已不可见,但随着叠加技术的发展,伴随耳后肌、头部肌声动反应的电位变化可获得清晰的记录。目前对声动反应的生理特性虽有些研究,但电位变化发生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动反应 临床应用 神经生物学 反应振幅 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在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住院的一般手足口病患儿35例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以正常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波幅比值(Ⅴ/Ⅰ)。结果一般手足口病组(无神经系统受累)与正常对照组BAEP以上各个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症手足口病组(神经系统受累)与一般手足口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BAEP的各个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EP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比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手足口病的早期常规检测方法。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价值。方法对12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记录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的数值,与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BAEP异常者64例,异常率为53.3%,其中内耳型异常27例占42.2%,脑干型异常37例占57.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耳型异常者应考虑是前庭周围性眩晕,脑干型异常者应考虑是前庭中枢性眩晕,BAEP对鉴别前庭系统性眩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庭系统 眩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早期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Sb)的高低将174例患儿分成两组:甲组110例,为相对低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乙组64例,为相对高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两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17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共有218耳异常(62.6%),甲、乙两组比较,乙组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甲、乙两组V波反应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影响,异常率与浓度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将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8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比较各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本文对正常儿童与低智儿童作了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的研究。发现低智组与正常儿童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后成份活跃。作者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低智儿童组长潜伏期后成份P4的90.01%出现率可区别于其它精神科疾病的长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表现。

  • 标签: 智能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本文描述了一个以8098单片机作为控制器,以点阵式液晶屏为显示手段的新型便携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试系统。该系统集声刺激、信号采集、放大、滤波、处理于一体,结构轻巧,操作简便。系统的软件采用MCS-96汇编语言编程,信号处理采用叠加平均法。该系统的初步试用结果表明这种基于8098单片机构成的仪器与现有的大型系统相比,工作性能令人满意,且整机成本大大降低。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系统 8098单片机 高速输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P300靶P3的特征。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P300靶P3测定,将两组的P300靶P3进行特征分析。结果(1)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P300靶P3波幅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抑郁症组P300靶P3的改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指标。

  • 标签: 抑郁症 事件相关电位P300靶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