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通面孔与真实面孔在表情知觉加工方式上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差异。方法选取大学生30名,采用面孔识别范式,自变量为面孔类型(真实、卡通)、情绪类型(正性、中性、负性),因变量为反应时和ERP数据的波幅和潜伏期。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大学生卡通表情反应时[(455.58±55.18)ms]均短于真实面孔[(471.49±63.02)ms]。N170波幅、潜伏期在面孔类型、表情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顶中正电位(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VPP)潜伏期正性真实面孔[(159.89±13.93)ms]短于正性卡通面孔[(165.68±14.35)ms](PVPP<0.05),易受到知觉负荷的影响,而负性情绪不受其影响。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在晚期加工阶段正性情绪真实面孔波幅[(10.4±1.22)μV]高于卡通面孔[(4.26±0.53)μV];负性情绪卡通面孔波幅[(3.84±0.36)μV]高于真实面孔[(1.9±0.24)μV](PLPP<0.05)。结论不同面孔类型在早期阶段N170无差异,晚期加工阶段,真实面孔对正性情绪识别具有整体优势效应,而负性情绪卡通面孔局部特征加工更具优越性。

  • 标签: 卡通面孔 面孔表情 知觉加工 事件相关电位
  • 作者: 彭兴 罗红格 王长明 彭焱 高志华 任博 杨超 张秀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唐山 063210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唐山市心理健康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脑与认知功能研究基础创新团队,唐山 0632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 100000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875,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唐山市心理健康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脑与认知功能研究基础创新团队,唐山 063210,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危害老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AD的临床早期阶段,两者的临床诊断均存在滞后性,亟需一种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为AD和MCI提供早期诊断及鉴别指标,预知个体患AD或MCI转变为AD的概率,从而降低AD总体发病率,为国家和社会减轻医疗和经济负担。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AD及MCI中广泛应用,毫秒级别的分辨率能够真实反映患者认知加工的时间进程及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本研究探讨不同时间进程的ERPs成分在健康老人、MCI和AD患者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以及与其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早期感觉N170和P200在区分健康老人和MCI或鉴别MCI和AD中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后期知觉相关ERPs在鉴别健康老人和MCI/AD上亦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MCI和AD的ERPs差异可能与其病因、疾病发展程度以及脑部损伤的部位有关,具体脑机制以及结论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也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随着研究的进展,其具体ERP表现与脑部损伤机制以及与其认知功能损伤的关系也会更加明确清晰,相信ERP在临床上的应用会给AD及其临床早期MCI带来更多的益处。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等级暴力风险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市绿洲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并对其进行为期3 d的暴力风险评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组(n=78)、中风险组(n=51)和高风险组(n=29),各组患者在3 d内完成听觉P300的检测,并观察1周内患者是否发生暴力攻击行为。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暴力风险分组P300的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1,P=0.10),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低风险组[(12.14±9.19) μV]比较,中风险组[(8.25±7.13) μV]和高风险组[(6.71±4.97)μV]患者的P300波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5.45,均P<0.05)。高风险组与中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P>0.05)。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未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相比,其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9.78,均P<0.01)。BVC等级高(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OR=0.03,95%CI:0.00~0.35;中风险组:OR=0.09,95%CI:0.01~0.62)、P300潜伏期(OR=1.30,95%CI:1.13~1.48)延长和波幅降低(OR=0.50,95%CI:0.36~0.70)、有被害妄想(OR=0.12,95%CI:0.02~0.76)是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可以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的可靠性神经电生理指标,对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300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潜伏期 波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的发展特征。方法180例7~12岁学龄期儿童按年龄分为7~8岁组(n=48)、9~10岁组(n=44)和11~12岁组(n=48),并进行Oddball任务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对行为学结果及P300的亚成分P3a、P3b波幅、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1)7~8岁组、9~10岁组、11~12岁组儿童击中数[49(47.25,50)个,50(49,50)个,50(50,50)个]、正确反应时[(533.37±56.94) ms,(486.91±61.12)ms,(411.55±51.97) ms]、虚报数[2(1,4)个,2(1,3)个,1(0,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χ2=20.635,54.477,13.169,均P<0.01)。(2)P3a波幅的年龄主效应(F=3.884,P=0.023)、年龄×刺激类型交互效应(F=3.314,P=0.038)显著,刺激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0.111,P=0.740)。11~12岁组靶P3a波幅[(11.02±6.00)μV]较7~8岁组[(7.36±4.48)μV]与9~10岁组[(7.76±5.17)μV]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3a潜伏期、P3b波幅与潜伏期分组×条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结论P3a可能是学龄期儿童认知功能的敏感监测指标,11~12岁是儿童注意定向、选择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能与脑网络发育程度有关。

  • 标签: 学龄期 认知功能 Oddball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P3a P3b
  • 作者: 刘一迪 郑琪 王心雨 赵雅雯 倪广健 倪鑫 刘海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5,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大数据中心 100045,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天津 30007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儿童在纯音、音节、声调任务诱发下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波形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进行CI手术及随访调试的46例患儿参与研究,其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19~103月龄。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三组(纯音组17例、音节组13例、声调组16例),分别以纯音(1 000、2 000 Hz)、音节(/ba/、/pa/)和声调(/ba1/、/ba4/)作为刺激声进行声场下CAEP测试。分析不同听觉任务难度下CAEP的P1和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e,MMN)的引出率、潜伏期及波幅,并探索CI儿童听觉任务难度、受试者CI使用时长、重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时长、CI植入术前助听器佩戴史、术前残余听力与P1和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纯音、音节、声调组P1引出率分别为100%(17/17)、100%(13/13)和75.0%(12/16),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14,P=0.016),其中纯音组与声调组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836,P=0.028),纯音组与音节组、音节组与声调组P1引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纯音、音节、声调组MMN引出率分别为94.1%(16/17)、84.6%(11/13)和62.5%(10/16),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66,P=0.066)。不同听觉任务难度的三组间P1及MMN的潜伏期与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1潜伏期与听觉任务难度、术前残余听力正相关,与CI使用时长、CI植入前助听器佩戴史负相关。MMN潜伏期与听觉任务难度正相关,与CI使用时长负相关。结论纯音听觉任务下CAEP的P1引出率高于声调听觉任务。听觉任务难度、CI使用时长、CI植入前助听器佩戴史、术前残余听力对P1潜伏期有显著影响;听觉任务难度、CI使用时长对MMN潜伏期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耳蜗植入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临床表现,评估VM患者的脑干功能,为VM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的60例VM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51例,年龄21~77岁;同期选取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25~75岁。分别进行BAEP检查,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BAEP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部分VM患者出现BAEP结果异常,异常率为46.67%(28/60),高于对照组的10.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8,P<0.05);研究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83±0.24)ms、(4.18±0.25)ms、(6.02±0.35)ms,均长于对照组的(1.72±0.20)ms、(3.90±0.27)ms、(5.73±0.2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波间期分别为(2.21±0.22)ms、(1.94±0.11)ms、(4.07±0.33)ms,均长于对照组的(2.05±0.09)ms、(1.82±0.10)ms、(3.87±0.2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VM患者,BAEP能够早期发现病变部位和程度,是一种有效的脑干功能检查评估方法,有助于VM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将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8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比较各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过程中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联合耳蜗电图(ECochG)监测在听觉功能保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MVD治疗的908例HFS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所采取听神经功能监测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BAEPs组(309例)、ECochG组(301例)和BAEPs+ECochG组(298例)。比较3组患者波形的总体引出率、平均引出时间,术中预警效果,以及3组患者术后即刻与随访期间听力情况。结果(1)ECochG组和BAEPs+ECochG组波形的总体引出率明显高于BAEPs组,平均引出时间明显低于BAE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ochG组中复合动作电位(CAP)波幅明显高于BAEPs组中V波波幅,CAP潜伏期也明显早于V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AEPs组中波形被引出的288例患者中共48例患者出现预警征象,ECochG组中波形被引出的292例患者中共73例患者出现预警征象,BAEPs+ECochG组中波形被引出的292例患者中共65例患者出现预警征象。(3)术后即刻3组患者听力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041,P=0.000),平均秩次提示BAEPs+ECochG组患者听力优于其他2组。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范围为3~24个月)后,3组患者听力AAO-HNS分级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H=29.625,P=0.000),BAEPs+ECochG组患者听力仍然优于其他2组。结论ECochG与BAEPs联合监测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和及时地反映术中听力功能损伤的情况,对HFS患者行MVD治疗时的听觉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耳蜗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紧急处理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全国已建成40余座轨道交通,尚有80座在建的城市,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的运行和城市的安全,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系统。

  • 标签: 地铁事故 紧急处理 制度研究
  • 作者: 吴皓 贾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 上海市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125
  • 简介:摘要人工听觉脑干植入(ABI)是一种中枢听觉重建技术,通过直接在脑干蜗核处安置电极阵列,刺激听觉神经组织产生听觉,因此可以不受耳蜗或蜗神经病变的限制。多通道ABI诞生至今近30年,其适应证已从最初的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患者扩大到重度内耳和(或)蜗神经畸形的先天性耳聋患者等,手术年龄也从成人降到幼儿。本文就ABI的原理、适应证、手术、并发症以及植入后听力改善效果等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听觉丧失 听觉脑干植入 听觉重建 适应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与规章对保障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和安全的作用愈加显著。系统分析发达国家铁路应急管理现状与经验,阐述我国国家、铁道行业和层面法律法规、预案与规章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层面高速铁路应急预案、完善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高速铁路应急处置规章体系、推进应急规章体系的制修订和定期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等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高铁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 标签: 高速铁路 应急处置 预案 规章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为改进后续老年内科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老年内科患者,人数共计76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本次实验分组依据为所选患者是否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50例患者均未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实验组26例患者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在26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中,出现针刺伤、错误用药、非计划性拔管、烫伤、压疮、静脉炎、输液渗透、跌倒的人数分别为2人、2人、1人、1人、2人、2人、7人、9人,占比分别为7.69%、7.69%、3.85%、3.85%、7.69%、7.69%、26.92%、34.62%;细致深入的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在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护患沟通水平、患者依从性、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评价体系、巡视频率、排班原则等方面均有着较为突出的差异,(P<0.05)。结论:组织管理、护理人员、患者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均对老年内科护理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以此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老年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城市规划建设对轨道交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为保障地铁运行安全性、维护居民生活质量有必要结合实际针对地铁钢轨电位异常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在当前地铁交通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直流牵引系统,钢轨通常发挥电流负回流线的功能,对于维护地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当前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地铁钢轨电位异常原因展开讨论和分析,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钢轨电位 回流通路系统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事件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出的新概念,相比较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具有客观性。在2013年,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使用呼吸机相关事件监测取代了成年人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本文主要介绍呼吸机相关事件的概念、呼吸机相关事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评价、国内外的监测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 呼吸,人工 呼吸机相关事件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事件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出的新概念,相比较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具有客观性。在2013年,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使用呼吸机相关事件监测取代了成年人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本文主要介绍呼吸机相关事件的概念、呼吸机相关事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评价、国内外的监测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 呼吸,人工 呼吸机相关事件
  • 简介: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关注,音乐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小学音乐教学也赋予了新的任务,即加强对小学生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小学生的音乐技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促进小学生个人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围绕音乐内心听觉的形成和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内心听觉的培养策略。

  • 标签: 小学音乐 内心听觉 培养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咽喉反流对镇静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289例,年龄18~75岁,BMI 18.5~28.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分别于胃镜检查术前后,采集声门上咽喉部分泌物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胃蛋白酶浓度,剔除术前胃蛋白酶浓度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浓度≥31.34 pg/ml为阳性)。根据胃镜检查术前后分泌物标本中胃蛋白酶浓度将患者分为咽喉反流组(R组,术后胃蛋白酶浓度检测呈阳性)和非咽喉反流组(N组,术后胃蛋白酶浓度检测呈阴性)。记录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呛咳和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第1、3和7天电话随访,记录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和咳嗽咳痰发生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R组术中呛咳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升高,术后第1天时咽痛声嘶发生率升高,术后第1和3天时咳嗽咳痰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咽喉反流会增加术中和术后镇静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胃镜检查 咽喉反流 镇静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作为电动舵机控制系统的测量反馈装置,电位计的安装精度应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本文从电位计六个自由度约束方式与其测量精度的关系的角度切入,比较了两种轴内安装电位计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两种电位计支架对误差的补偿方式,说明了挠性电位计支架可以较大程度的保证电位计的安装精度,降低加工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 标签: 电位计 误差 补偿
  • 简介:摘要:对建筑物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电击事故的概率。本文对建筑物局部等电位联结的意义以及建筑物存在局部危险电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建筑物各结构局部等电位联结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建筑物用电安全问题。

  • 标签: 建筑物电位 局部等电位联结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视觉盛行的背景下,有着听觉传统的中国文化,一直缺少理论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作为中国三大显学的徽州文化有着诗意栖居的土壤,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听觉叙事,通过“以耳代目”和“听声类形”将徽州建筑中的听觉叙事进行归类、整理,发掘视觉的图像和听觉的声音中的听觉叙事,使得叙事更具想象空间,文化研究能够越发的视听平衡。

  • 标签: 听觉 声音 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