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在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剖宫产产妇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中各时间段SPO2、MAP、HR变化、ID和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在切皮时及胎儿分娩时MAP、HR较术前上升,关闭腹膜时SPO2均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D低于对照组(P<0.05),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用于剖宫产疗效较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氯胺酮 丙泊酚 全麻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靖江市中医院及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患者2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所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患者中,有5例接受甲氨蝶呤肌注及米非司酮口服杀胚治疗后,再行刮宫治疗,均痊愈出院;2例患者直接行刮宫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而采取子宫动脉栓塞,再予清宫治疗;20例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予清宫治疗;1例患者予腹腔镜下局部瘢痕切除再行子宫修补。结论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患者,应早期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避免不良情况,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 早期胚胎着床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剖宫产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瘢痕子宫穿透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的急救与手术护理配合,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5例产妇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母婴死亡率为0。结论对瘢痕子宫穿透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

  • 标签: 瘢痕子宫 穿透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的临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50例,Ⅱ组硬膜外麻醉50例,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血压变化、上升到各个麻醉平面上界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压下降发生时间Ⅰ组明显早于Ⅱ组,上升到各个麻醉平面上界的时间Ⅰ组短于Ⅱ组,麻醉效果Ⅰ组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用急症剖宫产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黄碱用量及者和产妇满意率。方法拟行剖宫产的产妇464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组(EA组)各232例,记录麻醉前、切皮时、胎儿娩出后10min的HR、BP,观察产妇中的血管活性药、辅助药用量,记录者、产妇满意率。结果两组产妇在麻醉前、胎儿娩出后10min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切皮时的SBP、DBP、HR和胎儿娩出后10min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多于EA组,而辅助药用量低于EA组(P<0.05);CSEA组者和产妇满意率高于EA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都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好,镇痛完善,者和产妇满意率高,是剖宫产较好的麻醉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B-Lynch缝合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产妇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观察组采取B—Lynch缝合,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效果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nch缝合相对于传统式,操作简单,止血效果明显,是一种前景可观的治疗手段。

  • 标签: B-LYNCH缝合术 剖宫产 术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取象思维在导引养生不断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取象自然界五行、八卦,对应人体五脏进行导引锻炼;取象自然界动物形态强健人体健康;取象四季不同时节变化,对应人体进行身体调节。在传统思维影响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导引养生。但是取象思维在导引中的运用也有着其局限性的一面,因为过于关注现象间的相似性,而忽视类比对象间的内在本质和联系,因此需理性与客观地对传统导引养生文化进行科学论证,健康传承。

  • 标签: 取象比类思维 五行八卦 四季时节 动作形态 传统导引术
  • 简介:摘要对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传统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改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甲状腺切除较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手术时间、降低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小切口改良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与传统外剥内扎(MM)治疗痔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80例痔疮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PPH治疗,参照组给予MM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痔疮,PPH治疗的效果要远远优于MM

  • 标签: PPH术 MM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间隙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穿刺间隙的麻醉效果,为剖宫选择合适的麻醉穿刺间隙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7例需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7例),设定穿刺部位L2~3为A组,穿刺部位L3~4为B组,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15min的麻醉平面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麻醉感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穿刺部位为L2~3的麻醉效果优于穿刺部位为L3~4的麻醉效果,具有较好地镇痛效果及良好肌松,但穿刺部位为L3~4组生命体征较平稳,麻醉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在剖宫产的临床麻醉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手术需要的选择合理的麻醉穿刺间隙。

  • 标签: 剖宫产 穿刺间隙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欣母沛对剖宫产中、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具有剖宫产特征,且存在产后出血倾向)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常规中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观察组49例在宫体注射缩宫素的同时加用欣母沛。结果观察组49例患者中及术后两小时出血量为(305.24±152.05)ml、(112.05±78.27)ml,较明显低于对照组(358.87±196.58)ml、(257.24±104.38)ml,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1%(15/4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16%(4/49),对照组为12.24%(6/49),差异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用于预防剖宫产中、术后出血与常规药物相比,更加快速、高效、安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欣母沛 预防 术中 术后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髓麻醉后的剖宫产手术中输注不同液体扩容后的低血压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6例产妇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即甲、乙、丙、丁四组。所有产妇均在脊髓麻醉后行剖宫产手术,并分别匀速、快速注入复方氯化钠及快速注入聚明胶肽、羟乙基淀粉等液体,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比较四组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甲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脊髓麻醉后马上输注液体扩容,均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其中胶体液扩容后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脊髓麻醉 剖宫产手术 扩容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88例作为实验组,再选取42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第一产程剖宫产手术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和出血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剖宫产手术中的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中出血主要原因是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妇的子宫切口破损、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结论子宫切口破损、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是引发第二产程剖宫产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故应加强对孕妇的评估及产程观察,及时识别及处理头位难产,尽量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中出血。

  • 标签: 第二产程 剖宫产 术中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酶在前置胎盘剥宫产中产后出血的治疗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施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中患者46例,其中把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分为实验组23例,把没有运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23例,试验组中手术采用肾上腺素稀释液喷洒出血面后,在患者出血的部位快速的敷上放置了凝血酶的明胶海棉,随后加上热盐水垫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手术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出血量、出血时间、术后病率和止血效果的检查,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的小组出血时间为(28.5±8.12)S,平均出血量为(76±9.65)ml,止血效果100.0%,术后病率为31.5%。未运用凝血酶治疗前置胎盘剥宫产中产后出血的小组,出血时间为(75.61±13.85)S,平均出血量为(165±39)ml,止血效果77.7%,术后病率28.5%。两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效果、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中胎盘剥离面大出血的手术中,凝血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治愈效果,是值得临床使用的药物,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凝血酶 前置胎盘剥宫产术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患者再次剖宫产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情况,探讨针对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更好的手术方法。方法针对从200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再次剖宫产的30例前置胎盘并且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胎盘前置的不同类型以及胎盘的粘连植入情况,记录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在30例前置胎盘患者中,中央型前置胎盘21例,边缘型前置胎盘6例,部分型前置胎盘3例。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边缘型与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P<0.05)。胎盘发生粘连和(或)植入的患者有19例,且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未发生粘连或植入者(P<0.05)。出血后行宫缩剂,按摩子宫及缝扎止血,结扎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填塞宫纱,子宫切除。结论进行再次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极易发生产后出血,且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以及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者,出血量明显更多,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前置胎盘 再次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临床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单层与连续套锁缝合剖宫产子宫切口的效果。方法根据缝合方式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的125例剖宫产妇分为单层组(62例)和套锁组(63例),分别接受连续单层缝合或连续套锁缝合子宫切口,分析两组的时间指标、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套锁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恶露时间均高于单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锁组的切口假腔和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分别为12.70%(8/63)和38.10%(24/63),均高于单层组的3.23%(2/62)和24.19%(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月经复潮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单层缝合的操作简单,子宫切口愈合及复旧较好,可降低切口假腔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可在剖宫产切口缝合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连续单层缝合 连续套锁缝合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剖宫产中的血糖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病例资料,分析给予血糖控制策略干预前后血糖变化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病例资料显示,经过血糖控制策略干预,剖宫产中血糖控制在6.67~10.0mmol/L。其中干预前血糖控制达标率70.0%,干预后血糖控制达标率88.3%,对比分析干预前后血糖控制达标率及临床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剖宫产中给与及时有效地血糖控制策略,有助于降低在剖宫产中母婴并发症,同时也可提高产妇机体恢复效果。

  • 标签: 妊娠 糖尿病 剖宫产术中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纱布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用于剖宫产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子宫腔纱布填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保留子宫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结扎对剖宫产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可靠,降低了中出血量,并且可以保留子宫,临床上推行性、实用性较高。

  • 标签: 纱布填塞 子宫动脉结扎 剖宫产 术中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