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肾组织活检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接受肾组织活检的HIV合并肾病患者,分析其病理特征、干预措施和预后等。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1例,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2例。组织学诊断: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3例,膜性肾病患者1例,塌陷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FSGS)伴膜性肾病患者1例,FSGS非特异型(NOS)患者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例,IgA肾病患者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例。5例患者在肾组织活检时首诊HIV感染(其中塌陷型FSGS伴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急性间质性肾炎各1例,2例为肾小球微小病变),其余4例在HIV感染确诊后的不同时期(均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病。并发症:糖尿病1例,梅毒感染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随访情况:3例患者失访,6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感染,其中2例仍有大量蛋白尿,其余4例患者血尿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复查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至可疑阳性或24 h定量<300 mg/d。结论HIV感染者出现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伴或不伴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不仅限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IVAN),可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轻微病变、膜性肾病、非塌陷型FSGS、急性间质性肾炎、IgA肾病。肾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效情况下,依据患者的病理诊断,有针对性地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并加强随访,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肾病患者应加强HIV筛查。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肾病 肾组织活检 病理
  • 简介:摘要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发展,国内外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风险增加,这是临床面临的新问题,然而却易被忽视。本研究介绍了HIV感染/AIDS患者骨质疏松的流行概况,并简要阐述了风险评估与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骨质疏松 危险性评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浙江省北部区域(嘉兴市和湖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流行株的分子传播网络,探索HIV-1在该区域的传播特征。方法以2017年嘉兴市和湖州市新诊断的37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样并收集其基本人口学及流行病学信息。从血浆中提取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区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判定亚型。计算两两序列间的基因距离,筛选最佳基因遗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成功获得336份样本的pol区基因序列,共检出11种亚型,以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7_BC亚型[40.8%(137/336)]和CRF01_AE亚型[31.2%(105/336)]为主。以1.0%的基因遗传距离阈值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119例患者共形成38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为2~28例),以男性为主[82.4%(98/119)] ,以年龄≥40岁者居多[52.9%(63/119)],主要感染CRF07_BC亚型[57.1%(68/119)]和CRF01_AE亚型[24.4%(29/119)],其中CRF07_BC入网率[49.6%(68/137)]高于CRF01_AE入网率[27.6%(2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2);存在2个较大分子簇C1(含28例患者)和C2(含11例患者),C1中男男同性传播占60.7%(17/28),C2中男男同性传播有7例。高传播风险病例普遍通过手机交友软件在本地或邻近城市寻找性伴侣,所感染的HIV-1序列多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北京市和杭州市等)的HIV-1毒株序列存在较高同源性。结论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的HIV-1亚型多样,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该地区HIV-1传播网络特征复杂,其中高传播风险病例可能是导致浙江省北部区域HIV-1流行的关键因素,因此亟需深化传播网络监测体系,及时制订精准干预和防治策略。

  • 标签: HIV-1 亚型 HIV分子传播网络 度值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多种生物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病毒复制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讨论了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的复杂的lncRNA网络,来自人类宿主和HIV自身的lncRNA影响了HIV复制、潜伏期的建立及维持、储存库的清除、病毒的重新激活等过程。由于有效的HIV疫苗或治愈方法的缺乏,以及目前大流行的规模,深入了解lncRNA和HIV之间的复杂调控网络将有助于制订治疗HIV感染的新战略。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基因调控网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单纯肿瘤患者各50例,分别记为合并组和单一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合并组预后结局。对比合并组和单一组、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数据差异。结果合并组CD3+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前者CD4+、CD4+/CD8+和NK细胞均远低于后者(P<0.05),而前者CD8+远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的紊乱,并且对预后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肿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方法用扶正排毒片治疗23例无症状HIV感染者,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影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载量中医药疗法扶正排毒片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扶正排毒
  • 简介: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常见的生殖系统病毒感染,持续性HPV感染可以导致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阴茎癌及生殖器疣等疾病。目前已上市的预防性HPV疫苗包括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的2价疫苗、默沙东(Merck & Co., Inc)公司的4价和9价疫苗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2价疫苗,由不同类型的HPV衣壳蛋白L1组装而成,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及活化T细胞,从而减少HPV的感染率。近年来,HPV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本综述对HPV疫苗在免疫原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疫苗免疫接种概念和策略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本文可以为中国HPV疫苗的推广接种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疫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对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治疗疫苗L2E7E6和rAdE7E6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L2E7E6融合蛋白和重组腺病毒rAd5E7E6以不同的联合免疫程序分别免疫C57BL/6小鼠,通过检测其诱发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以及观察其在HPV16小鼠治疗模型中的抑瘤效果,比较分析联合免疫对小鼠免疫反应及治疗肿瘤效果的影响。结果:异源性联合免疫组均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该2组针对E6、E7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与同源性联合免疫2组相比明显提高,并在小鼠肿瘤治疗模型中能抑制肿瘤生长.结论:异源性联合免疫策略可明显提高HPVl6L2E7E6及rAd5E7E6疫苗的T细胞免疫反应,且有效治疗HPV16相关肿瘤.为HPVl6L2E7E6及rAd5E7E6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免疫治疗 联合免疫
  • 简介: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后,病毒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的沉着情况,初步研究其与AIDS多系统病变的联系.方法对8只不同时间感染SIV的恒河猴及1只未感染SIV的猴进行尸检以获取多系统组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和IgG、C3、SIVp27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gG、C3、p27在多个猴、多种组织的相同位置出现相同模式的荧光表达,证明存在IC的沉着;其中脑血管周(8/8),心肌间微血管(6/8)、和淋巴结副皮质(6/8)及生发中心(5/8)是阳性率最高的部位,肾小球及肾间质、肠黏膜固有层也有较多IC的沉着,且在感染中、晚期IC出现的比例更高.结论SIV感染后出现广泛的SIV-IC沉积,且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IC可能是SIV导致AIDS多系统病变的主要形式.针对此过程进行研究,可帮助了解AIDS并发多系统器官病变的机制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IV 免疫复合物 淋巴结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 作者: 吴鹭龄 荀静娜 卢洪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上海 201508,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科,深圳 518112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储存库是HIV-1功能性治愈最主要的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HIV-1功能性治愈中的作用。本研究介绍了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在HIV-1功能性治愈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IV 功能性治愈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
  • 简介:摘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男,35岁。鼻内镜检查见右侧鼻咽部一肿物,表面光滑,下极呈分叶状,触之柔软。送检标本为灰白色碎组织,镜下见淋巴样组织弥漫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大细胞呈CD20、CD79a、CD30阳性;背景小细胞呈CD3和CD45RO阳性。原位杂交示大细胞呈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血清学检查示HIV阳性。患者接受抗病毒及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方案治疗,一般情况良好。

  • 标签:
  • 简介: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 标签: 职业暴露 HIV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防护工作 体液污染 艾滋病病人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病例。该例患者有脓血便症状,在外院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疗,入院后行粪便寄生虫检查,为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芽囊原虫双重感染,提示临床面对HIV感染者抗炎无效时,应警惕寄生虫感染,为临床正确诊疗提供思路。

  • 标签: HIV 溶组织阿米巴 人芽囊原虫 寄生虫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艾滋病的发病率升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对人体的影响受到关注,其中凝血功能改变及血栓风险不容忽视。HIV感染本身或其相关并发症可能带来高凝状态,并增加血栓疾病的风险。然而HIV感染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机制较为复杂,现从炎症的影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作用、遗传学及抗病毒药物的影响这4个方面出发,对HIV感染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HIV感染者凝血功能监测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HIV 凝血功能 血栓
  • 简介:摘要γδ T细胞是一类独特的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防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打破了γδ T细胞亚群间的平衡,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γδ 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并不能完全恢复。γδ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与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ART后免疫重建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γδ T细胞的表型功能、γδ T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基于γδ T细胞的免疫治疗三个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γδT细胞 HIV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的杆状体肌病(NM;HIV-NM)的临床、病理和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报道1例23岁男性HIV感染患者,出现进行性肢体近端无力、萎缩10个月余,于2021年6月初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酸激酶为202.4 U/L,CD4+淋巴细胞计数为585×106/L。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阴性。对该患者进行双大腿肌肉MRI检查、左侧肱二头肌活组织检查及基因检测。复习文献报道的HIV-NM患者的临床、病理和MRI改变。结果该患者的双大腿肌肉MRI显示水肿改变;肌肉活组织检查显示部分肌纤维内出现杆状体结构,伴随肌纤维萎缩和再生改变;基因二代测序未发现与NM相关的基因突变。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患者无力症状明显改善。已报道的17例患者(含本例)年龄为(33.7±9.1)岁,男女比例15∶2,均出现肢体近端无力。肌酸激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M蛋白阳性患者3例(3/7);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结论HIV-NM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肢体近端无力和肌肉萎缩,肌肉病理特点为萎缩肌纤维内出现大量杆状体,肌肉MRI可见肌肉水肿。这是首次报道的国内HIV-NM病例,该病可能为免疫性肌肉病的一个特殊亚型。

  • 标签: 肌病,杆状体 HIV 活组织检查 炎性肌肉病
  • 简介:摘要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s,ARV)疗效和可及性的改善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逐渐成为一种可控的疾病。HIV感染者因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导致的病死率下降,生存周期变长,故老年感染者数量明显增多。与其他感染人群不同,老年HIV感染者存在免疫应答有限、合并症和合并用药风险高等问题,提示在其临床管理方面应有特殊策略,并应重点考虑ARV对老年感染者长期安全的影响。本综述主要介绍老年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面临的临床管理挑战,并结合现今国际临床研究成果,为今后制订相关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老年 合并症 合并用药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浆母细胞淋巴瘤(PBL)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诊断为PBL,HIV阴性。2例患者获短期缓解后疾病进展死亡,另1例患者化疗获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维持完全缓解。结论P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多数患者分期晚,疾病进展迅速,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活组织检查。现有治疗方案疗效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为更佳治疗方案。

  • 标签: 浆母细胞淋巴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诊断 治疗
  • 简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从SIV感染的猴艾滋病(SAIDS)模型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DNA中扩增出767bp的SIV核心蛋白P27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EcoRI及SalI双酶切后,克隆入相同酶切的表达质粒pBV^220中,获得含SI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BVSG.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Ba经筛选,增殖及42℃温度诱导,SDS—PAGE表明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占菌体总蛋白14.5%,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能被SIVP27单克隆抗体及SAIDS模型猴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识别。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核心蛋白基因 大肠杆菌 表达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男女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和抗病毒治疗的普及,HIV合并梅毒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因其免疫功能低下、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并发症较多等原因,导致病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HIV合并梅毒感染将显著增加HIV感染和梅毒感染的双重风险,因此深入了解HIV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抗梅毒疗效尤为重要。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感染  临床特征  抗梅毒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