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中药材和饮片的品质辨识,以利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 标签: 品质辨识 辨状论质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液联用仪在应用时,能够将高分离能力的分离技术液相色谱法与质谱法结合在一起,建立新的分离分析技术,现阶段,该技术在化工、农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该仪器在使用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检测规范,相关人员应注重液联用仪性能测试操作。本文以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对液联用仪性能校准方法进行总结,论述了性能测试中常见故障及应对策略。

  • 标签: 液质联用仪 性能测试 质量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内持续注射透明酸酶(HAase)联合尿激酶是否对透明酸(HA)动脉栓塞皮瓣缺血有治疗效果。方法(1)构建腹壁浅动脉HA栓塞动物模型:采用SD大鼠24只,以腹壁浅动脉为供血动脉在腹白线左右两侧各制作一正方形岛状皮瓣(面积为2 cm×2 cm,蒂宽为2 mm)。将每只大鼠左、右两侧皮瓣分别作为实验皮瓣和自身对照皮瓣,实验皮瓣在完成皮瓣制作后,于腹壁浅动脉内注射HA 10 μl,自身对照皮瓣只完成皮瓣制作、剥离血管,不做栓塞处理。(2)实验分组及HA栓塞模型的治疗:将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抽签法)分为A、B、C、D 4组,每组6只,在栓塞动物模型建立成功45 min后,分别经尾侧静脉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HAase(2 000 IU/kg)+尿激酶(50 000 IU/kg)、HAase(2 000 IU/kg)、尿激酶(50 000 IU/kg)、生理盐水,每组所注射溶液体积为6 ml,12 min注射完毕。观察大鼠全身状况及术区的皮肤色泽、水肿、淤血、皮肤坏死等情况,分别于栓塞后即刻、3 d、5 d、7 d拍照对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像素法测量术后7 d皮瓣的存活面积百分比。存活面积百分比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术后即刻4组皮瓣均呈苍白色,无明显肿胀,术后3 d内,均出现不同程度肿胀,术后3~5 d内肿胀基本消退,由不同程度暗红色淤斑逐渐转变至暗紫或黑色,术后7 d坏死区域皮瓣逐渐变硬,分界明显。4组皮瓣呈不同程度坏死。皮瓣的术后反应中A组最轻,B、C两组表现相似,均在A组、D组之间,D组术后反应最重。至术后7 d,A、B、C、D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90.30%±5.95%、52.63%±6.90%、51.14%±5.95%、7.70%±2.18%。A组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高于B、C、D组中任意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1;LSD-t检验:P值均<0.01)。结论HAase联合尿激酶静脉持续注射可有效改善因HA动脉栓塞导致的皮瓣缺血,增加组织灌注,增加皮瓣成活面积。

  • 标签: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动脉栓塞 透明质酸酶 尿激酶 注射美容
  • 简介:性研究是社会科学与教育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性研究越来越得到护理学科研究人员的认同和广泛应用。2007年6月在韩国首尔召开了第15届性健康研究大会。在此次会议上,本刊编辑与国内20多位护理专家一同分享了性健康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为了让更多护理同行了解这次会议的内容,本刊特邀了在此次大会上作主题发言的国际知名性健康研究专家撰稿,还特邀参加此次会议的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的李继平副院长撰文与大家分享参加此次会议的感受。

  • 标签: 健康研究 质性研究 国际会议 护理领域 护理专家 社会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口服番泻叶+电解粉与单纯用电解粉在肠道清洁中的作用。方法547例患者,随机自主选择2种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A组口服单纯用电解溶液组,共316例,B组口服番泻叶+电解溶液组,共231例。观察其效果并行秩和检验。结果口服番泻叶+电解溶液肠道清洁效果满意,明显高于单纯用电解溶液组(P<0.01)。结论口服番泻叶+电解粉溶液组在肠道清洁准备中其肠道清洁效果优于比单纯用电解溶液组。值得推广。

  • 标签: 肠道清洁准备 番泻叶+电解质粉 电解质粉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非器性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资料。结果经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43例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干细胞(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不断进步,药品的开发和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药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药品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谱联用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确和灵敏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药品研发、质量控制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中。本文首先对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概述,并介绍了谱联用技术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

  • 标签: 质谱联用技术 药品分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海口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职业高原、职业倦怠的负性体验,以期为改善护士职业高原、职业倦怠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性研究。于2022年10月—12月选取海口市某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目的抽样法,对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共提炼出支持资源不足、职业负担繁重、自我价值实现受阻3个主题以及10个亚主题,包括薪酬和福利待遇不足、家庭支持度不足、社会认可度不足、职业风险高、心理压力大、体力活动多、个人成就感低、对晋升感到希望渺茫、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处于迷茫状态、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处于职业高原的护士快速走出职业高原期,缓解对职业倦怠的感。

  • 标签: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特征性改变是脂在Bruch膜形成基底沉积物和玻璃膜疣,因而AMD病变的形成被认为与脂代谢相关。膳食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mega-3 LC-PUFA)摄入量减少、循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升高与AMD风险增加有关。一些脂代谢基因变异与AMD风险相关,但不是所有增加循环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基因变异均增加AMD的风险。视网膜脂通过循环摄取、自噬降解、局部合成及分泌、外流等维持稳态,当稳态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局部脂积累及过氧化,最终形成AMD特征性炎性病灶。但血脂颗粒在AMD中的作用以及究竟是局部还是全身HDL-C或两者均参与了AMD的发病尚不明确。且膳食中添加omega-3 LC-PUFA及现有的调脂药物治疗AMD的结果也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46-350)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膳食脂质 循环脂蛋白 视网膜脂质 遗传学
  • 简介:摘要癌性恶病是一类复杂的代谢综合征,包括肌肉消耗、脂肪消耗、非计划的体质量下降、厌食和免疫功能破坏等。恶病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疗效,增加治疗毒副反应,加重患者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最终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深入理解癌性恶病的发病机制对于指导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对癌性恶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等炎症因子介导的机体炎症反应以及机体营养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异常。

  • 标签: 恶病质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癌性恶病是一类复杂的代谢综合征,包括肌肉消耗、脂肪消耗、非计划的体质量下降、厌食和免疫功能破坏等。恶病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疗效,增加治疗毒副反应,加重患者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最终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深入理解癌性恶病的发病机制对于指导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对癌性恶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等炎症因子介导的机体炎症反应以及机体营养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异常。

  • 标签: 恶病质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脂异常血症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关键危险因素。遗传性脂异常血症的患儿早期就已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风险增加,而早期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我国儿童脂异常血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共识指南,结合我国儿童脂异常血症的流行现状、临床研究成果,侧重遗传性脂异常血症制定本共识,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脂异常血症临床筛查、诊断和防治的规范化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体液中进行,体液的含量、分布、渗透压、pH及电解含量必须维持正常,才能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探讨水电解与酸碱失衡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保证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 标签: 水电解质 酸碱失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骨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骨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骨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本文简要综述了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谱分析的特点、方法及蛋白质谱分析的原理、方式和应用,在蛋白质的谱分析中,4.蛋白质谱分析的应用  

  • 标签: 分析研究进展 蛋白质质谱 质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