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晚期腺癌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9-2022.9在我院治疗的晚期腺癌患者82例,用随机盲选方式分为2组,各为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GCQ舒适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PSQI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腺癌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晚期肺腺癌 循证护理 GCQ舒适状况评分 PSQI睡眠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显像对不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40例超声诊断为不张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将超声诊断率分别与胸部CT诊断率、X线胸片诊断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1.01,=3.12,P>0.05。超声诊断率和胸部CT诊断率及X线胸片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超声诊断假阳性率2.6%。结论超声对靠近胸壁的不张的诊断与胸部CT、X线胸片一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显像 肺不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体外膜氧合(ECMO)的抗凝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出血或栓塞等凝血系统相关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把控血栓形成与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动态平衡成为ECMO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对ECMO支持期间的凝血改变,如何选用合适的抗凝药物和抗凝监测手段进行论述,旨在对ECMO患者最佳的抗凝策略进行探讨,更好地服务于ECMO患者。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重症监护 凝血 抗凝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非有创、无辐射的床旁成像手段,目前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可对患者进行实时的通气评估和血流监测,从而实现床旁通气血流比的可视化,有效指导低氧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判,同时也为血流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及治疗中EIT也发挥了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功能性成像,该技术的操作细节和图像重建算法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进一步优化,在临床应用中提供更稳健的评估。本文从EIT血流监测的方法介绍、操作实施与监测指标、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 肺血流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高渗盐水造影
  • 简介:摘要肝病相关性血管疾病是指由肝实质性或肝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肺循环结构或功能改变,主要包括以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肝综合征,以肺动脉高压为特征的门脉性肺动脉高压,以及以心排量增高、肺动脉高压为特征的肝血管分流性疾病,这种疾病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肝病,早期进行肝移植评估,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此外,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肝肺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病因、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病例。结果临床发现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所出现护理诊断的症状。结论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更多的患者减轻不适和痛苦,让护理工作越来越完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 诊断 措施护理
  • 简介:众所周知,女性与男性相比有很多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女性对运动反应的不同。这些因素影响女性的训练反应并导致女性较低的最大有氧运动能力。另外,雌激素、孕酮等能够影响女性在运动中的通气量、底物代谢、体温调节以及功能。在相同年龄以及身高的情况下,女性与男性相比,肺部结构和形态学上的不同包括:肺活量、最大呼吸气流速率、气道直径以及扩散表面。这些不同可能会对运动中整体的呼吸反应、呼吸肌功以及肺部的气体交换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近来研究发现,在剧烈运动中,女性表现出更大的呼吸气流受限和呼吸增加,另外剧烈运动还可能导致女性动脉血氧不足。这些肺部的效应具有损伤女性有氧运动能力和运动耐力的可能性。

  • 标签: 性别 肺功能 运动能力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内结块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内结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60例患者均伴有毛刺CT征结块。其中35例患者为肺癌,15例患者为炎性假瘤,10例患者为结合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与鉴别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毛刺CT征。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CT诊断和鉴别诊断后,60例毛刺征依据长度可划分为短毛和长毛。结论判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毛刺征,因此,临床在诊断时需要将CT诊断和鉴别诊断相结合,这样一来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肺内结块 CT 诊断与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空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空洞25例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空洞经胸部CT检查和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包囊虫病误诊为局限性气胸4例,(包裹性气胸),气肿性,大泡6例,液气胸5例,继发性肺结核误诊为支气管扩张3例,大叶性肺炎2例,肺脓肿3例,周围性肺癌2例,临床表现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半数有发热,活动后气促,X线表现病变,位于右肺15例,左10例,病灶呈类圆形阴影5例,椭圆性阴影3例,病灶模糊大片阴影10例,其中5例于模糊阴影中可见透亮区,不规则圆形阴影2例,新月征3例,水上浮莲征2例。经临床给予积极抗炎,抗痨3-4联治疗,包虫患者手术摘除包虫内囊全部治愈。肺癌患者有手术指征者手术切除,再辅以化疗与放疗。结论内空腔和空洞可多种疾病被误诊,常误诊为肺癌和继发性肺结核,其他大泡和包裹性液气胸,囊肿破裂。

  • 标签: 空腔空洞肺误诊
  • 简介:摘要特发性间质纤维化在中医里归属于“肺痿”病范畴,中医辨证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虚为关键,标实指痰与瘀,笔者认为虚、脾虚、肾虚病机之中,脾虚为特发性间质纤维化主导因素。脾虚导致虚、肾虚,而正虚导致痰浊、血瘀的行成,临床治疗上应以补脾益气为主,兼顾肾,并与化痰、活血相结合。

  • 标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痿 脾虚 治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ARDS重症患者90例,分组以患者抽签结果为准,蓝签患者45例接受基础临床护理为对照组,红签患者45例接受早期康复措施干预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ARDS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早期康复技术的干预方案,可有效调整患者氧合指数,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目前重症医学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也更为严重,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其机械通气时间也会随之增加,同时患者死亡可能性也随之增加。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氧合指数出现明显下降,同时造成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造成患者康复效果降低。研究指出,在ARDS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并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常规基础干预措施所获效果甚微,而随着早期康复理念在临床的推广,其所发挥效果越加明显,早期康复技术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频率逐渐增加,且效果显著。本研究对ARDS重症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早期肺 机械通气 作用
  • 简介:摘要基因或遗传背景与一些间质性疾病有关,基因及其异常表达产物决定了疾病的临床表型,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患者可有家族遗传史和特殊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表现、影像、病理、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他间质性疾病有共同特征,也存在差异。在多学科综合诊疗的同时,需要兼顾患者家族成员的排查和随访。本文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和基因异常等特征,对基因遗传性间质性疾病进行分类和介绍。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基因 遗传
  • 简介:摘要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VV-ECMO)目前主要用于常规措施难以纠正的急性呼吸衰竭,且这种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是可逆的,或是为移植提供桥接手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典型的临床综合征。重症ARDS患者VV-ECMO上机的时机仍面临诸多的争议和挑战,本文从机械通气参数优化、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复张性评估以及电阻抗成像(EIT)实时监测等方面,对目前可行的上机前评估手段进行汇总探讨。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上机时机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危重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手段,可暂时代替心肺功能、迅速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全身氧供,同时清除二氧化碳。虽然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指南针对VA-ECMO提出了明确的适应证标准,但是基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基础疾病异质性大,其上机时机的界定仍然比较模糊。本文拟从生理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出发,讨论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移植相关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损伤等导致的心源性休克以及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上机时机,拟为临床医生的判断和抉择提出更多的参考意见。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作者: 周翔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2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症医学质控中心 中国ECMO质量提升行动研究组,北京 10071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处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10
  • 简介:摘要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死亡率高的高精尖技术发展到大家熟知的最后的生命支持利器,目前ECMO技术蓬勃发展,广泛用于重度呼吸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近年来,国内ECMO的应用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但在ECMO中心建设和ECMO相关技术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国ECMO开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如开展例数不足、地域差异、中心建设和相关技术问题等。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中国 现状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怀疑恶性的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降低临床良性结节切除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因肺部病变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且术前不能排除恶性、病理回报为良性病变的28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1例,女130例,年龄18~80(53.8±11.4)岁。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等信息。结果共纳入281例患者,占同期肺部手术总量的4.8%(281/5 868),其中74.7%(210/281)因体检CT检查发现肺部病灶。患者主病灶长径4.3~99.3(20.7±15.9)mm,87.2%(245/281)病灶直径>8 mm。共切除314个病变,其中实性最多见,占67.2%(211/314),常见的特殊征象为毛刺(189/314)、分叶(122/314)、胸膜凹陷(106/314)。入组患者中,有79.7%(224/281)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情况,有59.1%(166/281)患者接受楔形切除,5.3%(15/281)例接受段切除,35.6%(100/281)接受肺叶切除。病理主要为炎性病变52.2%(164/281)、结核22.0%(69/281)和错构瘤14.6%(46/281)。结论怀疑恶性而切除的良性结节,影像学以实性病变为主,但多具有1个或多个恶性影像特征。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病变,手术活检可作为一类备选的临床策略,但需尽量选择VATS手术和最小的切除范围。

  • 标签: 肺结节 肺部良性病变 筛查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