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后进行比较,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9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1例,总有效率(77.5%);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0.0%(8/40)比5.0%(2/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 胺碘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后3、6、9、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房前后径的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9、12个月,实验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5.6%、83.3%和80.9%,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左房前后径分别为(32.57士1.10)mm和(35.05士1.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对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良好,能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替米沙坦 胺碘酮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在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和系统性栓塞(SE)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随着NOACs处方量的递增,规范NOACs在NVAF抗凝中的剂量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当处方不正确时,NOACs会增加缺血事件和卒中风险。因此,需要为合适的患者开出正确的剂量,以便在真实世界中,患者能够取得在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证实的NOACs益处。

  • 标签: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4人。A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治疗;B组胺碘酮加非洛地平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左心结构的变化及心房颤动复发率。结果经过52周治疗后,治疗后每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LA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9例(60.4%)房颤复发,B组有34例(73.9%)房颤复发。两组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房功能,可以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

  • 标签: 厄贝沙坦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左心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决奈达隆预防房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经药物及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随访时间均>2.5年。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决奈达隆加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QT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房颤复发率、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死亡率以及药物毒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QT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QT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房颤复发率、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死亡率以及药物毒副不良反应等指标等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房颤复发率为5.0%(2/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25.0%(10/4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决奈达隆联合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预防房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减少房颤复发,并减少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房颤 决奈达隆 选择性的&beta 1-体阻滞剂 预防复发 效果治疗。
  • 简介:摘要术后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风险。目前术后房颤缺乏有效预防策略,需要从发病机制方面进一步寻找可控的危险因素。心外膜脂肪组织位于心肌表面和脏层心包之间,参与了包括术前房颤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病过程。鉴于心外膜脂肪组织在术后房颤中总结较少,本文通过归纳心外膜脂肪组织与术后房颤相关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从解剖机制、分泌功能等途径参与了术后房颤发病过程,是未来干预术后房颤的有力方向。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外膜脂肪组织 术后房颤
  • 简介:摘要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4例,其中直接机械取栓组52例、桥接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架取栓,桥接治疗组在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两组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0(5.2,42.0)分比10.0(6.0,25.8)分]、出血转化率[44.2%(23/52)比45.2%(19/42)]、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5%(6/52)比 11.9%(5/42)]、90 d死亡率[34.6%(18/52)比 38.1%(16/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机械取栓及桥接治疗组90 d 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6.5%(19/52)和35.7%(1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0.39~3.37,P=0.805);大脑中动脉闭塞亚组桥接治疗组的取栓次数[2(1,3)次比1(1,2)次]、血管再通时间[(81±41)min比(57±29)min]均较直接取栓组明显增加(均P<0.05)。本研究发现,直接取栓在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 标签: 心房颤动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NE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2019年1至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中选取338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于同期在本院体检人群中选取健康人310名作为对照组。运用DNA测序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KCNE3基因rs9516、rs626930位点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对象上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分析KCNE基因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与心房颤动易感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对象年龄分别为(69±13)和(73±8)岁(P=0.077),男性分别占57.70%(195例)、40.00%(124例)(P=0.092)。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等位基因C、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等位基因A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等位基因G在两组对象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1805127位点P=0.004,rs9984281位点P=0.001,rs12621643位点P=0.001)。校正性别、吸烟、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后,发现上述3个基因位点频率增加会提高心房颤动患病风险,rs1805127、rs9984281和rs12621643位点的OR值(95%CI)分别为7.064(1.559~31.997)、4.210(1.118~15.850)、2.679(1.025~6.998),均P<0.05。结论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钾离子通道 KCNE基因家族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心房自发显影(LA SE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经皮LAAC的NVAF患者95例,根据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分为无LA SEC组(n=61)和LA SEC组(n=34),通过收集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45 d复查TEE,记录封堵器表面血栓(DRT)情况,随后规范随访观察患者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行LA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无LA SEC组平均左心房内径小于LA SEC组[(44.0±7.4)mm比(47.3±6.6)mm,P=0.033],其余基线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器械栓塞及大出血事件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5 d两组分别有55例(90.2%)和31例(91.2%)完成TEE检查,无LA SEC组未发现DRT,LA SEC组出现2例(6.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两组患者分别平均随访(12.3±3.8)个月和(12.9±3.3)个月,均无死亡事件。两组TIA/脑卒中、大出血事件及小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 SEC的NVAF患者行经皮LAAC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DRT发生率稍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房自发显影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已进行抗凝治疗的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AF)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F患者血浆BNP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结果血浆BNP浓度>251.2pg/ml的AF患者,左心耳形成血栓的机率高(p<0.001)结论血浆BNP浓度>251.2pg/ml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持续性房颤 脑钠肽 左心耳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瑶医抗疲劳浴足方辅助治疗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对比在常规西医治疗上辅以瑶药抗疲劳浴足方浴足(试验组)。以焦虑心理评分(SAS评分)、抑郁心理评分(SDS评分)作为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指标,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作为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的指标。

  • 标签: 瑶医 浴足 房颤 老年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