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术后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风险。目前术后房颤缺乏有效预防策略,需要从发病机制方面进一步寻找可控的危险因素。心外膜脂肪组织位于心肌表面和脏层心包之间,参与了包括术前房颤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病过程。鉴于心外膜脂肪组织在术后房颤中总结较少,本文通过归纳心外膜脂肪组织与术后房颤相关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从解剖机制、分泌功能等途径参与了术后房颤发病过程,是未来干预术后房颤的有力方向。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外膜脂肪组织 术后房颤
  • 简介:摘要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4例,其中直接机械取栓组52例、桥接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架取栓,桥接治疗组在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两组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0(5.2,42.0)分比10.0(6.0,25.8)分]、出血转化率[44.2%(23/52)比45.2%(19/42)]、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5%(6/52)比 11.9%(5/42)]、90 d死亡率[34.6%(18/52)比 38.1%(16/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机械取栓及桥接治疗组90 d 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6.5%(19/52)和35.7%(1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0.39~3.37,P=0.805);大脑中动脉闭塞亚组桥接治疗组的取栓次数[2(1,3)次比1(1,2)次]、血管再通时间[(81±41)min比(57±29)min]均较直接取栓组明显增加(均P<0.05)。本研究发现,直接取栓在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 标签: 心房颤动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NE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2019年1至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中选取338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于同期在本院体检人群中选取健康人310名作为对照组。运用DNA测序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KCNE3基因rs9516、rs626930位点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对象上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分析KCNE基因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与心房颤动易感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对象年龄分别为(69±13)和(73±8)岁(P=0.077),男性分别占57.70%(195例)、40.00%(124例)(P=0.092)。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等位基因C、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等位基因A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等位基因G在两组对象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1805127位点P=0.004,rs9984281位点P=0.001,rs12621643位点P=0.001)。校正性别、吸烟、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后,发现上述3个基因位点频率增加会提高心房颤动患病风险,rs1805127、rs9984281和rs12621643位点的OR值(95%CI)分别为7.064(1.559~31.997)、4.210(1.118~15.850)、2.679(1.025~6.998),均P<0.05。结论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KCNE2基因rs9984281位点和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钾离子通道 KCNE基因家族 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