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酐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两组,97例患者采用复方丹参结合右旋酐治疗为对照组,97例患者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酐治疗为观察组,疗程2周,于治疗前后给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脑梗死病灶范围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病灶范围缩小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酐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尼莫通 复方丹参 右旋糖酐 脑梗死
  • 简介:目的分析路径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控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社区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路径化管理方案,遵循路径化管理流程实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降低至(6.1±2.3)mmol/L、(6.4±1.2)mmol/L、(5.4±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中应用路径化管理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优化控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路径化管理 社区 控糖效果
  • 简介:摘要: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通则1106),验证硫酸氨基葡萄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确定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合于硫酸氨基葡萄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的测定以及相关控制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检查。以文件形式记录所确认硫酸氨基葡萄胶囊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的要求及合格标准,证实并描述该检验方法合理,可靠 。

  • 标签: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肠埃希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简介:目的:研究石斛生物总碱对缺氧缺所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以低糖结合物理性缺氧(95%N2+5%CO2)模拟缺血性损伤,复氧和复模拟再灌注损伤。分别在缺氧缺(1h、2h、4h)和缺氧缺2h/复氧复(3h、12h、24h)等不同时点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及缺氧缺2h/复氧复12h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石斛生物总碱0.025mg·L-1、0.25mg·L^-1、2.5mg·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高模型损伤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模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明显降低细胞内游离钙,保护线粒体功能,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石斛生物总碱能明显减轻缺氧缺/复氧复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超载、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 标签: 原代培养神经元 氧糖剥夺 缺血性损伤 石斛生物总碱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甲磺酸法舒地尔(ethanesulfonicfasudil)对大鼠脑片缺氧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片缺氧缺损伤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缺氧缺损伤组、损伤给药组(甲磺酸法舒地尔三个剂量:10^-7、10^-6、10^-5mol·L^-1)。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扫描评价不同浓度甲磺酸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片缺氧缺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测定各组脑片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脑片TTC染色后OD值明显降低,LDH释放明显增加(P〈0.05)。与损伤组比较,给药组脑片TTC染色后OD值明显升高(P〈0.05);LDH释放明显降低(P〈0.05);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扫描显示损伤给药组脑片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损伤组。结论:甲磺酸法舒地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缺氧缺损伤所致大鼠脑片神经元损伤及其凋亡,甲磺酸法舒地尔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标签: 甲磺酸法舒地尔 大鼠 脑片 缺氧缺糖损伤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参芎葡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及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致大鼠心肌梗死疾病模型,比较用药组和模型组心电图J点、血清肌酸激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心肌梗死百分率和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参芎葡萄注射液能减轻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降低结扎冠状动脉导致的大鼠心电图J点升高,减少心肌梗死百分率,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心肌缺血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素葡萄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DILD)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苦参素葡萄注射液600mg(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33例,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液250mL静脉滴注,均为q.d,用药30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测肝脾大小.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对SB、ALT、GGT、ALP的降低及ALB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AST和LDH的降低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葡萄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中,对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安全,可作为目前治疗DILD的理想药物.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苦参素葡萄糖 硫普罗宁
  • 简介:脑血管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病残、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公认,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亦是新的危险指标。而脑动脉粥样硬化则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为寻求治疗脑梗死的理想方案,我们采用低分子右旋酐配伍尼莫地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尼莫地平 药物治疗 脑梗死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比较氨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3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差异,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容量分析法对氨关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进行含量测定,对含量测定的结果、回收率、重复性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研究,并给出综合评价。结果:容量分析法作为现行标准的方法,回收率低,准确度差,质量控制水平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复性好;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和专属性差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综合专属性、准确性等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可用于氨美辛肠溶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容量分析法 吲哚美辛 含量测定 氨糖关辛肠溶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试验以猪作为动物模型,研究低聚异麦芽免疫增强作用的机制。选用约克×荣昌二元杂仔猪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Ⅰ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1%的异麦芽寡糖,Ⅱ组为对照组,试验期为30天。试验结果表明,Ⅰ组仔猪的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环率(E—RFCR)(48.88%、45.35%)与Ⅱ组(40.55%、31.07%)相比,差异极显箸(P<0.01);Ⅰ组仔猪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PBC—ICR)和白细胞吞噬率(9.56%,6.99%,29.89%)与Ⅱ组(8.27%,5.70%,25.57%)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异麦芽寡糖能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机体抗病力。

  • 标签: 低聚异麦芽糖 仔猪 动物模型 细胞免疫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 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乙酰葛根素(化合物N-2211)对缺缺氧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h,6h,12h,24h)及药物不同剂量(1.6μmol·L^-1,0.4μmol·L^-1,0.1μmol·L^-1)将神经元随机分为17组,每组细胞均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低糖低氧再灌注不同时间一般形态学变化,MTT检测不同时间神经元活性,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谷氨酸含量,液闪测量法测定NMDA受体结合力,PT—PCR半定量检测NMDA受体NR1亚基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神经元内游离Ca^2+含量。结果:乙酰葛根素各浓度明显减轻神经元形态改变,MK-801(10μmol·L^-1)有相同作用;MTY结果提示乙酰葛根素可提高光密度,较MK-801作用显著;乙酰葛根素高、中浓度及MK-801均能降低再灌注各时间点谷氨酸含量,乙酰葛根素低浓度虽能降低谷氨酸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乙酰葛根素高、中、低浓度不同时间点的受体结合力均比损伤组降低,作用优于MK-801;RT—PCR结果显示乙酰葛根素低、中、高浓度及MK-801组不同时间点的NRI亚基mRNA表达均比损伤组降低;荧光检测结果提示三种浓度乙酰葛根素均可降低神经细胞内Ca^2+浓度,MK-801组亦有相同作用。结论:乙酰葛根素可以减轻神经元的损伤,降低NMDA受体结合力,减少NMDA受体NR1亚基的表达及抑制缺缺氧再灌注所致的钙超载。

  • 标签: 乙酰葛根素 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 大鼠海马 神经元保护作用 机制 NMDA受体
  • 简介:目的高果糖饮食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早期胰岛功能和胰岛葡萄调节蛋白78(glucoserelatedprotein78,GRP78)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果糖组,每组18只,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测定相关指标,并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和血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口服葡萄后30min胰岛素增量和血糖增量比值(△I30/△G30)评价胰岛功能。分离和纯化大鼠胰岛测定GRP78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原、血甘油三酯以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均〈0.01),反映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I30/△G30明显降低(P〈0.01),但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的HOMA-β无明显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胰岛GRP7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果糖喂养8周导致Wistar大鼠出现早期胰岛功能的下降和胰岛GRP78蛋白表达增加。其胰岛功能下降可能和内质网应激有关。

  • 标签: 饮食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大鼠 Wistar
  • 简介:目的:考察室温(25℃)下头孢呋辛钠在木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头孢呋辛钠与木醇注射液配伍后5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25℃)下头孢呋辛钠在木醇注射液中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木糖醇注射液 稳定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一定剂量的钒酸盐的降糖作用与理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管饲法喂饲Wistar大鼠20mg·kg^-1·d^-1正钒酸钠(VA)共2wks,观察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胰岛素释放曲线、胰高血糖素(Glc)、皮质酮(Cor)、体重的变化。结果Va不影响正常大鼠的OGTT和血浆Glc和Cor水平,而抑制体重的增长;Va显著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OGTT,并使升高的Glc和Cor正常化,而低体重和低水平的胰岛素释放曲线无明显改善。结论提示该剂量的Va可有效地降血糖,纠正糖尿病代谢和激素紊乱,但对体重仍有较明显的副作用。

  • 标签: OGTT 理糖激素 钒酸盐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皮质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