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声波器械辅助镍根管器械预备老年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3例老年人的140颗具有C形根管,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下颌第二磨牙,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68颗,采用MM1500声波手机及其配套的Rispisonic锉针辅助镍旋转器械Hero642系统预备根管,对照组,72颗,镍旋转器械Hero642系统预备根管。两组均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消毒后侧方加压法完成根管充填。对二组的根管预备并发症、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反应、根管充填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疼痛反应轻且少,根管充填质量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根管预备并发症的总数相对较多。结论:声波器械辅助镍根管器械预备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可减轻减少疼痛反应,减少预备并发症,提高根管充填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声波器械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C形根管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纯不同形貌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抛光纯(MP)、纳米管(TNT)、喷砂酸蚀(SLA)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接触角分析仪分析表面水接触角。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表面MSC形态,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早期黏附数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NT组表面见排列有序、管径约为80nm的纳米管,SLA组呈微米-亚微米二级孔洞结构。SLA组表面粗糙度(Sa=1.39μm、Sq=1.75μm)最高,TNT组(Sa=1.15μm、Sq=1.48μm)其次,MP组(Sa=0.87μm、Sq=1.14μm)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a=28.54、FSq=24.70,P〈0.01)。TNT组表面接触角(8.11°)最小,亲水性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2,P〈0.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P组MSC呈方形,TNT组MSC呈长梭形,SLA组MSC呈多角形。TNT和SLA组接种30min后的细胞黏附量(132.45、176.90个/视野)高于MP组(64.8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P〈0.01),接种60min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接种1、7d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5d后,MP组细胞增殖活性最高,TNT组其次,SL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d=175.44,P3d〈0.01;F5d=6.329,P5d=0.02)。细胞分化结果显示,7、14dTNT组ALP活性(ALP7d=156.34U/gprot、ALP14d=153.48U/gprot)均显著高于MP(ALP7d=68.21U/gprot,ALP14d=102.73U/gprot)和SLA(ALP7d=65.30U/gprot、ALP14d=86.53U/gpro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d=4.93,P7d=0.04;F14d=6.49,P14d=0.02)。结论与微米级SLA表面相比,纳米级TNT表面呈高度亲水性,并更利于MSC的黏附、增殖和骨向分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行为 形貌
  • 简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将于2012年6月14日至17日在美丽星城一湖南长沙举办“2012口腔医学新进展研讨会”。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管部门
  • 简介:无牙上颌常常发生牙槽骨吸收,有时导致标准直径种植体难以植入。与纯种植体相比,有更强机械性能的锆合金小直径种植体可以用于解决这类种植难题。本回顾性临床试验研究报道了使用小直径锆合金种植体支持,采用Locator基台固位的上颌覆盖义齿临床效果。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意大利罗马伊士曼口腔医院牙周与修复科接受了由4个分开的小直径种植体支持的上颌覆盖义齿修复患者进行了评估。所有接受4个小直径锆合金种植体的患者都被挑选出作为试验病例。共找到10位患者,其中6位接受了骨增量治疗。经过12~16个月的随访,没有出现种植体脱落,只有1颗种植体显示大于1.5mm的骨吸收。本研究种植体有97.5%的成功率及100%的存活率。所有修复体都能很好地行使功能。本研究显示使用小直径锆合金种植体支持,采用Locator基台固位的上颌覆盖义齿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无牙上颌 小种植体 覆盖义齿 钛锆合金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微种植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器(maxillaryskeletalexpander,MSE)治疗成人上颌骨宽度不足时,腭中缝扩展情况和扩弓对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对18~29岁(平均21.58±3.12岁)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应用改良式MSE治疗,分别于扩弓前、扩弓结束后1周拍摄CBCT,用DolphinImaging11.8Premium软件测量患者上颌尖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夹角以及螺旋扩大器的螺旋扩开宽度。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扩弓后,腭中缝尖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3.08±1.48)mm,磨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2.62±1.06)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4.28±1.56)mm,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倾斜夹角平均增加量为0.69°,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MSE可扩开成人腭中缝,扩弓后,上颌第一磨牙仍维持原有生理性颊舌向倾斜角度。

  • 标签: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骨宽度不足 成人
  • 简介:应用种植定位模板对成功的种植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定位模板要制作简便,所包含的足够信息应能发挥准确的引导作用,包括种植体的数量、种植体的位置、种植体的方向以及所要求的种植体肩部的位置等。不同类型的模板应该能够适合于不同种植手术和固定及活动修复的需要。作者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种植定位模板进行了比较,以使种植修复体真正达到美观和功能性修复的目的。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定位模板 引导 功能性修复 种植修复 活动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氧化应激状态人源牙髓干细胞(hDPSCs)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改性的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hDPSCs,200μmol/LH2O2作用24h诱导hDPSCs产生氧化应激状态,10μmol/LRSV处理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24h;AlamerBlue法观察hDPSCs增殖活性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hDPSCs在表面黏附及形态的改变,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hDPSCs在片表面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增殖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RSV能够显著提高氧化应激状态hDPSCs的增殖能力,并能促进其在片表面ALP的表达。结论:RSV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在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

  • 标签: 白藜芦醇 牙髓干细胞 氧化应激 钛种植体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在舌侧正畸治疗中采用微种植支抗压低上颌磨牙而旋转下颌骨。方法选取20例下颌稍后缩的成人患者,均使用舌侧隐形矫治器治疗,同时在上颌后牙区颊腭侧植入微种植支抗辅助压低上后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平均压低1.63mm(P〈0.01),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平均压低1.82mm(P〈0.01),MP-SN角平均变小1.81度(P〈0.05),FH-MP角平均变小2.11度(P〈0.05),SNB角平均增加1.37度(P〈0.05)。结论舌侧隐形正畸联合微种植支抗能够有效地压低上颌磨牙,间接逆时针旋转下颌骨而改善侧貌,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舌侧正畸 微种植钉支抗 下颌骨旋转
  • 简介:为促进口腔生物医学水平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和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发育 学术交流 再生医学 武夷山 神经生物学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会议定干2014年10月29日-31日在广东深圳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拜博口腔医疗集团承办。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口腔专家,共同探讨全科口腔医学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新技术,临床经验报道,综合医院口腔科管理,全科口腔医学的诊疗、服务模式等。同时将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2届第3次全体委员会议。注册代表将授予国家一类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学分8分,热烈欢迎广大同仁光临参会。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学术 医学专业委员会 继续医学教育 口腔科管理 医疗集团
  • 简介:此报道讲述可以获得骨内种植体周围垂直方向骨增高的一项临床技术。一例男性病人,在右下后牙象限牙槽骨萎缩吸收区域植入2个种植体,种植体螺纹暴露。2个种植体均用网加强的e—PTFE膜覆盖。12个月后行第二次手术。取出膜以后可以看到2个种植体周围原来骨质缺损的区域生长出钙化组织。种植体逐渐负重后进行修复。网加强的e—PTFE膜可以用在萎缩性牙槽骨垂直向增高病例中,且效果满意。

  • 标签: 钛网加强膜 牙槽嵴垂直向增高 同期 种植体植入术 牙槽骨萎缩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体外三种类型表面对促进成骨的作用: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涂层表面.纳米HA涂层表面以及无涂层的粗糙表面。材料和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将Sr-HA和HA沉积于粗糙的表面上。在Sr-HA涂层、HA涂层和无涂层的粗糙表面上进行MC3T3-E1前成骨细胞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细胞的黏附、增殖、存活、分化和矿化结节形成。结果:对比于无涂层的粗糙表面和纳米HA涂层表面,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沉积处理,Sr-HA涂层明显提高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MC3T3-E1细胞黏附、铺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钙矿化。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通过电化学沉积产生的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提高了微粗糙表面的骨传导性。

  • 标签: 牙科种植体 电化学沉积 骨结合 掺锶羟基磷灰石
  • 简介:以AO技术为代表的坚强固定技术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固定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本文结合坚强固定的规范化应用,介绍了颌骨骨折固定技术的历史发展,并结合现代AO技术的要求,总结了近年来骨折生物学固定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 标签: 颌骨 骨折 AO技术 BO原则
  • 简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口腔医学教育.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和水平,拟定于2012年4月23—2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欢迎广大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踊跃投稿,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共同研讨口腔医学教育议题。

  • 标签: 口腔医学教育 学术研讨会 会议 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教育质量 教育工作者
  • 简介:目的:经过5年随访研究证实.在后牙缺失种植修复的应用中,氧化锆基台与基台的成功率相似。材料和方法:采用两段式种植方案。最终修复体戴入后.对每位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每年通过临床及影像学参数来进行评估,记录修复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数据分析(Wilcoxonsignedranktest)来观察比较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与对侧同名牙之间在生物学及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描述·性数据用于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基准到最后一次随访)临床及影像参数的变化。结果:85名患者均存在单颗后牙缺失.植入85颗种植体,其中38颗氧化锆基台和47颗基台,分别安装38个全瓷冠及47个金属烤瓷冠。其中4名患者中途退出试验。81颗种植体分别支持44颗基台、37颗氧化锆基台.完成了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均未发现种植体失败,骨组织改建失败及基台失败。因此.5年随访的所有基台及修复体的成功率为100%。并且通过对比种植牙与对侧天然牙.发现基台及氧化锆基台之间在生物学及影像学参数指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随访记录中还发现,基台与氧化锆基台不会引起明显的边缘骨吸收。结论:通过中期随访研究发现,氧化锆基台在单颗后牙缺失中的应用类似于基台。但仍需要长期的观察研究来证实。

  • 标签: 氧化锆基台 钛基台 单牙缺失固定修复 存活率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定于2015年11月13日-15日在广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口腔专家,共同探讨全科口腔医学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临床经验报道,综合医院口腔科管理,全科口腔医学的诊疗、服务模式等。

  • 标签: 口腔医学专业 中华口腔医学会 医学学术会议 会议通知 广州市先烈南路 综合医院
  • 简介:由个体细菌及转人细菌构成的微生物与包括肿瘤在内的人类疾病密切相关.为了观察与口腔癌相关的微生物的改变,我们对病人解剖学上相匹配的患侧与健侧组织的16SiDNA高变区序列突变扩增子进行测序.在我们发现并随后确认的肿瘤样本中,与病人正常的组织相比厚壁菌门菌群(特别是链球菌属)和放线菌群(特别是罗氏菌属)显著减少.

  • 标签: 微生物 口腔癌 区域内 细菌构成 链球菌属 人类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骨重建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的发生率为7.75%,骨修复组和单纯重建板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骨重建。板发生断裂及松脱的可能性大于骨移植修复。同期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颌骨重建 内固定 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