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作用逐步受到关注,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神经元发生作用,参与慢性疼痛发生和发展。本文对与小胶质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分类、分布特点、与神经元关系和它们在慢性疼痛中对小胶质细胞功能调控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趋化因子 疼痛
  • 简介: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预成[牙合]垫治疗肌筋膜疼痛患者短期疗效。方法:2个中心60名患者被分配到稳定型[牙合]垫(S组,n=33)或预成[牙合]垫组(R组.n=32)。患者均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至40年不等。用RDC/TMD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检查.指定一名全科医师进行治疗。疼痛治疗结果用视觉模拟刻度尺来评价.在6周和10周随访时并让患者疼痛缓解进行语言评价,其组间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牙合]垫治疗结果均使症状改善.第6周和第10周随访结果两组间没有任何统计学差异。在6周随访中.72%患者疼痛减轻30%.55%患者疼痛减轻50%,而在10周随访中,该百分比分别为69%和61%。根据患者语言评价,在6周随访时,85%患者汇报自己是“较好”、”好得多”或“无症状”.在10周随访时该数据为83%。结论:预成[牙合]垫与稳定型骀垫基本上有相同功效。因此.可以将预成[牙合]垫作为治疗成年肌筋膜疼痛患者一种短期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疼痛 [牙合]垫 疼痛 随机对照试验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舌神经(lingualnerve,LN)损伤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常见神经损伤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4%~25%。舌神经损伤会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同侧前2/3舌体麻木和味觉障碍。因此,需要在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重点预防。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舌神经损伤
  • 简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发生密切相关,是口腔医学研究领域重要课题之一。临床上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主要有白斑和红斑,1979年WHO口腔癌前病变临床分类中还包括与倒吸烟相关角化症。与上述癌前病变相关还有一组所谓癌前状态,如扁平苔藓等。众所

  • 标签: 口腔癌 口腔黏膜癌 上皮性先驱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寻找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遗传易感性相关多态位点。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运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在397例新发头颈癌患者和90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对照中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rs1494961、rs1229984、rs1789924、rs971074、rs4767364)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易感性关系。结果:rs1229984(A〉G)遗传变异能够显著影响头颈癌发病风险。携带rs1229984AG/GG基因型者罹患头颈癌风险较携带AA基因型者增加34%(调整OR=1.34,95%CI=1.05-1.71)。本研究未发现其余4个位点多态性与头颈癌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染色体4q23区域rs1229984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易感性有关。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头颈癌 易感性
  • 简介: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49例血管瘤和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表达.分别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test和Kruskal-Wallistest法,比较两组和多组等级变量间差异;使用标准正态分布统计量Z、χ2确定P值,或直接用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资料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8.0统计软件包完成.结果:49例血管瘤组织中,NOS1、2、3蛋白阳性率为分别为2%、38.8%和38.8%;29例血管畸形组织中,NOS1、2、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3.5%和3.5%;血管瘤组织中NOS2、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P<0.001).增生期血管瘤组,NOS2、NOS3蛋白阳性率及消退期血管瘤组NOS3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7).年龄<13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血管NOS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24个月组(P分别为0.009和0.003).结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NOS蛋白表达不同,提示两者在病理生理方面存在差异.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粘接性夹板固定慢性牙周炎患者松动患牙前、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链球菌数量变化及牙周状况,以期为评价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9例(76颗松动患牙),记录比较牙周治疗前(基线)、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3、6、12个月牙周状况(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变化;采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链球菌数量变化;评估患者对夹板固定后美观、功能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牙周夹板固定后各时间点牙周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卟啉单胞菌、链球菌数数量较初诊基线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夹板固定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牙周夹板美观、咀嚼、发音及舒适满意度为84.2%以上。结论:慢性牙周炎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可有效固定松动患牙,使之恢复咀嚼功能;加强口腔健康指导,定期实施牙周维护是影响其治疗效果重要因素。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夹板 固定修复 纵向研究
  • 简介:目的研制ZY-1加成型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支架粘结用复合偶联剂。方法在大量预试验基础上筛选了5种配方,最后配置成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和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两种偶联剂,通过拉伸剪切实验,筛选最终配方。结果使用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偶联剂可以大大提高硅橡胶和丙烯酸树脂粘结,其增粘效果明显优于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偶联剂,最高粘结强度为1.98MPa。结论研制出偶联剂ZA-1,其主要成分为γ—MPS和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 标签: ZY-1加成型硅橡胶 丙烯酸树脂 偶联剂
  • 简介:拔牙作为一种外科手术会造成术区软组织一定程度损伤,但如果在拔牙时因各种原因造成局部软组织过度或意外损伤,则属于拔牙并发症。软组织损伤属于常见拔牙并发症之一。本文针对拔牙造成软组织过度或意外损伤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操作时降低该并发症发生提供帮助。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软组织损伤
  • 简介:重度牙周炎患者伴有上前牙扇形移位是临床治疗中常见难题。临床中,医生需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考虑如何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改善美观,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新出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文章通过1例应用多学科手段治疗重度牙周炎合并上前牙前突复杂病例,讨论美学区牙齿拔与留、缺失牙修复、龈乳头重建等临床问题,期望为前牙美学区域多学科治疗提供经验。

  • 标签: 前牙缺失 多学科治疗 病理性牙移位 龈乳头缺陷
  • 简介:目的探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ERK1/2、p-p38及p-JNK1/2)]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27例SACC组织和1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标本中TGF—β1、MAPK表达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CC中TGF—β1、MAP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唾液腺(分别为P〈0.01.P〈0.01.P〈0.01和P〈0.05)。SACC组织中TGF—β1、p—ERK1/2和p—p38在Ⅲ~Ⅳ期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分别为P〈0.01,P〈0.05和P〈0.05),但p—JNK1/2表达与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关系(P〉0.05),TGF—β1、MAPK表达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统计学关系(均为P〉0.05);TGF—β1与MAPK表达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19、P〈0.001;r=0.728,P〈0.001;r=0.640,P〈0.05)。结论TGF-β1、MAPK高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进展密切相关。TGF—β1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调控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促进作用。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和牛脱细胞真皮基质(B-ADM)共培养,以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和空白组作对照,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接种4、6、12、24、48、96h共培物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GFP慢病毒转染于HUVEC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共培物上细胞管型数目。结果:在细胞接种24h时,ADM组与Bio-Gide组和空白组比较VEGF浓度更高(P〈0.05);48h时P-ADM组VEGF浓度高于与Bio-Gide组和空白组(P〈0.05)。转染GFP慢病毒HUVEC与生物膜共培养6~48h时,B-ADM组细胞管型多于P-ADM组和Bio-Gide组;24h内,P-ADM组多于Bio-Gide组;空白组未见明显管型。结论:P-ADM与B-ADM比Bio-Gide具有更好血管作用,且B-ADM效果更明显,提示异种ADM有较好促新生血管作用,可作为替代物应用于膜龈手术。

  • 标签: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管型
  • 简介: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肿瘤,虽然可以自行消退,但其发展结果不可预测。类固醇激素治疗是促进其消退有效方法。该文旨在总结应用此种方法治疗血管经验并提供借鉴。20年来共治疗血管患者2398例,方法为类固醇激素口服或瘤体注射或2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和无效4级。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2.3,81%患者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病.57%发生在头颈部。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颜色异常及肿胀。患者平均年龄为8.43个月,肿瘤平均大小为23.64cm^2。

  • 标签: 婴幼儿血管瘤 类固醇激素 激素治疗 自行消退 瘤体注射 治疗效果
  • 简介:患者,女,21岁,主诉:牙齿不齐,要求隐形矫治.一、临床检查面型左右对称,基本直面型。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恒牙列。两侧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双侧尖牙缺失,前牙Ⅲ度深覆殆,上颌双侧侧切牙畸形过小牙并且反骀,上牙弓拥挤2mm,下牙弓拥挤9mm,下中线右偏1mm。

  • 标签: 双侧尖牙缺失 拔牙矫治 深覆(牙合) 隐形矫治器 Ⅲ度 患者
  • 简介: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在解剖上关系紧密,因此一处感染可向另一处扩散,尤其当牙髓-牙周病损已经相互沟通时,临床上要确定起始病因和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十分困难。本文结合临床病例介绍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经验。

  • 标签: 牙周炎 牙髓炎 交互影响 治疗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 简介:下颌智齿拔除术是口腔外科最常见手术,由拔除智齿引起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见,其中,下牙槽神经(inferioralveolarnerve)损伤是比较严重并发症之一。了解下牙槽神经解剖特点、术前准确评估以及合适手术方法可有效预防这一并发症产生。当发生下牙槽神经损伤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也会影响到后期恢复。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下牙槽神经损伤
  • 简介:本材料选自四医大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602例错病案。经过对记存模型测量,发现大于15°牙齿扭转患者369例,占总调查人数61.3%;大于15°扭转牙783枚,90°以上严重扭转牙齿26枚,切牙外翻(对称扭转)共有40例,占调查人数6.6%。调查统计表明:在上颌扭转牙好发部位首先是中切牙,其次是前磨牙。而在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扭转错位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下颌切牙。产生牙齿扭转错位主要原因包括拥挤、先天缺牙、替牙期局部障碍,先天发育异常,牙胚异位、医源性(不良正畸治疗)、遗传、咬干扰和先天畸形(唇、腭裂等)等。尤其是拥挤与牙位扭转畸形有着非常密切关系。

  • 标签: 牙齿扭转 流行病学调查 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