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国内尚缺乏如此内容丰富、表达如此简明、透彻的专著。读后使人对复杂的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有一完整和清晰的概念,对神经系统疾病所产生的症状、体征和综合征提供了明确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在人脑的复杂活动和疾病的变化中,读后有使人豁然开朗、爱不释手之感……。该书中文译文版被PeterDuus教授称赞为优秀译文”,这是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段国升教授10余年前在评价了《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第一版中文译本(1995年)时的一段话。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定位诊断学 病理解剖学基础 神经外科专家 中文译本 PETER
  • 简介:急性脑梗死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的难题。各种抑制因素的作用是导致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不能修复和再生,从而引起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的主要症结。新近发现.Nogo-A是最为强烈的神经纤维再生抑制因子,其通过与受体NgR等结合转导抑制信号,阻碍神经再生,是造成脑梗死后遗症的重要原因。本文就Nogo-A的研究概况、结构及功能等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NOGO-A NOGO受体 轴突再生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等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在明确诊断时,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以外淋巴结受累。由于CNS中不存在淋巴组织,因此PCNSL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PCNSL来源于外周淋巴细胞的恶性转化,依据是CNS原发和外周发生的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全脑外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NHL)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PCNSNHL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术前早期诊断12例。随访63例,死亡48例,平均生存期13.74个月。术后行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14.68个月(最长达5年);未行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仅2个月。结论PCNSNHL术前早期诊断有可探讨之规律,尤其是影像学特征;采用包括手术和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年龄75岁以下的PCNSL病例38例,给予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治疗,使用或不使用利妥昔单抗(MT—R方案),观察此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按照影像学判断标准,38例患者中2周期后达到PR的患者共31例,SD3例,PD1例,死亡3例,有效率为81.58%。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标准,共28例患者的ECOG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分或评分为1分以下,有效率为73.68%。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6例出现白细胞降低。死亡3例。结论MT—R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效果满意,但是对于用药剂量及治疗周期仍需进行优化。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替莫唑胺 利妥昔单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收治29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6例患者肿瘤切除范围较小(包括2例活检),因颅高压不能承受进一步的治疗;7例术后接受放疗;16例术后接受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出院后皆随访。结果单纯手术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3.20个月,手术+放疗和手术+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刖为32及40个月,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单纯手术不能有效控制PCNSL的发展,术后及时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应以充分降低颅内压为目的,使患者能承受进一步的放疗和化疗。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23岁男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例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头痛、多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下降等表现以及复发和渐进病程,临床和辅助检查排除了系统性血管病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颅MRI显示颅内多灶性和弥漫性病变,MRA和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需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后诊断。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头痛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系统化健康指导法在早产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为出院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对180名家属进行系统化知识培训、技能训练,采用自制问卷对早产儿家属在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培训,早产儿父母对早产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均有很大提高(P〈0.001)。结论:使用系统化的健康指导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产儿家属对早产儿的认知及护理照顾能力,对早产儿出院后居家护理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多样式 健康指导法 早产儿 家属
  • 简介: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10月27至31日在苏州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编号:2010-03-07—143(国)]。研讨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研究方法、自噬在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及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并就自噬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新技术、新进展、热点及有争议的难点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学术讨论。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继续教育项目 自噬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学习班 神经科学研究所
  • 简介:AQP4属水通道蛋白(AQP)家族中仅对水具有通透性的亚类,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界膜和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足突.受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调节,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水、电解质平衡和多种病理状况下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QP4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水孔蛋白类 中枢神经系统 抗肌萎缩蛋白复合物 水电解质平衡
  • 简介:本书由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湖北省脑血管病微创治疗临床研究中心马廉亭教授主编,是他们在DSA造影机上,利用所带软件开发的影像融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并创造性地将机器给出的静态三维融合影像发展并命名为"动态三维立体觧剖融合影像",

  • 标签: 三维影像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融合技术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47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3味的药物为酸枣仁、丹参、天麻,处方药物的核心组合为酸枣仁、丹参、天麻、郁金、夏枯草、珍珠母、竹叶、麦冬、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对药14组。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丰富,养营血,祛邪气,安心神,调心肝,使阴平阳秘,神安而寐。

  • 标签: 丁元庆 不寐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 简介: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为影像诊断提供了包括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成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能谱信息。本文旨在综述能谱CT在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初步应用和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能谱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神经放射学
  • 简介:目的探讨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CAO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以线栓法制作成暂时性MCAO模型。分别于模型制作后第1、3、7、14、28天应用传统的18分制mNSS评分以及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2组大鼠进行行为学特征分析。结果CatWalk结果显示MCAO模型组大鼠的四肢压强、接触面积和运行速度均比对照组大鼠减小减慢;存协调性方面,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3天时同为后侧的左后肢→右后肢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其同为左侧的左前肢→左后肢的时间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一变化在第28天时仍然存在:在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出现了在对照组中并未见到的Ra型(1.5%)和Rb型f2-3%)步序;但步渊、站立时间、抬爪时间和规律指数等参数在2组间差别不明显。结论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在压强、速度、接触面积、步态以及协调性等方面可反映脑缺血造成的损伤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可用于动物模型的多种行为学特征的综合分析。

  • 标签: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脑缺血 行为学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肽B(NPB)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定位,探讨NPB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PB在除嗅球、垂体及小脑以外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及结论NPB不仅表达于于下丘脑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弓状核、视交叉上核和未定带腹侧区及中脑的腹侧被盖区,中缝背核,黑质等区域,还见于基底前脑的VDB和HDB;内、外侧苍白球,尾状核;丘脑网状核;脑干的中缝隐核、中缝核、前被盖核、横纹肌核、旁正中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

  • 标签: 神经肽B 免疫荧光 脑立体定位
  • 简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主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暨肉毒毒素治疗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3-06-01-013(京),将于2013年8月15-18日在北京太阳岛宾馆举行。授课内容包括小儿癫痫及癫痫性脑病、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和肌肉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儿童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肉毒毒素治疗研究进展。学习班特别邀请北京天坛医院的小儿神经内科、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科及北京大学妇儿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著名专家教授进行讲解,学习班授予继续教育I类学分8分(24学时)。学习班学员注册费1200元,食宿费用学员自理。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小儿癫痫 肉毒毒素 学习班 治疗 诊疗
  • 简介: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78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9)。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延续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量表(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延续护理3个月后SF-36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延续护理前的各维度得分(P<0.05),且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3个月后的各维度评分[除生命活力维度(VT)外],各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DLQI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接受延续护理前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各维度得分(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提高SLE出院后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显著。

  • 标签: 出院生活 实施延续 延续护理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称颅内感染,是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等引起的炎性病变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感染途径包括血行播散、邻近病灶的浸润和沿周围神经蔓延.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脑膜炎和脑炎.不少病变同时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又称为脑膜脑炎.病理改变包括脓肿、肉芽肿、粘连、囊性变、血管炎、脱髓鞘和脑积水等.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结核 病毒性脑炎 脑脊髓炎
  • 简介:自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揭示了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以来,截止2003年底,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幸免,估计感染、发病与死亡的人数已近7000万;预计至2010年,艾滋病流行最早的许多非洲国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将因艾滋病而减寿30岁左右.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感染 防治措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T检查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