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HSP27分子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关系。方法:选用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差异;利用Western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细胞中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HSP27低表达细胞中HSP27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结果:细胞划痕实验证实,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高于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HSP27在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呈低表达,在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中呈高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HSP27表达,二者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HSP27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即HSP27高表达食管鳞癌细胞其侵袭转移能力受到抑制。

  • 标签: 食管鳞癌 热休克蛋白27 侵袭 转移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癌(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最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

  • 标签: 输尿管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PCM人工颈椎间盘(artificalcervicalporouscoatedmotiondisc)置换术7年随访结果,评价中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2月开展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以来,术后超过7年患者共23例,其中19例获得84~98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男11例,女8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5例,3节段置换2例。C3/42例、C4/56例、C5/616例、C6/75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和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术中或术后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并发症。JOA评分术前为(12.3±2.2)分,末次随访时(15.9±1.2)分;平均改善率76.5%。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6±1.5)分,末次随访时(1.8±1.1)分;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6.4±2.5)分,末次随访时(1.7±1.2)分;NDI术前评分为(25.7±12.5)分,末次随访时(7.7±3.5)分。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7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5.7±2.8)°,末次随访时为(3.8±2.5)°。末次随访时,28个手术节段中7个(25%)出现异位骨化,其中1个(7%)节段丧失活动度。19例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5例,轻度退变12例,重度退变2例。无翻修病例。结论PCM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7年以上中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保留。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全椎间盘置换 颈椎病 颈椎
  • 简介:原发性肝癌(HCC)在我国发病宰占世界首位。约80%病例由慢性乙肝演变而来。我科近3年来收治中晚期肝癌41例,原发性肝癌24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后乙肝抗原(HBsAg,HBcAg,HBeAg)转阴者5例,临床观察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共收治41例,原发性肝癌24例,继发17例;男40例,女1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31岁,乙肝抗原阳性者21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药物治疗 乙肝抗原 HCC
  • 简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时多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常以肝动脉灌注或加栓塞为主,疗效及生存期不尽如意.1998年1月~2000年7月,笔者应用肝动脉灌注、腹腔灌注化疗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三途径序贯治疗PHC患者2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 作者: 史毓灵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2-12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4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从我院收治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为对照,另一观察,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旋切术治疗,对两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情况来看,观察组分别为(16.50±4.30)min、(0.70±0.49)mm、(12.20±4.50)ml、(3.40±0.95)d,和对照相比,观察要更好一些(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来看,观察为2.86%,和对照25.71%相比,观察要更低一些(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应用微创旋切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且术中出血量较好,切口愈合较快,术后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旋切术;传统手术;乳腺良性肿块
  • 简介:目的:评价^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抑制效果。方法:将^131I液体密封制成2.4、3.1、5.0、9.2mCi放射性^131I种子源,分别植入裸小鼠U87移植瘤旁,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变化。结果:131I种子源植入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或缩小,未见肿瘤消失。结论:^131I种子源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131Ⅰ种子源 肿瘤 抑制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65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治疗:采用长春瑞滨(盖诺)+顺铂方案同步在每一周期化疗期间联合5次局部区域热疗共2个疗程;对照:采用长春瑞滨(盖诺)+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毒性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3例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9例,有效率63.6%;对照32例治疗完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有效率3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66.7%,对照37.7%,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方面,两最常见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0%和68%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1%和4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近期疗效,并能改善生活质量,而不增加毒性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热疗
  • 简介: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初步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及符合受试标准中晚期HCC患者17例,行TACE治疗,术后口服索拉非尼,400mg/次,每日2次,每4~6周根据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应答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无部分缓解病例,进行独立评价12例患者中,共10例获得疾病稳定。观察时间内患者总体存活率为76.5%。1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3%,经相应处理后绝大多数获得明显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有可能获得较长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好,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 简介:目的:观察参一胶囊(人参皂甙Rg3)联合去甲长春花碱与顺铂方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毒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观察35例患者给予参一胶囊20mg每日2次口服,白化疗前3天开始用药至化疗停药后7天止,共39天。对照35例给予NP方案化疗。均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结果:观察有效率37.1%(13/35),对照有效率31.4%(11/35),两疗效未见差异(P〉0.05);观察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P〈0.05);观察卡氏评分较对照改善明显(P〈0.05);观察CD4/CD8比值及NK阳性细胞百分率治疗后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一胶囊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并可改善行为状况,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参一胶囊/人参皂甙Rg3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近年对于直肠癌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出现了新治疗模式。这类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不进行手术治疗而进行观察-等待(watch-and-wait)随诊观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观察-等待方式两者肿瘤学转归,研究观察-等待随诊方式安全性。方法OnCoRe(直肠癌完全缓解病例肿瘤学转归)研究是在英国曼切斯特一所三级癌中心进行配对队列研究。自2011年1月到2013年4月,收集所有年龄段、无远处转移且接受了术前化放疗(45Gy,25天,同期氟尿嘧啶化疗)直肠腺癌病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患者,进入观察-等待方式,而未获临床完全缓解患者,在条件允许下接受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注册登记,同时纳入自2005年3月10日至2015年1月21日来自相邻区域3所英国癌中心临床完全缓解而接受单纯等待-观察方式直肠癌患者。研究采用采用1∶1配比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包括T分期、年龄和体力状态),比较患者接受单纯观察等待与手术切除治疗转归。主要观察终点为自化放疗开始后无疾病进展生存,次要终点为总体生存以及结肠造口术后无瘤生存。本研究以更保守P〈0.01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259例患者来自曼彻斯特癌中心,228例接受手术治疗,而31例临床完全缓解患者单纯进行观察-等待。此外通过注册登记98例患者也进入观察-等待观察-等待共129位患者[中位随访33个月(IQR19~43个月)],44例(34%)局部复发。41例无转移局部复发患者中36例(88%)接受了补救性手术。配对分析显示(各109例),观察-等待和手术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无统计学差异[88%(95%CI75~94)vs.78%(63~87),P=0.043]。同时3年总体生存也没有显著性差异(96%vs.87%,P=0.024)。观察-等待结肠造口率

  • 标签: 化放疗 结肠造口术 队列研究 无瘤生存 完全缓解率 注册登记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帕米脾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效果。方法:自1996年3月~11月,应用国产帕米肼酸二钠治疗了2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结果:全组23例患者共用药治疗29疗程,止痛有效率高达72.4%,活动能力改善率68.9%毒副反应少见。结论:国产帕米膦酸二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治疗 帕米膦酸二钠 骨转移癌疼痛 国产 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NDP)联合长春瑞滨(NV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晚期NSCLC,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观察采用NDP80mg/m^2,静滴,d1;NVB25mg/m^2,静滴,d1、d8。对照采用顺铂80mg/m^2,静滴(联合水化),平均分在连续3d内使用;NVB25mg/m^2,静滴,d1、d8。两个方案均为28天为1个周期。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6例均可评价疗效,观察25例,其中3例CR,5例PR,10例SD,7例PD,有效率(RR)为32.0%(8/25);对照21例,1例CR,4例PR,8例SD,8例PD,RR为23.8%(5/21),两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是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但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对照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外(P〈0.05),两其他不良反应相近(P〉0.05)。结论:国产NDP联合NVB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胃肠道反应小,病人耐受好。

  • 标签: 奈达铂 长春瑞滨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47例高自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经治疗性自细胞单采术,47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由219.78±115.76×10^9/L降至118.62+53.35×10^9/,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不明显。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化疗不良反应减轻。结论:白细胞单采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有效方法,患者耐受好,不良反应轻。静脉通路建立有利于单采过程顺利进行。

  • 标签: 高白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单采术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中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分为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及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以患者拔除胃管后能正常进食半流为治疗有效,探讨EN+PN对胃瘫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率为3.4%。两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否术后镇痛、造瘘及急诊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两患者胃液量均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EN+PN与TPN相比,可显著减少结肠癌术后胃瘫恢复时间(P<0.05)[(12.8±3.8)dvs.(17.5±4.2)d]。结论EN+PN可以较快恢复患者自主胃排空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术后胃瘫 结肠癌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含羟基喜树碱(HCPT)HEP方案与含长春瑞滨(NVB)NP方案治疗多次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治疗复发或转移后经至少一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同期晚期乳腺癌患者53例,分为HEP和NP。HEP23例采用HCPT6mg/m^2静脉滴注,d1-d5,足叶乙甙(VP-16)100mg静脉滴注,d1~d5,顺铂(PDD)20mg静脉滴注,d1~d5。NP30例采用长春瑞滨(NVB)25mg/m^2,静脉滴注d1、d5,顺铂(PDD)20mg静脉滴注,d1-d5。均为4周重复,治疗2—4个周期。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HEP近期有效率为17.4%(4/23),其中CR0例,PR4例(17.4%),NC14例(60.9%),PD5例(21.4%),RR为17.4%,DCR为78.3%,中位1TrP为7.0个月。NP近期有效率16.7%(5/30),其中CR0例,PR5例(16.7%),NC17例(56.7%),PD8例(26.7%),RR为17.4%(5/30),DCR为73.3%(22/30),中位TTP为6.5个月。两有效率及TTP比较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及骨髓抑制等,发生率相似。所有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HEP方案治疗多次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可耐受,经济花费少,可以考虑作为晚期乳腺癌经多次化疗失败后另一优选方案。

  • 标签: 乳腺癌 羟基喜树碱 长春瑞滨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促进血小板生成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观察加减八珍汤辅助治疗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每组各40例。实验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加减八珍汤治疗,对照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安慰剂,均连续治疗4周,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中医证候变化、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肿瘤进展、不良反应等情况。4周后,以生活质量评分表、中医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药物干预前后各组患者评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患儿治疗前各症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加减八珍汤治疗后,实验疗效评价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实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P<0.05)。结论:加减八珍汤辅助治疗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疗效安全、可行。

  • 标签: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 加减八珍汤 肿瘤 传统中医药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当代神经外科基本理念,本研究应用锁孔入路理念,设计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0具10%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手术入路:体位呈侧卧位,头向对侧旋转95°~105°,取自星点上方0.5cm,垂直于横窦纵向下行5cm直线形切口,于星点上方钻孔,铣刀取下直径约2.5cm骨瓣,骨窗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切开硬膜,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向后侧牵拉小脑天幕面,沿小脑半球前外侧缘逐渐深入,暴露岩上静脉、Meckel腔。小脑上动脉外侧中脑段通常走行于三叉神经根内侧,从腹内侧方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滑车神经走行在中切迹及中后切迹交界处,包裹在环池内蛛网膜套袖内,易于辨认。结论: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路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应用直径约2.5cm骨窗,可达到对岩上静脉、三叉神经根、Meckel腔、中脑外侧结构清晰显露。该入路可作为中脑外侧区域病变手术治疗一种选择。

  • 标签: 幕下小脑上远外侧入路 锁孔入路 中脑 显微解剖
  • 简介:目的:为比较放、化疗同步治疗与非同步治疗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手术Ⅲ期非小细臆肺癌(NSCLC)患者81例,随机分为同步治疗(42例)和非同步(39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同步66.7%,非同步61.5%,前者略高于后者,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达到上述有效率所用时间前者平均69天,后者为143天,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同步近期疗效似优于非同步,且前者治疗周期、住院周期缩短,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同步治疗 化疗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对比观察 患者 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