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放疗联合TP方案同时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方法:放疗联合TP方案(Taxel+DDP)同时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例,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例。结果:放化和单放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6.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51.5%、39.4%和57.8%、30.3%、24.2%,放化明显优于单放(P〈0.05)。两间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放化毒副反应高于单放,经对症处理后患者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同时放化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同时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试验方法,对49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奥施康定起始剂量10mg/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评价镇痛效果、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49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平均镇痛时间12.45h。总有效率89.80%,中度疼痛有效率93.75%,重度疼痛有效率87.88%。KPS评分:28例(57.14%)升高,19例(38.78%)稳定,2例(4.08%)病情恶化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7例(14.29%)。结论: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 标签: 奥施康定 癌痛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聚乙烯醇(PVA)与真丝线段栓塞子富动脉治疗子富肌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50例子富肌瘤患者分为A(PVA栓塞)和B(真丝线段栓塞)。采用Seldinger方法经导管注入PVA颗粒或真丝线段于肌瘤子富动脉处,比较两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达98%和94%,术后12mo子富和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28.21%和48.50%。两临床症状改善和子富、子富肌瘤体积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两栓塞后主要不良反应是缺血性盆腔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2%和100%。术后发热症状,B明显高于A(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PVA或真丝线段选择性子富动脉栓塞治疗子富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子宫肌瘤 真丝线段 聚乙烯醇
  •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25例上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经前路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显露上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可选择手术方法。

  • 标签: 结核 脊柱 胸椎 外科手术 胸骨柄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同步放化疗或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9例宫颈癌患者分成同步放化疗(22例)及单纯放疗(17例),同步放化疗每周采用顺铂25mg/m^2,静脉点滴,同时进行放疗,化疗d1开始进行放疗,单纯放射治疗仅行单纯放疗,方法同前。结果同步放化疗近期有效率95.5%,单纯放疗82.3%,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步放化疗有较明显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患者经治疗后均可耐受。手术切除率从术前治疗前33.3%提高到89.7%,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结论宫颈癌未前同步放化疗或放疗有效率高,副作用稍增加,但能为手术创造更有利条件,且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并发症。

  • 标签: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放疗 手术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目的:评估VIP方案化疗与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方法:观察1997年2月~1999年2月收治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以VIP方案为主,2~4周期后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DT50~70Gy/5~7周。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15.2%,部分缓解率(PR)为51.5%,总有效率(CR+PR)为66.7%。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脱发。结论:VI

  • 标签: VIP方案化疗 放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盖诺(国产去甲长春花碱,NVB)为一种半合成新型长春碱类抗癌药,是抗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它对微管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能阻止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并可以诱导微管解集,使纺锤体不能形成,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阻止癌细胞分裂繁殖[1].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3年2月,采用盖诺联合顺铂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例,现将报告如下:

  • 标签: 盖诺 联合用药 顺铂 药物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HIPEC)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开腹手术、腹腔镜和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晚期胃癌患者24例,观察HIPEC治疗癌性腹水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比较不同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及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HIPEC,无严重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水有效率达83.3%.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后2周KP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手术HIPEC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腹腔镜HIPEC为9.0个月,B超引导下HIPEC为12.0个月,三间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PEC对于晚期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具有积极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HIPEC不同方式置管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晚期胃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状况,每次分割剂量1.8~2Gy,每日一次,每周五次,照射次数为22~30次(中位27次),总剂量44~60Gy,平均(54±6.1)Gy.观察近期疗效及放疗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临床分期I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IVa期6例,IVb期1例.根据CT检查、AFP水平及临床症状,治疗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2%(15/22)、76.5%(13/17)、85%(17/20).毒副反应包括低热(18/22)、乏力(18/22)、恶心(16/22)、右上腹隐痛(6/22)、呕吐(5/22)及轻微肝功能改变,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确诊局部进展期乳腺癌522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264例和对照258例。新辅助化疗给予FEC或TEC方案化疗4~6周期后进行手术,符合保乳条件者实施保乳手术;对照实施全乳房切除术。分析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率以及预后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89.19%(231/259),82.20%(217/264)患者达到保乳条件,其中实际实施保乳手术85例。经67.4(36~166)个月随访,新辅助化疗复发率、转移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完全缓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64%(63/68)、88.23%(60/68),高于未达到临床完全缓解者81.15%(155/191)、73.82%(141/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7);病理完全缓解35例患者OS、DFS分别为97.14%(34/35)、94.19%(33/35),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224例患者OS、DFS分别为81.25%(182/224)、75%(168/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1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原发肿瘤缩小,提高保乳率,准确地进行治疗前分期将是判断新辅助化疗对该癌预后影响关键。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外科保乳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胃癌、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要点。方法对58例食管癌、胃癌患者术前放置胃肠营养管,术后24h即经营养管缓慢、恒温滴注营养液。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以及加强肠内营养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58例中53例顺利进行了肠内营养,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符合生理、经济方便、并发症少。加强护理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顺利实施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胃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并发症 肠内营养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四肢原发性骨肉瘤30例,病例资料及随访完整20例患者纳人本研究,男12例,女8例;年龄9~38岁,平均19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7例,肱骨近端3例。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均为IIB期,术前穿刺活检病理亚型:成骨细胞型8例,成软骨细胞型6例,成纤维细胞型2例,小细胞性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2例。20例患者均采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5.6个月。20例中,保肢手术病例18例,截肢手术病例2例,手术即时保肢率为90%。7例因肺转移而死亡,其中5例死于术后2年内;2例分别在术后10、12个月复发,复发率为10%,末次随访时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Kaplan—Meier分析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6%。末次随访时规范化疗12例中死亡3例,生存率为75%(9/12);不规范化疗8例中死亡4例,生存率为50%(4/8)。13例存活并保留肢体患者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3~27分,平均25.3分。结论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和保肢率尚可,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性应用骨肉瘤化疗方案。

  • 标签: 骨肉瘤 骨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米西宁(盐酸米托蒽醌)联合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治疗术后乳腺癌远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3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用米西宁联合方案化疗6个周期.结果38例患者3年内无病生存率为92.1%,复发和转移7.9%,无肝肾功能异常及心力衰竭病例,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米西宁联合化疗方案做为术后乳腺癌辅助治疗,值得推广试用.

  • 标签: 米西宁 乳腺癌 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芩油膏外擦预防长春瑞滨化疗所致化疗性静脉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单药常春瑞滨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为对照,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前后,将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43例使用单药长春瑞滨化疗肺癌患者为试验,试验在对照同样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对化疗注射部位局部应用黄芩油膏外擦。观察并记录两患者化疗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静脉炎发生率为53.5%(23/43),对照静脉炎发生率为84.4%(27/32)。试验静脉炎发生级别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油膏能缓解化疗性静脉炎患者患处静脉及周围组织红肿、疼痛症状。涂擦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黄芩油膏 静脉炎 长春瑞滨 护理
  • 简介:甲地孕酮(Megaee)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美国7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后被用于多种癌症治疗,特别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并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同时又发现,甲地孕酮有刺激食欲,增加体重,改善晚期癌症恶液质作用。我科应用于住院治疗32例晚期癌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住院治疗 甲地孕酮 晚期癌症 体重减轻 厌食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奥氮平预防化疗所致爆发性呕吐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化疗第1周期发生爆发性呕吐36例恶性肿瘤患者,于第2周期化疗前给予常规预防止吐及口服奥氮平(奥氮平10mg/次,每日1次,d1~d3)预防爆发性呕吐,采用CTCAE标准对呕吐程度进行评分,比较联合奥氮平预防前后患者恶心呕吐评分差异。结果36例患者联合奥氮平预防后恶心呕吐评分较联合前明显下降(10.1±0.9vs.18.2±1.2,P=0.032),其中47.2%(17/36)患者未再发生呕吐,75.0%(9/12)女性患者未再出现爆发性呕吐。3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止吐有效率为80.0%。主要相关毒副反应为头晕和乏力,发生率分别为36.1%和30.6%。结论奥氮平能有效降低化疗相关爆发性呕吐发生率,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

  • 标签: 奥氮平 化学治疗 爆发性呕吐
  • 简介: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hMena可通过EGF启动细胞内多条信号传导道路,指导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本研究探讨EGF通过上调hMena表达对胶质瘤细胞迁移运动能力影响。方法:Westernblot检测经100ng/mLEGF处理的人胶质瘤细胞系LN229细胞hMena表达情况,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实验与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结果:100ng/mLEGF可上调人胶质瘤细胞系LN229细胞中hMena表达(P〈0.05),经EGF处理后LN229细胞伪足明显增多,穿过transwell小孔细胞数为73.67±6.57,显著高于对照(38.00±5.51)(P〈0.05),划痕损伤后迁移距离为(106.71±5.49)μm,显著高于对照细胞迁移距离(69.67±6.12)μm,(P〈0.05)。结论:EGF可以上调hMena表达,并增强细胞迁移运动能力

  • 标签: 胶质瘤 EGF hMena 迁移
  •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A为HBV(+)/AFB,(+)10例;B为HBV(+)/AFB1(-)10例;C为HBV(-)/AFB1(+)6例;D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缺失及7q21.1-q35扩增发生率在A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发生、8p12-p23.2缺失以及19p13.1-p13.3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

  • 标签: 肝肿瘤 乙肝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染色体 Array CGH
  • 简介:目的:探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技术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技术对肝素酶(HPA)基因干扰效果及其对肝癌SMCC-7721细胞侵袭能力影响。方法从HPA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分别设计并合成TGS和PTGS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实时半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GS和PTGSsiRNA转染后48、72和96hHPA表达,并设空白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后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结果TGS和PTGS两种技术在转染48h后,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能成功干扰HPA表达;转染后72h,PTGSHPA恢复表达,而TGS仍保持沉默;转染后96h,两HPA均恢复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TGS和PTGSHPA基因均能使SMCC-7721穿膜细胞数减少,TGS效果更明显。结论TGS技术沉默肝癌SMMC-7721细胞中HPA基因能力优于PTGS技术,并使肝癌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

  • 标签: 转录水平沉默 转录后水平沉默 肝素酶基因 肝癌细胞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1253(miR-1253)在肺腺癌细胞株中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肺腺癌A549、NCI-H1299、NCI-H157、A973及GLC-82细胞株中miR-1253表达水平,将miR-1253mimics和miR-1253inhibitor分别转染至A973和NCI-H157细胞,以转染阴性对照质粒NC细胞为阴性对照(NC)。MTS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不同miR-1253表达对A973和NCI-H157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转移能力影响。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A549、NCI-H1299、NCI-H157、A973及GLC-82细胞中miR-125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0.06、0.06±0.03、1.10±0.26、0.03±0.01、0.45±0.08。A973细胞转染miR-1253mimics后miR-1253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CI-H157细胞转染miR-1253inhibitor后miR-1253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NC比较,转染miR-1253mimics能够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A973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能力(166.0±29.3vs.371.0±31.4,P=0.001)、迁移(91.1±32.1vs.166.7±33.9,P=0.008)以及侵袭能力(74.4±20.5vs.145.6±28.8,P=0.001);而miR-1253inhibitor能够上调NCI-H157增殖、平板克隆形成细胞数目(545.0±61.9vs.337.0±39.7,P=0.008)、迁移(246.7±36.7vs.151.1±32.9,P<0.001)以及侵袭能力(231.1±38.8vs.137.8±27.3,P=0.001)。

  • 标签: 肺腺癌 微小RNA 侵袭转移 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