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促进其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9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2月到2021年9月,按照双盲法对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6例为参照组,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的46例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的效果极为理想,可以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从而加快其术后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药物治疗 用药差错 用药知识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麻醉机作为医疗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麻醉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质量控制一直是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麻醉机质量控制的需求,PDCA(Plan-Do-Check-Act)管理模式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麻醉机 质量控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腹部损伤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 2018 年 12 月 我院 收治的 110 例 腹部损伤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 55 例。对照组 患者 实施 传统 的 手术治疗 以及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 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 以及 相应的护理配合。 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APTT )恢复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 PT 及 APTT 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结论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 可以显著降低 腹部损伤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尽快的恢复,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较高 。

  • 标签: 腹部损伤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糖尿病健康管理实践中,借助全程健康教育针对病患血糖管控及预后形成干扰解析。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诊疗的78名糖尿病病患,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具体区分为两组,平均39名。其日常健康教育工作程序植入在对照组中;全程健康教育投入到试验组。且二组病患血糖标准水准、预后动态及并发症发病率对比。结果:试验组护理后,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水准均小于对照组,区别化具有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5~11月随机抽取哈尔滨市南岗疾控中心辖区某社区600名≥1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态度和实际行为。将所有统计数据进行总体计算,并依据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等情况对其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全体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得分为(39.04±13.68)分,态度得分为(4.33±1.66)分,行为得分为(10.32±3.70)分。男女常住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行为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的社区健康教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保健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的社区健康教育作用显著,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后冠心病患者保健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复发率情况显著减少,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社区健康教育 保健与疾病知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减少产妇会阴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阴道保护法助产,观察组行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比较两组会阴裂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Ⅰ度裂伤产妇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可显著缓解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助产 胎头娩出速度 会阴裂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应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先后均分为为两组,其中2022年下半年收治60例划入对照组,给予结核病常规防治,另60例收治于2023年上半年划入观察组,采取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行防治,比较两组防治效果及对结核病知识掌握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肺结核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结核控制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肺结核控制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的肺结核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于结核病防治工作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核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以及肺结核控制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多数血液来源于无偿献血,但在血站采血时,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报废。由于临床对血液需求量不断提升,所以如何解决血液报废、引发不良反应等问题,有效提高采血质量,成为血站需深入探讨的课题。实践中,相关人员需要找到采血关键质量控制点,并通过对其进行改进来提高血液质量,所以本文就血站采血中关键质量控制点质量改进措施及其对血液质量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血站 采血 关键控制点 改进措施 血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方法:自2022年1月起本血站实施了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改进血液质量,抽取2021.06~12期间实施前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甲组,抽取2022.01~06期间实施后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乙组。对比2组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结果:统计显示,2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结果,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2组对比总满意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率,改进血液质量,提升其安全性,献血者普遍满意,可推广研究。

  • 标签: 关键控制点 血站 采供血 血液质量安全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方法:自2022年1月起本血站实施了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改进血液质量,抽取2021.06~12期间实施前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甲组,抽取2022.01~06期间实施后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乙组。对比2组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结果:统计显示,2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结果,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2组对比总满意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率,改进血液质量,提升其安全性,献血者普遍满意,可推广研究。

  • 标签: 关键控制点 血站 采供血 血液质量安全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神经外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期间,在我院新来的60名神经外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处置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30名护士,实验组有30名护士。实验组新护士采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在带教完成之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新护士护理质量和综合评分情况,对比医护人员对新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实验组新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护士,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医护人员对实验组新护士的满意度情况要高于对照组新护士,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值<0.05。结论:护理质量评分小组在神经外科新护士带教过程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水平,因此,护理质量小组运用于神经外科新护士带教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带教方法。

  • 标签: 护理控制小组 神经外科护士 带教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84例初产妇纳入本组课题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 84例初产妇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常规会阴保护接生,研究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分别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会阴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 Apgar评分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有助于改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减少产后出血、产褥污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分娩安全性,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着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 控制胎头娩出 自然分娩 初产妇 会阴裂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