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病危的表现,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虽然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但在治疗过程当中也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在通气后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以探讨呼吸衰竭机制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临床效果为切入点,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随机分发实验组和观察组,并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提供思路。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系统护理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为患者给予生命支持的重要抢救方式,但易引发ICU获得性衰弱,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加重患者负性心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循证护理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应用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整体护理的现代化理念,有助于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文现综述循证护理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机械通气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ICU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口腔护理的疗效分析。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的研究方式,选取近期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其中,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血气各项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取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观察患者口腔卫生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 p H 值、Sp O2、Pa CO2、Pa 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理中实施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口腔卫生情况以及血气各项指标及 p H 值,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长,提高了护理质量,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非常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综合口腔护理 口腔卫生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针对于实验护理分组之中的病患者,严格分析病患者自身的病历资料,采取俯卧位通气方法对其展开护理,实行结束之后将对呼吸衰竭疾病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据实验数据表明, 相比较于常规护理组的心电图指标,本文当中 实验护理组的病患者 在经过干预之后其心电图发生异常情况的概率明显得到了降低,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呼吸衰竭患者 俯卧位通气 策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提出采取镇静镇痛护理方法,就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比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生命体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ICU一个年度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将常规护理和多样化护理管理应用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和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患者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成为重要的护理实践问题。本文以深入剖析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机制为出发点,通过护理实践的角度探讨预防与控制的有效策略。在实践中,强调严格的卫生措施、适当的呼吸机操作、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以及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等方面的综合护理,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肺部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实践,呼吸机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措施。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了撤离呼吸机前后的细致护理。经过专业护理团队的全方位照护,100例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其中95%的患者在撤离后48小时内无需再次机械通气,显示出良好的撤离效果。讨论中,强调了撤离呼吸机前的充分评估与准备,撤离过程中的团队配合与沟通,以及撤离后的密切监测与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本研究证明了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中的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撤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重症 机械通气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镇痛镇静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认知功能、舒适状况、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评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RASS评分、CPOT评分、总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镇痛24h,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可达到最佳镇静、镇痛效果,促进苏醒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提高舒适程度。

  • 标签: 机械通气患者 优化镇痛镇静方案 应用
  • 简介:摘要:肥胖是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流行病,可导致多种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CKD)等对肾功能存在一定损伤。同时有研究表明其与血清胱抑素C等肾功能指标升高有明显的联系。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肾移植术前体重过高和术后患者体重增加可增加患者接受肾移植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但是体重指数(BMI)在供体的表现对受体患者远期生存状况的影响目前不清楚。我们的目的是根据供体BMI进行分组,确定供体不同BMI分组情况下对小儿肾移植术后生存率和远期肾功能是否存在影响。通过对收集到的285例单侧肾移植患者及供体的相关指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供体BMI <24 kg>  的受体患者,肾移植后移植失败的风险显着降低。方法:我们回顾了2018年至 2023年移于肾脏移植科学登记系统 (csrkt.org.cn)记录数据。供体按入组样本BMI的三分位数 (<24、24-29 和 >29 kg/m )进行分组(n=258)。同时对受体患者生存状况;移植肾功能状况。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供体BMI对肾移植受体患者的影响。结果:对未调整的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的检查表明,对于前两个 BMI 类别(24-29和>29kg/m ),所有供体肾脏类型之间的死亡审查移植物存活率 (DCGS)相似;然而,对于 BMI <24 kg>  的受者,整体肾移植 (KTX) 后移植失败的风险显着降低。在多变量分析中,供体不同BMI分组间 (BMI<24 kg> ,校正风险比 [aHR] 1.04, 95%置信区间 [95%CI] 0.92–1.18,P=0.5444;总体的风险相似;BMI 24–29 kg/m [aHR] 1.07,95% CI 0.91–1.24,P=0.4323;  BMI>29 kg/m [a HR] 1.01,95% CI 0.84–1.22,P=0.9073) 整体组的总体 DCGS 显著优于接受者 BMI <24 kg>  (aHR 0.71, 95%CI 0.56–0.94,P=0.0034),但BMI 24至29 kg/m  (aHR 1.27, 95%CI 1.0–1.6,P=0.0513)和BMI>29 kg/m (aHR 0.84, 95% CI 0.58–1.22,P=0.3488),其风险相似。由于已知体重较低的儿童肾移植与成人肾脏相比具有较差的总体移植物存活率,因此我们进行了仅限于≤20 kg供体体重的子集分析。在该分析中,来自儿科供体的单个肾移植与 BMI <24 kg/m  (aHR 1.3, 95% CI 1.0–1.6, P=0.0275)和 BMI >29 kg/m  (aHR 1.5, 95% CI 1.1–2.0, P=0.0236)的受体显著恶化相关,但BMI为24至29 kg/m  (aHR 1.29, 95% CI 0.99–1.67,P=0.0617)。对 Kaplan-Meier 曲线的评估表明,大部分风险发生在移植后的第一年;1年后,移植物损伤的斜率看起来并没有区别。以 1 年移植物生存率为条件的再分析显示,在所有三个 BMI 组中,来自供体的肾移植接受者的体重≤20 kg 没有显着差异。讨论:肥胖是一个常见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肥胖显然将继续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肾脏捐献者患有肥胖症 。为此我们通过供体BMI对移植患者进行分组发现:供体BMI <24 kg/m 对移植具有保护作用(校正风险比 [aHR] 0.71,95% 置信区间 [CI] 0.56–0.94)。在供体BMI在24-29 kg/m 分组中(aHR 1.3,95%CI 1.0-1.6)和BMI>29的分组中(aHR 1.5,95%CI 1.1-2.0)的受体患者,移植物存活率较差;并且会更早出现移植物失去功能的情况,但是在移植1年后这种差异消失。对于供体BMI <24 kg> 的受体患者,肾移植后移植失败的风险显着降低。这个发现有助于我们对供体患者进行术前教育 。参考文献:[1] Peters U, Dixon AE, Forno E. Obesity and asthm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8 Apr;141(4):1169-1179. doi: 10.1016/j.jaci.2018.02.004. PMID: 29627041; PMCID: PMC5973542.[2] Bateman RM, Sharpe MD, Jagger JE, Ellis CG, Solé-Violán J, López-Rodríguez M, Herrera-Ramos E, Ruíz-Hernández J 3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Brussels, Belgium. 15-18 March 2016. Crit Care. 2016 Apr 20;20(Suppl 2):94. doi: 10.1186/s13054-016-1208-6. Erratum in: Crit Care. 2016 Oct 24; 20:347. doi: 10.1186/s13054-016-1358-6. PMID: 27885969; PMCID: PMC5493079.[3] Zulkhash N, Shanazarov N, Kissikova S, Kamelova G, Ospanova G. Review of prognostic factors for kidney transplant survival. Urologia. 2023 Nov;90(4):611-621. doi: 10.1177/03915603231183754. Epub 2023 Jun 23. PMID: 37350238.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2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方法(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原发病有多发性外伤、中毒、休克、病理产科、重症胰腺炎、严重感染等。将1998年6月~2001年12月共30例设为对照组,男25例,女5例,41.2±7.8岁,呼吸频率31±4次/min,pH7.31±0.12,Pa02/FiO2245±48,心率126±10次/min;2002年1月~2006年6月共30例设为治疗组,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治疗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华医学会 多发性外伤
  • 简介:我科2003年6月收治了1例因纵膈肿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胸腺瘤。术后第1天晨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因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而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方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至2006年5月5日病人因全身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将使用呼吸机期间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恶性胸腺瘤 术后病人 机械通气 护理 呼吸机辅助呼吸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 简介:目的总结BiPAP通气治疗CABG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CABG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予以BiPAP通气治疗,通气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做到人机同步;辅助呼吸期间密切监测呼吸指标确保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制订患者早期活动计划。结果11例均顺利康复,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BiPAP通气是治疗CABG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方法,加强辅助呼吸期间的护理是尽早撤机,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护理程序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9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78位 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 39人)和对照组( 39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护理模式,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导管移出、压疮、心律失常等风险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的视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程序在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规范护理程序 ARDS患者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谵妄评估量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将50例在我重症医学科有创通气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25例病人实施重症医学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25例病人CAM-ICU谵妄评估量进行谵妄评估,均来源于2020年01月到2022年12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谵妄发生率8.00%低于参照组20.00%,且试验组无不良事件和病死事件发生,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病死率为12.00%;试验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参照组,试验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实施谵妄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膨肺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所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痰液引流,观察组采用人工膨肺吸痰,对比两组呼吸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不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不张的发生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膨肺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膨肺吸痰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