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S患者88例,分为PH组(9例)和非PH组(79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比较两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enddiameter,LVDd)、右心房内径(rightatrialdiameter,RAD)、主肺动脉内径(mainpulmonaryarterydiameter,MPAD)、右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arterysystolicpressure,PAS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celerationtime,AT)、右心室射血前时间(rightventricularpre-ejectionperiod,RPEP)、RPEP/AT、Tei指数等。结果:与非PH组相比,PH组RVDd、RAD扩大,MPAD增宽,R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LVDd、LVEF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两组比较,PH组AT缩短,RPEP/AT增大,Tei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筛查SS合并PH,对右心功能进行评估可发现SS患者合并PH时右心功能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治SS合并PH提供了指导。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 简介:胰腺囊性肿瘤(PCN)是以囊性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的统称。常见的PCN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的术前影像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PCN的影像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梗阻性肾积水的影像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年 1月— 2018年 12月接受腹部 CT增强扫描的结核性肾积水患者 3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非结核性梗阻性肾积水患者 3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扩张肾盏最大径线及肾盂的最大前后径,及两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面积和肾门水平的肾盂面积。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肾盏最大径、最大面积及肾盂肾盏最大径与最大面积比值等影像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径的标准差高于对照组,患者最大面积的标准差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径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前后径的比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0. 05)。结论 :结核性肾积水患者的肾盏扩张不均一性更高,肾盏的扩张程度较肾盂扩张程度大,因而在进行 CT扫描时可通过测量比较肾盏扩张不均一程度与扩张肾盏最大径平均值、最大面积分别与肾盂最大前后径、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对结核性肾积水进行影像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为临床专业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华大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情况、对教学设置、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结果84.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卫生课程,85.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90.4%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深化预防为主的观念,57.1%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与临床的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学生对理论课程中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重要性认知度最低,最感兴趣的实验内容为饮用水消毒。结论目前学生对卫生课程教学认知度较高,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高校应结合学生需求,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 标签: 临床医学 卫生学 教学满意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2007年6月—2013年3月手术切除明确肺癌并具有CT薄层和三维重建的≤20mm微小结节的161例患者,观察影像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影像角度探索具有侵袭性特征的病理类型的预测临界值。方法特定专家组根据既定的读片顺序分析影像结果,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Pearson相关分析,ROC预测临界值。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影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结节最大径、密度(磨玻璃密度影中实性病变所占比例)、血供、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其中以结节密度、结节最大径与病理亚型相关性最高。ROC分析显示,结节最大径的临界值为13.50mm,结节密度的临界值为37.5%,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7和0.841。结论最大径和密度可能是判断微小肺癌侵袭性病理类型的预测值。

  • 标签: 肺微小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病的CT、MRI征象认识,帮助治疗前诊断。方法病理证实肝上皮样血管瘤5例,发病年龄27~55岁;女性3例、男性2例。3例行平扫加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动态扫描,1例仅行MRI动态扫描。2例间隙性右上腹痛;3例无症状,为体检发现。3例同时伴发肝外病变(多发肺结节2例、腹膜结节1例)。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周围及包膜下弥漫性病变5例(5/5),其中多发结节3例、多发结节伴大块融合灶2例;伴肝包膜回缩征5例(5/5),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5例(5/5),病灶包绕血管2例(2/5)。CT平扫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结节,内见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5/5);动态增强典型病灶中层环形强化伴周围低密度晕环,中心不强化(多层靶征)(5/5),延迟期无廓清(5/5),延迟10min病灶缩小(1/1)。MRI平扫T1WI低信号灶,内见更低信号灶;T2WI高信号灶,内见更高信号;造影后可见多层靶征(2/2)。结论本组肝EHE具有相似的影像特征,易误诊为肝转移瘤或血管瘤。对首次就诊无肝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CT或MRI发现肝周围或包膜下多发肿块或大块融合病灶伴肝包膜回缩者,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血管内皮瘤;造影后持续靶样强化伴延迟强化,合并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者可提示该病。

  • 标签: 肝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乳腺典型髓样癌(TMBC)的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根治术前均行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80例TMBC患者,分析其影像特征和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乳腺X线摄影较超声更易发现肿块钙化点;两者联用诊断TMBC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最高均达4级以上。术前超声更易发现同侧腋淋巴结(ALN)肿大,但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的仅占48.4%。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均提示ALN肿大的患者中,87.5%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的患者中,仅83.3%经病理证实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中,仅85.7%经病理证实转移。结论:TMBC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不易漏诊,两者均提示同侧ALN肿大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较大,而对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或ER阴性的患者需更加谨慎。

  • 标签: 乳腺肿瘤 髓样癌 超声 乳腺X线摄影 淋巴结转移
  • 简介: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是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急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选用一种有效、精确、无创的影像技术识别易损斑块,及早进行临床干预非常必要。目前,无创性影像方法不仅可观察血管的形态改变及对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进行评价,还可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本文就超声、MSCT、MRI、PET、免疫闪烁成像等无创性影像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 易损斑块 影像学
  • 简介:【摘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体解剖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精简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标本操作,提高教学趣味性及改善实习课的学习环境等方法,提升人体解剖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极少见,其治疗方法与乳腺癌不同,预后比乳腺癌差。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与乳腺癌有很大重叠,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分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细针针吸细胞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冷冻检查,但两者均难以完全正确诊断。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为单个或多结节,少数患者呈弥漫浸润使乳房变硬,局部皮肤受累。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大致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型及致密浸润型,钙化、毛刺、乳头内陷等罕见。其超声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部分呈类囊肿样极低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内部血流较丰富。关于乳腺淋巴瘤MRI表现的文献主要见于个案报道,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曲线以流出型多见。MRI检查在乳腺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还不确定。

  • 标签: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X线 超声 磁共振
  • 简介: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并进行评价,同时统计分析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对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2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无肌层浸润31例,浅肌层浸润134例,深肌层浸润44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有无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7.51%。统计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在确诊组与误诊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提供了一定参考。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对超声判断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无影响。

  • 标签: 超声检查 经阴道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
  • 简介:目的:评价MRI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的MRI资料;在MRI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对冠状位“裂隙征”、矢状位“幽灵征”及横断位“裂隙征”的发生率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冠状位“裂隙征”15例,矢状位“幽灵征”14例,横断位“裂隙征”4例;冠状位“裂隙征”与矢状位“幽灵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冠状位“裂隙征”与横断位“裂隙征”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矢状位“幽灵征”与横断位“裂隙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伴随征象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5/16);外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处软骨下骨水肿3例(3/16);胫骨外侧关节软骨损伤4例(4/16);合并外侧半月板其他节段撕裂4例(4/16);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裂6例(6/16),后交叉韧带撕裂1例(1/16),板股韧带缺失7例(7/16),其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中,4例板股韧带缺失或显示不清;合并胫骨平台骨折6例。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外侧半月板后根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随着人们对心功能的深入研究,右心在循环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右心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准确评估成为一大难题.近年对右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各种超声心动技术也在迅猛发展,为右心功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angiomyolipoma,E-AML)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肝脏E-AML患者的资料。20例患者中,4例同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检查。对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最大径)、形态,病灶平扫密度或信号特点,病灶内有无脂肪成分,病灶内有无血管影及周边血管情况,有无假包膜及其强化表现,病灶动态增强特征,以及周围肝实质背景等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肝E-AML单发17例、多发3例;共24枚病灶,其中,尾状叶4枚、右叶9枚、左叶11枚;病灶大小1.0~25.0cm;24枚病灶均为椭圆形或圆形;7枚病灶均为低密度,22枚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呈高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均降低;动态增强10枚表现为“快进快出”型,14枚表现为“快进慢出”型;7枚含有脂肪成分;23枚病灶内及周边可见点条状血管影;14枚见“强化逐渐减退”的假包膜;1例CTA显示肝动脉供血、肝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单发富血供肿块、瘤体内和周围见点条状血管影及早显引流静脉、动脉期出现强化假包膜是肝E-AML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表现。

  • 标签: 肝脏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基于影像组方法,分析超声医学影像信息,评估影像组方法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Ki-67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灰阶超声图像,通过图像分割、提取图像中肿瘤病灶的小波、纹理、形态特征,结合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inimum-redundancy-maximum-relevance,mRMR)准则的遗传算法选出234个特征,之后再用稀疏表示(sparserepresentationcoefficient,SRC)方法进一步筛选,得到最优特征子集并用于分类。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和留一(leave-one-outcrossvalidation,LOOCV)的预测模型对临床HCC超声图像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显示,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AUC)达到了0.75。结论:基于HCC超声灰阶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和Ki-67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以为临床合理诊疗和预后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 标签: 影像组学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KI-67 灰阶超声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钼靶 X射线在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就诊的 96例乳腺肿瘤患者诊断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行乳腺超声诊断和钼靶 X射线检查,以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乳腺超声诊断及钼靶 X射线诊断乳腺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析钼靶 X射线诊断乳腺肿瘤的影像特征。结果:钼靶 X射线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x2=0.264, P> 0.05);乳腺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钼靶 X射线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F=5.697, F=4.225; P< 0.05);钼靶 X射线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F=0.415, F=0.129; P> 0.05);乳腺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钼靶 X射线诊断差异有统计意义 (F=394; F=506, F=4.697, F=7.120; P< 0.05)。钼靶 X射线检查乳腺肿瘤患者的影像特征中,以肿块为主 45例 (占 46.88%),以钙化为主 40例 (占 41.67%),呈现钙化合并肿块 11例 (占 11.46%)。结论:钼靶 X射线应用于乳腺肿瘤诊断效果显著,有较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钼靶 X射线 乳腺肿瘤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与各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LuminalA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76.5%(26/34),MRI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0.6%(24/34)。LuminalB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55.6%(10/18),不对称和结构扭曲比例为27.8%(5/1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X线显示钙化比例为91.3%(21/23),MRI非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8.3%(18/23)。三阴性乳腺癌X线显示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93.8%(15/16),MRI上此15例均为肿块样强化,无一例表现为单纯钙化。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与免疫组织化学亚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影像表现不同,影像表现分析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数字化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我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行影像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患者1500例,男952例,女548例;年龄14~76岁,平均45岁。其中腹部血管造影60例,泌尿道造影529例,消化道钡剂灌肠420例,腹部和腰椎摄片检查505例。

  • 标签: 洁肠净片 影像学检查 肠道清洁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腱鞘巨细胞瘤( GCTTS)的超声、 CT、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 27例经病理证实的 GCTTS患者的影像特点。结果本组中 GCTTS病变均为局限型, 18例软组织肿块跨关节生长, 9例包绕肌腱生长,其中 7例浸润邻近骨质;与正常骨骼肌相比,病灶 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 T1WI上, 13例呈稍低信号, 10例呈等、低信号, 4例呈等信号。结论 GCTTS以局限型多见,相比超声和 CT扫描, MRI在发现病变及其程度、范围、疾病诊断以及随访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显像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其疗效已被国内外医学界所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使无创性研究针灸对人脑活动的效应成为可能,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开辟了新的途径。

  • 标签: 脑功能成像 针灸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