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血清CA125、CA199水平对I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期子宫内膜癌90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清癌抗原CA125、CA199;分析患者年龄、绝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腹水细胞学性质、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表达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清CA125、CA199水平与I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与年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性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A199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腹水细胞学性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CA199升高提示子宫深肌层受侵以及宫外转移的可能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CA125 CA199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后,针对A组3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实施孕激素治疗,针对B组38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B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月经量、复发率、子宫内膜增生逆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A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子宫内膜增生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选取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基础常规护理,护理组44例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痛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优质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做出对比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我院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分配法,把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向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向研究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8.92%),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仅为(77.26%),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配合优质护理模式,有效干预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快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应在临床领域广泛地推广下去。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电切除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孕三烯酮药物和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病患76.74%(33/43)、93.02%(40/43)均明显高于参照组37.21%(16/43)、74.42%(32/43),组间差异显著(c2=5.46,P<0.05);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病患6.98%(3/43)明显低于参照组27.91%(12/43),组间差异显著(c2=6.54,P<0.05)。结论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不同方法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取循证护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的6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患者执行相同的手术操作,手术完毕后,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策略,观察并分析两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健康状况、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循证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术后的疼痛情况、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具有很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取循证护理策略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给予曼月乐+GNRHa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用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9例。单一组仅单独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GNRHa)进行治疗,联合组则采取GNRHa+曼月乐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8例(98.31%)显著高于单一组50例(84.75%),联合组的空腹血糖、平均血压、尿蛋白排泄率以及血肌酐等指标均低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采取曼月乐+GNRHa进行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耐药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育功能和治愈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妇女 内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7月诊治的子宫内膜癌进行手术治疗患者88例进行护理分析,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67.44%,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价值,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人文关怀 子宫内膜癌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在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宫腔镜检查。结果45患者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检出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诊断当中采取宫腔镜检查,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宫腔镜 绝经期 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药物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病患5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29)。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和药物联合疗法,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疗法。分析两组的妊娠情况,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的妊娠率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同对照组的82.7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腹腔镜手术和药物联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病患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提升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52例;开腹组46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短,恢复快,排气时间早,伤口愈合快,术后住院日短,术后妊娠率高,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术后,患者痛经及性交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缓解率高,术后复发率低,和开腹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具有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远期降低痛经症状、复发率降低等优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宫术后口服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降低宫腔粘连发生机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30例稽留流产行清宫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n=15)及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清宫术后给予一类头孢类抗生素和益母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21d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宫腔黏连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持续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1d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宫腔黏连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宫腔黏连发生率为20.00%(P>0.05)。结论清宫术患者术后立即给予雌激素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持续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患者子宫内膜生长快,能够有效降低宫腔黏连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清宫术 雌激素 子宫内膜 宫腔粘连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当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入院较早的患者定为对照组,46例,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入院较晚的患者定为观察组,46例,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月经量相比无显著差异,手术后观察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实施两种手术治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 宫腔镜下电切术 刮宫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肥胖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肥胖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点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对肥胖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有效缩短其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肥胖妇女 早期子宫内膜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60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中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状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7%与53.3%,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与5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内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护理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非司酮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后续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子宫内膜内异症术治疗,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术后采取GnRH-a后续治疗;观察组54例,术后采取米非司酮与GnRH-a后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分析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情况,并作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P-9、bF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情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非司酮与GnRH-a后续治疗可协同提高疗效,对于改善预后、减少病情复发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GnRH-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 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抗生殖免疫抗体及性激素的变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EMS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90例;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178例)和20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为同龄对照组;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8例,为同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mone,FSH)、黄体生成素(ho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卵巢抗体(anti-ovarianantibodies,AO-Ab)、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antibodies,EMAb)水平。结果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P、PRL水平均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LH水平也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激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抗生殖免疫抗体AOAb、ACL、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S患者存在抗生殖免疫抗体变化,高孕激素、高泌乳素水平可能与EMS发病有关。

  • 标签: 自身抗体 性腺甾类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口服孕激素治疗后的疗效及妊娠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疗法,两组术后3个月后开始进行宫腔镜下活检、血清CA125检查、妇科检查,记录经量及经期,每3个月进行1次检查,术后半年开始进行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口服孕激素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早期子宫内膜癌 宫腔镜电切术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及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参照组31例单纯使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研究组32例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表1得出,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与参照组77.42%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少腹逐瘀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