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lastography)技术诊断儿童慢性肾病及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儿童慢性肾病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以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依据收集40例儿童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首先采集其二维超声图像,记录肾脏位置、大小、形态、回声、边界、有否血流信号。启动弹性成像模式,然后在进行左肾皮质部的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得出的杨氏模量数值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后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在感兴趣区取直径7mm内测量其杨氏模量值)。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肾病的儿童的肾皮质杨氏模量值为5.81±2.13kPa,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肾皮质的杨氏模量值为3.56±1.42kpa。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构成,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800例确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ELASA法检测其血清中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B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EB病毒(EBV)六种病毒早期抗体IgM。结果对800例患儿血清进行病毒IgM测定,阳性率46.50%,冬季、毛细支气管炎,29日龄~6月龄婴幼儿检出率最高,春季、上感、3岁以上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在六种病毒中,以RSV阳性率最高,占86.10%,其次递减为PIVI、V、ADV、EBV、CBV。结论通过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的检测,不仅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临床表现无特异者,还可以通过此项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和预防,减少疾病传播和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道感染/病毒学
  • 简介:摘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评价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临床检验将CK-MB和肌酸激酶(CK)联合检测,若CK检测值比CK-MB检测值大于0.025则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指标。本研究调查发现成人和儿童CK-MB的检测结果明显有区别,对198名健康婴幼儿和200健康成人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婴幼儿血清CK-MB水平明显高于成人,二者有统计学差异,并对0-10岁儿童的血清CK-MB参考区间做了自己的参考区间。

  • 标签: 婴幼儿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一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2.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的护理干预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哮喘的治疗疗效,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家庭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VU联合逆行膀胱造影对儿童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30例经IVU、逆行膀胱造影检查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儿童巨输尿管症病例资料。结果30例均见输尿管扩张,单侧23例,双侧7例,共计37侧。21例患侧肾盂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10例。梗阻性巨输尿管12例,反流性10例,梗阻反流性4例,原发非梗阻非反流性15例。结论IVU为诊断儿童巨输尿管症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联合逆行膀胱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巨输尿管症 儿童 IVU 逆行膀胱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林芝市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为林芝市学龄儿童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林芝市六县一区的35个乡镇中8~10岁儿童尿样共1651份,按照国标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结果全市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是183.0μg/L,尿碘<50μg/L的比率为9.6%,尿碘<100μg/L的比率为24.5%。尿碘≥300μg/的比率为26.7%。结论林芝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尿碘基本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有部分人群尿碘水平有偏高趋势,仍需继续做好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强化盐政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

  • 标签: 林芝市 学龄儿童 尿碘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和优缺点.方法:用4排MSCT和1.5TMRI做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结果:对于心内结构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85.6%(214/250),MSCT为90.5%(38/42).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诊断符合率MRI为96.5%(193/200),MSCT为91.2%(31/34).结论:MRI和MS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复杂先心病和手术后先心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心脏管造影 超声检查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抗无创心排量监测(non-invasivecardiacoutputmeasurement,NICOM)在儿童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ICOM技术无创监测28例脓毒性休克儿童和28例PICU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患儿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阻力(TPR),并监测休克患儿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的心输出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儿CO及SV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脓毒性休克患儿经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6小时后,CO及SV较液体复苏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运用NICOM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心排血量变化,可早期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生物电抗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以配对调查方式研究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从本市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儿童心理社会行为情况,并对比两组调查结果作特征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家属(抚养人)溺爱、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存在一定特征性,应及时纠正其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儿童肥胖状况改善。

  • 标签: 单纯性肥胖 儿童 心理行为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预防性接种的社区儿童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儿童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预防接种期间不良事件,提高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以提升。

  • 标签: 社区 儿童 预防接种 集束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护理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作为观察对象,给予41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综合护理干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41例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体重及肥胖度明显降低,其身高、体重及肥胖度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儿童的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肥胖儿童的体重,改善肥胖儿童血脂水平,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哮喘儿童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40例哮喘儿童,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分为两组,对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顺尔宁雾化治疗,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结果哮喘症状评分无论是日间得分还是夜间得分,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4周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平均每周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减少反复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儿童 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阶段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儿童保健的相关对策。方法在2017年3月~6月对东丽区60所托幼园所2014~2016年度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东丽区托幼园所儿童的身高、体重达标率呈上升趋势;消瘦率、低体重率及发育迟缓率呈逐年降低趋势,而肥胖率、超重率、龋齿发生率、营养性贫血率、高血压检出率及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男童肥胖率、超重率及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女童龋齿发生率、视力不良率及营养性贫血率高于男童(P<0.05)。结论东丽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体检情况整体良好,但是在超重、肥胖、龋齿、视力不良等方面需加强保健指导。

  • 标签: 托幼机构 儿童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依从性良好33例,依从性差53例。年龄、疾病知识缺乏、病程、不良心理、药物不良反应均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疾病知识缺乏、不良心理、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低年龄是导致治疗依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疾病知识、病程、心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等均会影响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因此临床中应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保证临床疗效。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对比。方法以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为期,择选我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8例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的正常儿童8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细胞、红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指标均高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常规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其能提升对病情判断的准确性,为早期支原体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支原体 肺炎 血常规 检查
  • 简介:摘要在儿童时期容易出现龋,之所以出现该种情况与口腔内部的微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由于在儿童时期牙窝沟自身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为细菌的定植生长提供了环境,导致窝沟龋形成。为了预防窝沟龋的产生,应采用窝沟封闭术,以提升封闭剂的黏结面积,提升封闭剂在牙面上的密和性及渗透性,既能够提升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也起到了良好的防龋效果。本文对窝沟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窝沟封闭术的防龋效能。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儿童口腔 防龋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R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时间段内,选择我院收治的2184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①2184例患儿,经ELISA检测,568例RV呈阳性,阳性率为26.01%(568/2184)。②急性腹泻,集中在9-11月与3-5月,其中,RV腹泻患儿,严重程度12(5-19)分,48.2%母乳喂养,腹泻3(0.5-53)d,最多腹泻7(1-21)次,呕吐2(1-6)d,最多2(1-11)次,体温高达38.5(37.1-41.1)℃。非RV腹泻患儿,严重程度7(4-15)分,67.3%母乳喂养,腹泻4(0.5-26)天,最多6(1-23)次,呕吐1(1-8)d,最多3(1-9)次,体温达8.4(37.3-40.1)℃。③RV呈阳性患儿分析,每年10月RV阳性率较高,每年7月阳性率较低,阳性率季节变化显著,存在秋季(9-11月)与春季(3-5月)两个高峰。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临床需重视,根据患者临床特征,给予对症处理。

  • 标签: 急性腹泻 儿童轮状病毒 感染状况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28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训练组(n=140)和红光组(n=140),对所有训练组患儿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对红光组患儿实施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8.6%与红光组47.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患儿轻度改变发生率21.4%与红光组37.1%相比明显较低,训练组患儿显著改变发生率25.0%与红光组5.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虽能改善患儿疗效,但会加重患儿近视度数增长。

  • 标签: 儿童近视性弱视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红光闪烁治疗仪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学龄前癫痫患儿应用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学龄前癫痫患儿中随机选取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儿采用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就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4.3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的28.21%,P<0.05。结论在儿童癫痫临床治疗中应用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服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奥卡西平混悬液儿童癫痫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