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2010年1月-2011年12月空军总医院手术室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手术的术中护理体会。方法57例均行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手术,综合分析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工作的护理体会。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出现鼻根部疼痛、肿胀,少数出现面颊或下睑瘀血,均于10d内恢复,随访3个月以上,远期疗效满意;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年内无复发迹象。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康复指导对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手术疗效均起到很重的作用。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上颌窦
  • 简介:1病历介绍患者女,51岁,因胸闷,下肢浮肿一年余就诊.外院示纵隔囊肿、右房内占位.我院超声检查所见:心腔大小正常,标准左室长轴切面无阳性发现,标准四腔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于右心房见大小约9.2cm×7.8cm的囊性包块,呈圆形,几占满整个右房,胸骨旁左室长轴非标准切面(探头往上翘)紧靠主动脉根部后壁(相当于无冠水平)显示该包块,并见其内有明显的自发显影,呈漩涡状运动.剑下切面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径增宽.CDFI:胸骨旁长轴切面该包块内片状血流信号,色彩暗淡,来自主动脉瓣口,主动脉瓣见有轻--中度返流,三尖瓣口收缩期探及沿囊性包块两侧返流的血流束,而四腔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该包块未见有血流信号显示.

  • 标签: 巨大主动脉窦瘤 超声诊断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既往腹痛、腹泻病史2年。2005-06住我院,经结肠镜等检查确诊为全结肠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经美沙拉秦、泼尼松等治疗,腹痛、腹泻减轻。出院后继续服用上述药物治疗。2005-12-12出现腹痛,褐色便,每日10余次,伴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12-21出现意识模糊,22日来我院就诊,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查体:嗜睡,反应迟钝,其余无异常所见。

  • 标签: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 病例报告 美沙拉秦 意识模糊
  • 简介:摘要肾内承接尿液并把尿液输送到输尿管的空腔结构有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按肾由前向后的管道排布关系,前中是出入肾门的肾A/V,后面是承接肾实质尿液到输尿管的管道结构,这里简称肾内承接尿液管道。肾内承尿管道连于肾乳头和肾大盏者称肾小盏、连于肾小盏和肾盂间的称肾大盏、连于肾大盏和输尿管者称肾盂,肾内管道类型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调查肾内承接尿液的管道发育形态即成熟型、胚胎壶腹型、分支型;肾盂与肾门的位置关系肾盂亦有三种类型即肾门内型、肾中间型、肾门外型肾盂类型。调查一定数量肾内承接尿液的管道类型及肾病的发病关系,为临床提供肾盏、肾盂类型出现率及与肾病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的关系。

  • 标签: 肾类管道 壶腹型 分枝型 门内型 中间型 肾结核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跗骨小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40例采用外侧L型切口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A组,选择同时期40例选择使用跗骨小切口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B组。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5%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显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选择使用跗骨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康复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颅窝跨横的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后颅窝跨横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后颅窝跨横硬膜外血肿患者中22例行手术治疗,6例血肿量少而先采用保守治疗(其中又有2例因复查CT提示血肿增大而改为手术治疗)。28例患者按GOS分,24例手术患者中有23例恢复良好,中残1例,4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复查CT,及时手术是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颅脑损伤 横窦 硬膜外血肿 诊治
  • 简介:目的总结横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横区脑膜瘤32例,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和位置行肿瘤全切除29例,未完全切除的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结果32例病人随访1~8年,全部存活.16例临床症状完全改善,13例症状明显改善,出现面瘫、轻度小脑功能障碍、脑积水各1例.未完全切除的3例分别于术后15、33和36个月复发.结论横区脑膜瘤临床少见,以手术为主结合伽玛刀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横区脑膜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横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25例脑静脉血栓患者,本组患者均在上级医院确诊为脑静脉血栓。本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磁共振成像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情况,统计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脑静脉血栓形成 24例,总检出率高达 96.00%( 24/25),其中上矢状( 36.00%)占比最高,显著高于直( 20.00%)、汇区( 16.00%)、乙状( 16.00%)、横(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例( 4.00%)乙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漏诊。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准确性较高,漏诊风险较低,可有效明确血栓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检查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作用 漏诊 检出率
  • 简介:患者女,24岁,主因“右侧鼻腔通气差,间断流黄水1个月”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右侧上颌区、筛区压痛,右鼻腔外侧壁凸出一白色新生物,鼻中隔受压轻度左偏,肿物下方可见下鼻甲。鼻与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肿物,右鼻腔外侧壁骨质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术前穿刺抽出新鲜血液,穿刺处渗血较多。患者于术前经右股动脉插管,接受双侧颌内动脉、面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

  • 标签: 上颌窦 血管瘤 海绵状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为提高颅内静脉血栓早期诊断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头痛29例,脑膜刺激征12例,视乳头水肿10例,运动和感觉障碍9例,发热8例,癫痫发作6例,精神异常3例,意识障碍4例.本组患者影像学诊断分析结果显示,头部CT显示直接征象17例,间接征象9例;MRI显示CVST的表现21例;MRI+MRV检查的阳性率为84.21%,MRI+MRV与DSA的符合率为86.67%.结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过CT、MRI及MRV综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因此,综合影像学检查对CVST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核磁共振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表现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5例脑静脉血栓患者,本组患者均在上级医院确诊为脑静脉血栓。本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磁共振成像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情况,统计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脑静脉血栓形成24例,总检出率高达96.00%(24/25),其中上矢状(36.00%)占比最高,显著高于直(20.00%)、汇区(16.00%)、乙状(16.00%)、横(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4.00%)乙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漏诊。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准确性较高,漏诊风险较低,可有效明确血栓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检查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作用 漏诊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总结枕下乙状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单侧枕下乙状后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71例,其中17例采用内窥镜辅助小骨窗(3.0cm×3.5cm)手术。结果肿瘤镜下全切除63例(88.7%),次全切除8例(11.3%)。面神经解剖保留54例(76.1%),功能保留37例(52.1%),有效听力保留2例(2.8%),无手术死亡。结论经枕下乙状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能获得对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的良好显露,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背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渐成趋势,通过跗骨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值得探讨。目的:探讨跗骨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入路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跟骨骨折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45.4±6.9)岁;左侧23例,右侧12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A型17例,ⅡB型18例。测量记录患者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观察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5±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8±1.5)周。无切口并发症发生。B?hler角术前平均15.2°±2.6°,术后平均30.7°±3.2°;Gissane角术前平均95.9°±4.0°,术后平均125.2°±11.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2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跗骨入路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组织剥离少,可以很好地恢复跟距关节面平整,跟骨的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筛黏膜感染细菌的类型以及这些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耳鼻喉科用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病人中按诊断标准随机抽取79例病人,通过内窥镜取其鼻窦筛分泌物做成标本并进行需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观察其致病菌的检出情况、各致病菌例数所占的比例及各标本的耐药情况。结果79例被送检的鼻窦炎筛分泌物中可以找到48种致病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5株,占31.2%,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占27.0%,中间葡萄球菌11例,占23.0%等,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敏试验可见敏感性较高的有万古霉素(敏感率为87.5%)、氨苄西林(敏感率为70.8%),而青霉素的敏感性最低位8.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很多,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为多见;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的敏感性最低,因此慢性鼻窦炎抗生素的选择应将患部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两者相结合,以做出最有效的选择。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筛窦 细菌检测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颌瘘修复中运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上颌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修复)和对照组(组织瓣法修复)各2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10%)较低(P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 上颌窦瘘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颅内静脉和静脉血栓形成磁共振诊断价值,总结磁共振影像特征特点。方法 收录我院自2013年至2021年间收治的31例颅内静脉和静脉窦性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采取颅脑CT扫描和磁共振影像扫描,比较阳性诊断率,观察CT及MRI影像征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经CT扫描,颅内静脉和静脉血栓形成的阳性诊出率为64.52%,MRI扫描阳性检出率为93.55%,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