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优质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在常规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满意度,SAS评分和遵医行为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SAS评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减少患者心理波动,对于提升临床质量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模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新模式在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本院采用护理管理新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科室实施情况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未采用护理管理新模式下的科室护理状况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共58例达到满意,总满意率96.7%,对照组47例有效,总满意率为7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5.0%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考核达标,对照组仅为75.0%达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改革中应用护理管理新模式可逐渐促进医院环境的和谐发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了患者的依从度,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管理新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手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8例手部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分对照组(19例),研究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分析2组心理恢复及手指关节的活动。结果研究组于康复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为(50.32±8.12)分比对照组常规干预后的(57.36±8.56)分低(P<0.05);研究组手指关节的活动优良率为94.74%(18/19)比对照组的73.68%(14/19)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手部烧伤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关节尽早恢复活动,稳定患者心理状态。

  • 标签: 康复护理 烧伤 价值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亲情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55例病患,随机分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亲情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心理状况、生理表现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病患生理表现显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干预后心理状态以SAS、SDS评估,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模式有效降低病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病人身体紧张,提升医患合作,护理效果良好,病患住院时间缩短得到改善,对此临床可进一步扩散。

  • 标签: 亲情护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OSCE模式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对对照组选自我校2014级的护理学专业学生120名,干预组选自我校2015级的护理学专业学生120名,对照组实施以往传统的模式进行考核,干预组实施改良的OSCE模式进行考核,比较不同考核模式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改良OSCE模式考核后,干预组护生的各项CTDI-CV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P<0.05。结论将改良后的OSCE模式应用于护生的临床考核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改良OSCE模式 护生 评判性思维能力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根据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后,通过及时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细致的护理操作等措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名校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适宜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护理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分娩的120对母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母婴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8,P=0.001);观察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P=0.002)。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显著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产妇的康复,促进产妇及家属对产后营养和新生儿喂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

  • 标签: 母婴 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小组制模式在手术室进行护理查房,探讨小组制模式护理查房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手术室护士素质的作用。方法拟定病例,以小组制负责演示手术室护理查房的形式进行。结果应用小组制模式在手术室进行护理查房,增加组员的参与感,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结论小组制模式护理查房,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小组制模式 手术室护理查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急诊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患者中选取12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1)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两组护理评分均明显提高,前后组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急诊护理的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TBL(以团队为本)与PBL(以问题为本)混合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一年级农村医学专业的130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名。给予对照组学生单一的PBL的教学模式,给予实验组学生TBL+PBL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而比较两组学生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当中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同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教学中的课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教学中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欲望,各小组之间畅所欲言,讨论期间气氛较好,并且在发言时能够有的放矢;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同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当中使用TBL与PBL的混合模式,可以明显加强学生的课堂效果,并且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同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为今后实践做铺垫。

  • 标签: T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 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健康管理模式在健康体检服务中应用效果观察。方法以采集健康相关信息开始,周而复始,以促进健康不断向更完好的状态发展,以达到健康体检的最终目的。应用步骤(1)、采集健康信息;(2)、实施健康体检,在基本体检项目基础上,重点设计预防性健康体检项目;(3)、全科医疗式首诊;(4)、危险因素确认与风险评估;(5)、危险因素干预;(6)、长期负责式照顾,跟踪随访,监测健康状况,评价干预效果;(7)、重复步骤1-6。结果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应用四维健康管理模式管理健康体检人群12814人次,开展比例占91.2%,其中A级管理3563人,B级管理13532人,C级管理1492人,D级管理3058人。结论四维健康管理技术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直接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定期跟踪随访、分类管理等服务模式,无需昂贵的医疗设备,在健康体检服务中,安全有效的,能弥补传统体检模式的缺陷,将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通过管理手段,达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四维健康管理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管理新模式——高血压俱乐部的开展及其作用。方法成立高血压俱乐部,对186名高血压病友参加活动前后高血压相关理论知识、运动、饮食、烟酒习惯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相关理论知识等各项数据显示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血压控制率、规律用药率显著升高。结论高血压俱乐部的开展可提高病友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高血压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社区 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俱乐部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B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后对比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有效率。结果B组血糖控制率95%、糖尿病知识知晓率97.5%、自我管理有效率92.5%与A组70%、67.5%、65%比较,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督促其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糖尿病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感染科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感染科实施无陪护护理前后的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管理后)和对照组(管理前),对比两组患者的无陪护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感染控制以及护患沟通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感染科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进行干预后,无陪护护理质量得以明显的提升,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无陪护护理模式 感染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脑膜瘤手术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住院总耗时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脑膜瘤手术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S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改进的作用。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内科片区住院患者中抽取76例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应用5S护理管理模式,同时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内科片区住院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5S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4.74%,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②管理后,病区环境管理效果评分是(90.35±2.14)分,高于管理前的(62.39±6.86)分(P<0.01)。结论5S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进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5S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改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后手术室病原菌检测情况、消毒合格情况及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5.45%)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消毒合格情况及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管理效果好,病原菌检出率低、室内消毒合格率高,患者后切口感染情况少。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手术室 感染 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日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骨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常规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层级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在骨科日常护理中开展层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层级管理 日常护理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参加儿童保健的5000例儿童,将儿童数字随机划分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n=2500)。常规组实施传统的儿童保健服务,研究组实施一站式的儿童保健服务,对比两组儿童服务等待的时间以及家长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儿童服务等待的时间相对较短,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儿童家长满意率为97.77%,显著高于常规组儿童家长满意率92.7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儿童保健的质量,增加满意的儿童家长数量,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儿童保健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边急救边转移的方案,实验组患者进行先急救后转移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先急救后转移的救治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急救模式 急性左心衰竭 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