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5例腹部创伤患者,采取CT,B超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行对比。结果CT诊断准确率96.9%,B超诊断准确率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腹部创伤患者中,5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7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在诊断腹部创伤时采取CT,比B超符合率高,可准确、快速诊断腹腔实质脏器损伤情况,可为腹部创伤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CT 腹部创伤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骨创伤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1。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倦感,不仅会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对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探讨,并能采取有效对策,不仅有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护理 工作压力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在我院骨外科就诊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行微创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22例行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8.2%。结论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发生创伤性病变出现肺栓塞的患者实施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50例创伤性骨科疾病围手术期患者,分别在早期给予诊断及治疗措施,对比分析接受治疗前与实施治疗后其呼吸功能评分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对象的慢性呼吸问卷评分(3.1±0.8)分与治疗前研究对象的慢性呼吸问卷评分(5.7±1.1)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研究对象生存质量评分合计(31.34±8.87)分与接受治疗前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评分合计(64.67±21.78)分,差别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时,进行早期诊断,并实施早期治疗,能够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安全可靠,可以应用推广。

  • 标签: 创伤 骨科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7年2月—2012年5月,创伤性脾破裂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22例,非手术治疗组8例。分析两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诊断正确率96.67%,手术治疗组22例,全部一期手术成功,痊愈;非手术治疗组8例,其中1例迟发性脾破裂,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提高脾破裂诊断率的关键在于腹部外伤的详细病史了解程度、B超检查、腹腔穿刺检查的仔细程度。对于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在治疗时能够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该尽力保留脾脏。

  • 标签: 创伤性脾破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4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对34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加强各个环节中的病情观察及相关护理。结果经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等保守治疗25例;开胸探查9例,除1例多器官复合伤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5天。结论准确地判断病情、迅速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排出胸腔积血积气,后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气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改进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方法2017年1月尝试进行改进,截至10月,收治重症创伤患者106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10月,医院ICU重症创伤患者106例,纳入观察组,强化管理,分析现存的护理问题,针对性的改进。结果观察组睡眠障碍、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改进可明显降低ICU重症创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创伤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脏损伤的临床治疗选择。方法对于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372例肝脏损伤患者的相应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72例患者当中342例治愈,死亡患者为30例。72例保守治疗患者当中存在4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治疗298例,基本手术方式为单纯缝合修补、大网膜填塞补清创加肝脏不规则性肝切除、规则性肝切除及其选择性肝动脉结扎。结论创伤性肝脏损伤伤情比较复杂,且病情凶险,需要及早治疗,严格掌握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 标签: 肝脏损伤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年胸外科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死亡14例,出院后随访3-12月,非手术患者骨折畸形愈合9例,占手术治疗患者的19.1%(9/47)。手术治疗后畸形愈合3例,占手术治疗患者的5.5%(3/55)。所有治愈患者均未见明显呼吸、循环系统影响。结论胸骨骨折的患者早期进行周密细致的检查,必要时结合多层螺旋CT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把握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相关复合伤,明确轻重缓急,可明显减少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创伤性 胸骨 骨折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玻璃酸钠联合骨创伤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病患30例,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其中给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设为常规组,本组共15例病患,另一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设为治疗组,本组共15例病患,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病患的Kofoed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玻璃酸钠联合骨创伤治疗仪,可有效缓解病患的疼痛,促进病患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骨创伤治疗仪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7年期间收治的30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糖(Glu)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创伤程度和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创伤程度在不同时间点的D-D和Glu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点严重伤和重伤的D-D和Glu水平均高于轻伤,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和D-D和Glu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与骨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可准确判断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水平。

  • 标签: 骨科创伤 创伤程度 血浆D-二聚体 血糖含量 关联性
  • 简介:摘要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的第五生命体征。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疼痛已经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 标签: 疼痛 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术后成功率。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62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制定一套可行性的护理实施方案。结果通过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使6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10例患者也治愈出院。结论创伤骨科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日期,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 标签: 创伤骨科 手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手术后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A级患者3例,治疗后为3例;B级患者5例,治疗后1例;C级患者8例,治疗后1例;D级患者12例,治疗后1例。治疗前后患者的损害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尽早治疗才能减轻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提升康复可能性,增强远期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 治疗效果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例骨创伤急救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行急救治疗的200例骨创伤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急救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等采取急救诊断和处理,研究组患者则依据创伤评分采取急救诊断和处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现场确定行急救诊断者117例,比例为97.5%,急救成功率为98.3%,转运成功率为100%,死亡率为1.7%,对照组患者现场确定行急救诊断者44例,比例为55.0%,急救成功率为91.3%,转运成功率为96.3%,死亡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收入专科或ICU病房2h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创伤评分予以患者现场急救、转院急救、院内急救以及病房急救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骨科 创伤 急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急救与急诊创伤救治模式。方法本次选取100例多发伤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急诊科救治模式(对照组,n=50)与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入院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ODS率为20%,死亡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48%,1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多发伤患者,应用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强急救效率,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具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 标签: 多发伤急救 急诊创伤救治 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