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护理模式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干预在临床上有何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的运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率、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关节愈合时间平均为(12±5.5)d,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17.3±6.9)d,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天数平均为(15.9±3.1)d,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22.4±5.9)d,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7.5%明显大于观察组41.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评分(72.3±4.21),满意度65.37%,明显低于观察组(93.11±3.56),满意度95.1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也能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带来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痛苦程度,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护理模式。

  • 标签: 优质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 效果 满意程度 并发症
  • 作者: 刘德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广汉市人民医院四川广汉6183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6-02引言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群体,伴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老龄化加剧发展的今天,该病症已经成为了常见病症。在临床治疗中,该病症存在两大难题,其一,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二,骨折不愈合。就当下来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病发因素及其临床表现导致老年人骨折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年龄增长引发骨质疏松,使得机体骨强度减弱,由于股骨颈局部弥补着滋养血管,会在一定程度削弱该部位的生物力学结构,引起股骨脆弱;其二,由于老年人机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无法及时反应髋部的不良盈利反应,同时,由于该部位缩手应力偏大,局部变化大,因此,仅仅是突然扭转或者跌倒,甚至没有外伤诱发的情形下都会引起骨折。该病症发生在青壮年群体中,大多数是因为高出坠落或者车祸导致;再者是由于长时间行走或者负重引发骨折,该类型被称为疲劳骨折。临床表现:主要会出现髋部疼痛,无法行走、站立,由此可判断出股骨颈骨折。体征表现: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患侧大粗隆增高等。2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关节置换的优势许多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之后都会在选择治疗方法过程中出现疑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他年龄群体患者另当别论,针对老年患者,更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因为,老年群体采取保守治疗,长时间绝对卧床休息容易诱发废用性骨质疏松、腰椎侧弯、髋膝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反之,针对依从性极强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卧床休息以及药物治疗,还有物理疗法等,但是要让患者充分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人工关节置换的优势:①能够有效解决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等问题,与此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②减轻经济压力,采取人工关节置换能够避免由于髋臼磨损、股骨头坏死引发的二次手术的可能,能够为患者减轻费用,缓解经济负担;③社会效益显著:相比其他手术,该手术方式具有固定效果良好、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减轻患者家庭负担,社会效益优良。3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病症的发展趋势伴随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医疗工艺、人工关节材料学的趋于完善,促使该术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患者的普遍认同。在此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录的100例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其中向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此同时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对比其住院时间,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进行了优质护理的患者在拆线时间显著缩短,伤口恢复情况、疼痛消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达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结论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能使患者对应急防范及处理有更好的认识,减轻焦虑心理,配合医师治疗,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人工关节 置换术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有效控制并发症,有计划的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健康教育。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通过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综合护理、及时预防并发症、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髋关节活动满意。结论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及术后护理使患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术前术后护理 康复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充填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0例在全髋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充填患者的生理及病理变化,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全部患者的并发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经术中护理,全部平稳度过手术期。结论骨水泥对患者主要影响是可出现短暂和剧烈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有针对性地实施手术期系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访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通过电话或酌情上门访视,定期与观察组病人取得联系。出院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访视护理后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开展访视护理,可提高病人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访视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的 96 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观察,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护理结果对比有明显差异( P <0.05 )。 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健康教育 在护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人工髋关节置换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本文探讨了髋关节疾病的发病特质,并就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做了详细的分类和归纳,为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护理提供指导。

  • 标签: 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解除髋关节病造成的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对我院骨科2006年9月~2010年8月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训练时期的功能锻炼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并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1年,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功能锻炼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制订实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进行上述各项护理措施及合理的治疗,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术后病人能早期离床活动和早期康复出院。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康复锻炼指导方法。方法对2007年2月到2010年1月50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术前、术后及出院后等各阶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练习时期的康复练习做有针对性的指导。结果通过指导改善了护患关系,确保病人利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全程康复指导能使病人早日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恢复,为治疗成功提供了保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护理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总结我科2011年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了血栓形成。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流缓慢、血管损伤,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46例人工髋关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保护能力。方法对46例人工髋关节患者进行调查,依据患者的需求,分类归项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结论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6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进行翻修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获随访36例,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4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无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1~46分,平均(39.00±4.9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96分,平均(91.00±5.43)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强调术前必须作详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正确选择假体,重视感染预防,增强术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髋关节 人工关节 并发症 翻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