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32-01摘要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几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举措,希望能为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给予参考和支持。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适应症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生命体征监测、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及系统的机能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9.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系统的机能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逐年增高,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手术技能的提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也越来越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但手术的成功离不开精心的护理,它包括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认真细致的术后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功能康复指导。我科自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18例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病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对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接诊的合并骨性关节炎的3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和行走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优16例(53.33%),良12例(40.0%),可2例(6.67%),差0例(0.0%),优良率为(93.33%),手术后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患者的独立行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成人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疼痛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后成功随访36例患者,其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分析了引起疼痛的成因,评估了疼痛程度。结果本组36例患者,成功随访36例,随访率100%,术后随访36例,门诊复查16例、电话随访17例、信件随访2例、上门随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为关节内源性因素4例髋关节脱位、3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1例无菌性炎症;关节外源性因素5例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2例异位骨化;其他因素3例心理与精神因素,1例不明原因疼痛。疼痛程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评估6例轻度、10例中度、5例重度。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原因有感染、假体松动、脱位、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无菌性炎症等;由于疼痛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明确引起疼痛的病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此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 关节置换术 疼痛 原因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在66至76岁的高龄人群,女性发生率较男性高3倍之多。老年人多患有骨质酥松症,如果发生骨折,则会非常严重,并且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对其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我国当今的医学领域中,内固定方法是治疗骨折的首先考虑办法,而人工置换术少有人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施和技术也随之大幅提升,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也逐渐被医院所采用。人工置换术是将关节的假体与骨折部分进行对换,通过针对治疗,分析选择适应的假体,以及后期的康复措施,对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高龄人群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晚期深部感染的临床原因及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进行髋关节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64例患者在进行髋关节手术后一共出现了2例感染的患者,感染发生的比例为3.12%,发生感染的时间大约在术后的3—60天,平均为30天,2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有1例感染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浅层感染的患者为1例,深部感染的患者为1例。对深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抗感染及TDP照射、换药治疗,在治疗进行2个月后感染情况没有痊愈并且形成窦道,在窦道没有治愈的情况下进行了窦道切除手术并去除假体,并在半年以后对患者进行翻新手术达到治愈目的。结论在进行髋关节手术时如果不注意无菌操作、在术前没有对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及引流管留置的时间过长都会引起手术后的感染,在术前对患者积极的进行隐藏性感染,并在手术后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使用,手术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管理及引流管留置的时间要适当缩短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晚期深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深部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80例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FMA下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利于下肢功能恢复。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骨科 人工关节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1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认为与其他人工骨骼置换术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且康复训练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在一般计划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个体适当调节康复计划,并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与护理,保证康复计划的有效实施。

  • 标签: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45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对全部患者实施围术期的干预护理措施,就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其中包括自理能力、心理功能、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以评价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干预护理后,本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较护理干预实施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当髋关节因疾病导致破坏,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就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如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损害,疼痛及功能丧失等均可以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使医护人员面临挑战,手术前后的循证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人工关节 髋关节置换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预防以及围手术期对症处理方法。方法选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对应的治疗方法,比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并针对对照组存在的围手术期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存在风险因素为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髋臼磨损、假体置入位置不良、人工髋关节脱位、术后感染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现相应的风险因素显著下降。结论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系统性的给予预防治疗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危险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有效预防并发症。

  • 标签: 高龄患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常常发生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因为转子部的血液循环良好,在骨折后基本很快愈合,不愈合的情况极少。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以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的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对于假体的选择来说,并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最适合的,人体身体环境非常复杂,假体需要在人体内长期发挥其功用,假体需要依照医生的意见进行选择。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假体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手术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87.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手术入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因此需选择影响较小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手术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临床研究年限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共选择62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早,并发症率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针对预后髋关节功能进行护理比常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髋关节功能显著恢复,满意度高,推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的发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髋关节的知识,指导患者术前功能锻炼,;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髋关节假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精心护理管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7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并给予康复训练指导,观察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7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围术期护理管理后术后恢复快,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规范的护理管理和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加快康复进程,并减少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