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3D-slicer颅血肿多模态重建技术在脑出血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通过院内PACS系统获取DICOM原始数据,运行slicer多模态血肿重建,获取血肿长宽高及血肿体积等信息,传统公式法进行血肿体积计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多模态重建可三维动态显示血肿的立体解剖关系并可融合头部CT各个层面。散点图可见传统公式结果与3D-Slicer测量结果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5)。公式法对于脑室出血和混合性出血的体积计算误差率高于脑叶出血组。结论利用slicer软件颅血肿多模态重建其原理类似于计算机辅助容量计算,结果准确可靠。有利于临床研究的标准化和科学性,可有效减少公式法及个人经验等带来的数据偏倚。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为脑出血量的判断及治疗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多模态重建 3D-slicer 传统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营养“鸡尾酒”在重症患者肠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并发营养相关性腹泻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30例,停用原来使用的营养液,改成肠营养“鸡尾酒”加用常规治疗腹泻药物;对照A组30例,继续原营养液的使用,同时加用常规治疗腹泻药物;对照B组30例,继续原来的营养液,但调整速度和用量。观察三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有效率,以及三组患者营养指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7d总有效率96.7%,对照A组总有效率76.7%,对照B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跟两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7天观察组较另外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营养“鸡尾酒”联合使用常规抗腹泻药治疗肠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营养指标能够明显改善,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腹泻 重症医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腔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血管腔介入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腔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症状,不仅治疗时间变短,而且还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行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 颅内血肿清除术 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颅脑膜瘤患者16排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2例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取仰卧位,采用16排螺旋CT机,自颈前弓下缘至颅顶进行头部连续性薄层扫描。结果脑膜瘤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蝶骨嵴、矢状窦旁、小脑桥脑角、鞍区;肿瘤大小分布特点,在5cm以上患者3例,3~5cm患者19例,3cm以下患者20例;肿瘤形状特点,类圆形或圆形27例,长条型或哑铃型2例,不规则形13例。结论16排螺旋CT在颅脑膜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螺旋CT 脑膜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临床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5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鼻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为患者提供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字2=14.0351,P=0.0002)。结论鼻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患者并发症几率低,对患者的生活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鼻息肉 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风险管理在消化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消化镜检查或治疗的400名患者展开实验,根据PDCA风险管理实施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PDCA风险管理,以实施前后风险管理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三个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PDCA循环风险管理实施后风险管理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PDCA循环风险管理实施前;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4%);实验组投诉率为0.5%显著低于PDCA循环风险管理实施前(2.5%)。结论PDCA风险管理在消化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风险管理 消化内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的术中配合;方法对60例(共血管70条)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61条血管一次回拉清晰记录图像,3条血管需调整指引导管后重复一次才获取清晰图像,4条血管有较大的侧支血管,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3条血管因狭窄较重,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支架置入术后重复行OCT可获取清晰图像。

  • 标签: 冠状动脉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消化镜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患者1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应用消化镜检查。与此同时,将102例病患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51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治疗,对研究组病患应用消化镜治疗。结果102例病患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较为接近,两者存在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性反应性肠病病患应用消化镜诊治可获取较好效果,提升疾病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有效率,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炎性反应性肠病 消化内镜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动脉瘤的并发症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有2例严重血管痉挛,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消化道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在治疗动脉瘤患者时具有显著效果,其微创性和安全性优势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管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建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锁骨骨折患者共82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固定,对照组重建钢板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临床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克氏针固定具有医疗成本小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重建钢板 克氏针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消化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给予常规治疗)和B组(给予消化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止血用时和住院时间。结果B组总疗效为93.75%,高于A组的62.50%,P<0.0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B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消化镜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作用积极,能快速止血,使患者早日痊愈。

  • 标签: 消化内镜 治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于胃癌伴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肠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接受的胃癌伴糖尿病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的鼻息肠管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正常的肠营养计划并且健康出院,无病情恶化现象发生。有2例患者腹胀,1例低血糖,1例胃瘫,食管反流2例,经过调整体位协助,胃部按摩等护理措施后恢复。结论对于胃癌伴糖尿病病人进行术后早期肠营养护理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胃癌伴糖尿病 术后早期 肠内营养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腔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到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患者,采用日立阿洛卡HIVISIONAVIUSL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或直肠超声常规检查子宫及附件区域,观察子宫切口、妊娠位置、宫颈宫颈情况。将腔彩超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患者中有78例(90.70%)经腔彩超诊断证实,随访表明流产型有63例,腔彩超诊断正确者58例(92.06%),胚囊型23例,腔彩超诊断正确者20例(86.96%),被误诊为宫颈妊娠5例、宫内妊娠和先兆流产各1例。结论腔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 腔内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对上消化道术后肿瘤行恒温器肠营养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7.04~2018.10期间,将其时间段分组为对照组(常规营养干预)(2017.04~2017.12)、研究组(恒温器行恒温器营养干预)(2018.01~2018.10),2组患者各为40例,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肿瘤术患者经恒温器肠营养干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3.58±0.56)d,腹泻发生率为2.50%,腹痛发生率为2.50%,腹胀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更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道术后肿瘤行恒温器肠营养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消化道 术中肿瘤 肠内营养 恒温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以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和规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00%)大于对照组(76.00%)(p值<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后,配合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可使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 标签: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阐述胃肠息肉实施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无痛苦)治疗的护理疗效。方法100例胃肠息肉病患均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我院收取,均给予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应用组(n=50)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组息肉消失用时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互比(P<0.05)。结论对无痛苦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给予胃肠息肉病患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不仅能提升治疗疗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满意度的意义重大,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苦 内镜 高频电凝电切 胃肠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肠营养支持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样本容量为84,平均分为2组,每组容量为42。对患者分别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术后8h的肠营养支持。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观察患者体质量减少量和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肠营养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肠外营养组为35.71%,有显著差别(P<0.05);其术后的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一周后开始回升。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虽有所升高但P>0.05;白蛋白与前白蛋白含量均于术后一周开始回升,考察恢复速度,肠营养组较高(P<0.05)。肠外营养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体质量一直下降。肠营养组患者术后13d之内体质量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小于肠外营养组,术后21d开始迅速恢复。结论早期肠营养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肠内营养 康复 胃癌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口肠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3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均在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及活性、抗感染、胃肠减压、抑酸、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营养支持治疗。根据肠营养支持的不同途径分为经口饮食组(A组)23例,鼻空肠组(B组)22例,鼻胃管组(C组)20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以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和B组、C组比较,进食时间无差异,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感染率高于A组和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组比较,C组反应蛋白下降更快、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经口饮食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途径 经口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生菌对结直肠腺瘤患者镜下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为正常组,采集粪便标本,测定肠道菌群,观察不同组间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变化。将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10例,镜下切除术后不予益生菌治疗;美常安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2粒,3次/d);培菲康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粒,2次/d)。总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集术前和术后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与正常组相比,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而大肠杆菌数目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服用两种益生菌后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上调,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肠球菌的数量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益生菌制剂可使结直肠腺瘤患者的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在结直肠腺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结直肠腺瘤 肠道菌群 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