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估算了用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时的理论误差,结果表明,在单层均匀的地壳模型、地震波形采样率为0.02,地壳厚度小于35公里时,用sPn震相测定的震源深度误差小于2公里。

  • 标签: 震源深度 误差 地壳模型
  • 简介:本文根据地震数据采集器位数,推算数字地震记录系统的动态范围,计算数字地震仪记录近震震级范围,分析如何提高数字地震仪记录最大近震震级范围。

  • 标签: 数据采集器 数字地震仪 震级范围
  • 简介:在对规范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超)高层建筑、巨型储油罐、大跨桥梁工程等重大建设工程基本自振周期的估算方法。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采用本文提供的重大建设工程基本自振周期估算的公式。同时,本文为长周期地震动对工程结构作用的相关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基本自振周期 (超)高层建筑 巨型储油罐 大跨桥梁工程
  • 简介: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in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参数综合分析,本文从地质学、地震学和GPS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评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周期。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Ms8.0级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别为:3185a、170(02264a和4310a,平均为3000a左右:Ms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1000a左右;Ms7.0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500a左右。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相差不多,基本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能量水平和累积速度。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 大震 复发间隔
  • 简介:论述了滑坡危险性分析中如何科学地估算地震力的问题。主要思路概括为:将滑坡体视为一个完整体系的结构物(或震动对象),将滑坡场点视为一个工程场点,利用比较成熟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计算滑坡体未来若干年内可能遭遇的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震峰值加速度,这种不确定性的地震加速度是由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带入的,由此计算地震力和惯性力。最后,对地震触发滑坡的机理展开讨论。

  • 标签: 滑坡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加速度 概率评估
  • 简介:本文基于地震烈度数据点,用椭圆参数方程对烈度点空间分布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各烈度区椭圆烈度估计线,然后对烈度估计线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一组适用于青、甘、川、滇4省中强地震的椭圆烈度分布模型I=f(M,R).基于所建烈度分布模型,联立考虑中心点和方向性的椭圆数学方程,代入全部烈度数据点估算地震震级和宏观震中.本文的试算震例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利用该方法对明清时期4次烈度点较少的中强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表明了此方法对历史地震有效.

  • 标签: 烈度数据点 椭圆烈度分布模型 宏观震中 震级 历史地震
  • 简介:本文以佐署水位八年多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水位异常特征,概括出了异常指标;着重总结了八年来异常有震震例;另外还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经统计小结了佐署水位的映震能力

  • 标签: 高频振荡 震例 异常指标 映震能力
  • 简介:本文应用EIS2000软件对龙岩台自1989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的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寻找地磁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 标签: 软件 地磁异常 对应
  • 简介: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典型老旧民居 抗震加固 抗震薄弱环节 抗震能力
  • 简介:根据地震仪器的性能对山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并利用2000年3-10月地震资料进行了检验。其结果为:山东地区12%的面积监测能力为ML≥2.0级,山东中部及渤海、黄河沿海地区监测能力为ML≥2.5级,渤海、黄海近海地区的监测能力为ML≥3.0级。最后指出台网布局的疏密程度、观测条件及台基条件的优劣等是影响台网监控能力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数字地震台网 监测能力 山东 地震资料 台网布局 观测条件
  • 简介:本文主要在对永安井水位记录的水震波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择出有代表性震例的水震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假设进行讨论

  • 标签: 水震波 震例 断裂 水力联系
  • 简介:根据高层建筑的不同结构类型讨论了高层建筑震害预测方法,分析了东营市城区高层建筑在Ⅵ~X度下抗御震害的能力.东营市城区高层建筑普遍具有抗御Ⅷ度地震作用的能力,在Ⅸ度地震作用下,各建筑仍具有一定的延性,不致被毁坏.框架结构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弱,在Ⅷ度地震作用下即发生中等破坏,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在本地区设防烈度(Ⅶ度)的地震作用下至多发生轻微破坏,呈现出良好的抗震能力.

  • 标签: 高层建筑 抗震能力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 简介:利用台网监测能力通常使用的理论计算法、b值法、面积法等方法对金昌台网监测能力进行初步研究和判定,分析了金昌无线遥测台网的监测能力,给出了台网对不同震级的监测能力和台网监测震级下限,对运用金昌台网资料进行地震分析预报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无线遥测地震台网 监测能力 评定
  • 简介:我台以《提高763地震仪的抗干扰能力》为课题,在基建完成后,对763仪器重新进行安装调试,对仪器的连续线及耦合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处理。投入运行工作两年来,记录效果较好,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 标签: 763地震仪 地震观测 抗干扰
  • 简介:十几年的观测实践表明,虽然莆田六中的浅水井不能像深水井那样记录到固体潮和水震波,但是由于它位于地质构造的特殊部位,处在若干条大小断裂带的交汇处或其邻近地区,也必为地应力变化聚合的“敏感部位”。我们通过对该井水位变化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去伪存真,获取到了井水位震前异常变化的震兆信息,并成功地进行了闽台地区的地震预报的尝试,这说明该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对闽台地区的地震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和探讨。

  • 标签: 浅水井 敏感部位 井水位 映震能力 异常变化
  • 简介:本文收集、整理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和2005年印尼的8.5级和巴基斯坦的7.8级地震,我省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台网观测到的震时和震后效应。测点以永安-晋江断裂为界线,北边多数表现为水位上升,南边多数为下降。初步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现代构造应力场有关。

  • 标签: 印尼87级地震 震后效应 构造应力场
  • 简介: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本文基于现场调研结果总结了青海东南部黄河流域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庄廓院是调研区内的典型农村民居,本文对调研区内庄廓院的木构架房屋进行研究,提出庄廓土墙围护木构架房屋的震害等级分类标准,根据实际震害资料和类比的方法确定了当地上墙围护木构架结构的震害矩阵和震害指数与峰值加速度的关系曲线。与云南鲁甸农村的土木结构房屋比较,青海庄廓院民居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与未设防的砖混结构比较,这种土墙围护的木构架结构在高烈度区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更低。

  • 标签: 青海东南部民居 木构架结构 破坏等级 抗震性能 震害指数
  • 简介:介绍了ID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采用Etabs软件对12个不同设防烈度、不同层数的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给出了各结构模型在不同性能水平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并探讨了抗震设防等级和高度对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抗震设防等级的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会有显著的提升,而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会相应降低。

  • 标签: 增量动力分析 抗震能力 抗震设防等级 结构高度
  • 简介: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为政府进行应急能力评价、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前期众多学者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应急救援案例为依据,以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全面、客观、可量化、易操作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为模型,初步建立了山西地震应急能力指标体系.

  • 标签: 地震应急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
  • 简介:随着我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政府对加强公共安全的进一步重视,也给区(县)地震部门依法进行工程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重庆市巴南区地震局于2002年经区政府批准进入区行政审批中心,依法履行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的职能,同时将地震行政审批纳入了全区建设领域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

  • 标签: 城市抗震设防 管理能力 防震减灾 减灾法规 地震安全性评价 行政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