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今天,多数人熟悉作为作曲家的马勒,可是他生前却主要以指挥家闻名于世。作为指挥家马勒在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继承瓦格纳的传统,是“主观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开创了个性化鲜明的指挥风格。他担任维也纳皇家歌剧院艺术总监10年,被称为这一欧洲最重要的音乐殿堂的黄金时代。

  • 标签: 马勒 指挥艺术 维也纳歌剧院
  • 简介: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中,具有某种特定结构的音列是其音高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曲家赋予了[0,2,3,5]结构的四音列以核心的地位,并通过对它结构特性的确立、在作品中的表现形态、派生逻辑以及进行逻辑等方面都做了周密的布置与合理的安排,并将其作为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正是形成斯氏早期作品个性化风格的关键。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中心音列 结构特性 表现形态 派生逻辑
  • 简介:内容人类早期的儿童音乐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该领域“结构——建构”范式出发,对国际上已开展的儿童音乐潜能开发和后续的音乐能力建构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阐述,期望有助于我省提升早期音乐教育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 标签: 早期音乐教育 结构 建构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戏曲志》各省卷编撰的深入,一些鲜为人知的祭祀戏剧(傩戏)逐渐重见天日,中国傩戏、傩文化的研究因之而兴起。在华北地区,山西晋东南的队戏、晋南的锣鼓杂戏、临汾曲沃任庄的扇鼓傩戏以及河北武安固义《捉黄鬼》等的演出,打破了"北方无傩"说,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山西、河北两省毗邻,故而王福才、黄竹三两位先生将两的祭祀戏剧联系起来,

  • 标签: 傩戏 锣鼓杂戏 任庄 扇鼓 赛戏 队戏
  • 简介:你好!我的孩子今年7岁,学琴已经一年多了。和与他一起学琴的同学相比,老师说他的接受能力不算差,平时表现的智商也不低。可是他就是很不刻苦,不爱练琴。每次练琴都要大人费挺大的精力才能勉强完成。如果遇到比较难的作品,若没有家长陪练,他肯定就放弃不弹了,他总是这样没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并没有期待他能学成什么家,只想通过这个学习培养孩子的意志与毅力,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你看是什么原因?

  • 标签: 钢琴学习 意志力培养 儿童 学习兴趣
  • 简介:音准是音乐中的重要问题,合奏中的音准尤为重要。圆号音准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逐一解决才能在合奏中和其他声部统一起采。我们不但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听觉,还要了解圆号的构造和演奏技巧带来的音准问题,并且需要更多的合奏经验才能在实际演奏中更好把握音准。

  • 标签: 圆号 音准 拍音 律学 合奏 音乐听觉
  • 简介:音律是音乐的基底,它作用的天籁、籁、人籁三个世界,既是音乐性质和层次的三种分类,也是音律作用的三种不同音乐的表现样态。音律作用的天籁世界是泛音自然美的世界,它是宇宙永恒的自然秩序,它使音乐内蕴了简单性、和谐性、共振性、柔和性审美特质。音律作用的籁世界是独特的异域美的世界。在自然律素构成的大块地域的音律形态中,使中西音乐从基底上有了分野;在各地方小块地域的特性音高形态中,形成了五光十色的音律样态,它是世界音乐形成色彩斑斓的根本。音律作用的人籁世界是数理人工美的世界,是音高体系及其乐音运动的人工数理规范。它既表现了音律的绝对精确与相对自由,数理结构与审美功能的对立统一,也显现了无数人为音律基底功能在优秀音乐作品的作用。以此三方面的音律作用,对"律学无用论"的想法和言论予以回答。

  • 标签: 音律 作用 天籁 地籁 人籁
  • 简介:7月21日,麻花喜剧《李茶的姑妈》在辽宁大剧院爆笑上演,在狂笑了两个多小时后,随着演员谢幕,整个人也冷静了下来,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姑妈’和一鸡毛"。那是2011年,高晓松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时的我心情澎湃、热血沸腾,恨不得整个牌子挂在胸前;2016年3月,一首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歌刷爆了朋友圈。五年过去了,这碗鸡汤又来了,好像还加了不少的糖,让人甜到忧伤,可是实在喝不下去了。所以我庆幸《李茶的姑妈》来了,黄沧海来了。

  • 标签: 一地鸡毛 高晓松 朋友圈 圈里 活下去 宋丹丹
  • 简介:5月23日晚,2017“第五届天津五月音乐节”的重磅大戏——普契尼经典歌剧《图兰朵》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成功上演。我院院领导与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我院师生以及热爱歌剧艺术的乐友们一同观看了演出。此次歌剧的主要演员、幕后工作组都由天津音乐学院师生担纲,同时也得到了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的鼎力支持。三个优秀团队联合完成了本次歌剧演出,让《图兰朵》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 标签: 天津音乐学院 《图兰朵》 中央歌剧院 经典歌剧 音乐节 成功
  • 简介:作为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的文化样式,仪式音乐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表现出丰富的时间观念与时间形态,它与其他乐种一道塑造、影响、维护了中国人的艺术形态与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宫廷仪式音乐的展示形成了一种由"岁时节日"和"仪式过程"及其内在节奏所组成的时间结构。这一结构的存在,为仪式音乐时间维度的考量,留出了解读的空间。本文以宋代宫廷仪式音乐为案例,试图从岁时节日、仪式过程两个层面,探讨古代仪式音乐的时间形态与社会效力。

  • 标签: 古代仪式音乐 岁时节日 时间结构 社会秩序 时间差序
  • 简介:贝多芬1804年创作的声乐套曲《盖勒特圣歌六首》,可视为西方近代艺术歌曲的滥觞。文章选取其中的第一分曲《祈祷》作为研究对象,并从歌词意境、音乐结构分析入手,继而将其置放于贝多芬其时的生活际遇与个体精神状态这一现实背景中,从而揭示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并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作曲家在海利根施塔特精神危机后的某一心灵侧面。

  • 标签: 贝多芬 艺术歌曲《祈祷》 音乐形态 情感内涵
  • 简介:艺术创作的流派与作家群体的形成,是某种艺术繁荣兴旺与发展成熟的标志,而艺术风格流派的多样化,作家群体不同的艺术创作特征的争奇斗艳,又将艺术事业的发展推向峰巅。所以,这一问题的探索与研讨,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指导艺术创作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家在熟悉生活、继承前人艺术遗产的基础上,艺术创作的结构、语言,手法等逐渐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或称之为艺术个性。这种艺术个性在其一系列作品中反复呈现,成为创作上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而同一时代中,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与风格相近或类似的艺术家组成的艺术派别,

  • 标签: 艺术创作 艺术主张 系列作品 艺术个性 艺术风格 作家群体
  • 简介:二簧腔是京剧唱腔的两种主要腔调之一(另一种是西皮腔),它与由其衍生的"反二簧腔"一起,对京剧唱腔的特点及其音乐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二簧"一词的具体涵义还缺乏了解,对二簧腔形成地探讨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笔者经研究发现:"二簧"之初义是指两根弦的胡琴."二簧腔"早期是清乾隆年间十分流行的"胡琴腔"的别名.今存京剧等剧种中的板腔体二簧腔不同于乾隆年间的"二簧腔".我们对京剧中所唱的二簧腔形成的探讨不应囿于今天的行政区划,而应联系京剧的传统演唱语音、有关的史料记载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方言语音探讨其形成.种种迹象表明,二簧腔可能形成于以鄂东北为中心的"楚语"方言区.

  • 标签: 二簧腔 京剧 唱腔 “二簧”
  • 简介:<正>关于民族音乐研究所过去工作的情形和现在的跃进计划,以及它在几年中间所曾获得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李元庆同志在昨日上午已代表我们做过比较全面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我仅代表个人,将自己对于这次座谈会的感想和我所定的个人跃进计划,向同志们作一次彙报,希望同志们予以指教。15日上午欧阳院长的报告,提出了有关艺术研究的重要原则,又提出了十四项研究重点,对我有很大启发;我表示衷心的拥护。张庚院长、李伯钊院长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

  • 标签: 力量 社会主义 文化部 研究重点 艺术研究 推动
  • 简介:歌谣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用歌谣来宣传革命道理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因而革命者把千古传唱、遍及壮乡瑶寨的民歌赋予了革命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民众性和地方色彩、强烈的宣传性和革命气势、鲜明的即兴性和民歌韵味的革命歌谣披着赤色的火焰,飞遍左江的大小河流,传遍桂西南的崇山密林。红色歌谣激起的是万丈的革命热情,给予左江人民的是无尽的斗争力量。

  • 标签: 左江革命根据地 红色歌谣 艺术特征
  • 简介:问:老师您好!我的小孩今年7岁,我发现他在弹奏时遇到黑键手位就会猛然前后移动,请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解决呢?

  • 标签: 手位 弹奏 老师
  • 简介:吴区域,包括现今的江苏南部、浙江和上海讲吴语的范围.位于长江下游.著名的湖泊河流有大湖、大运河、钱塘江、吴淞江、黄埔江贯通苏、浙、沪及江南各县,素有水乡泽国之美称.自古以来,吴人民依靠舟船为生的人数极多.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吴以船为家,以鱼为食.”舟船对吴的整个经济生产起着极大的作用.舟船的生产功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运输工具.吴区域水产丰富,江湖河海中生产的鱼虾蚌蟹类要靠舟船捕捞和采集、运输.陆主产的蔬菜瓜果、蚕桑丝绸、衣着食物等生活用品,也都需要舟船运送至四面八方.其二是用作交通工具.《吴越春秋》中记有“水行之处,以船为本,以楫为马.”《越绝书》称:“吴国不可一日废舟楫.”水区人民买卖交易,走亲访友,婚丧嫁娶全靠舟楫.江南水乡无处无舟,日与船处,舟楫是吴人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山歌 月子弯弯 民间文艺 长篇叙事吴歌 冯梦龙 《汉书·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