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张庚先生的"剧诗"说已为戏曲界很多同志所重视,剧诗说确实是张庚先生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但我在反复学习张庚戏曲理论的过程中,体会到戏曲综合论是他戏曲理论的基础。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论述的人还不多。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就教于各位师友。

  • 标签: 戏曲创作 戏曲理论 重要理论观点 戏曲史 剧诗 戏曲研究
  • 简介:近来讲授《中国文化史论》及《中国戏曲述要》,拐弯抹角地便扯到了戏曲现状和戏曲未来等“圈子里”的问题,于是便拟出了“戏曲现状思考与未来戏曲构建”这样的题目讲给学生听.现将讲义中的这部分抄录出来,再饶舌于方家和同仁.隔水问樵,以求垂指津梁.庄周云“言而非道”,其实骨子里是怕“有成与亏”而招来兴师以问的;不过苏子有“姑妄言鬼”之说,韩非子尚有“画鬼易”之论,因此“姑妄言之供一笑”似无大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曲革命 现代文化 姑妄言 戏曲发展 现状思考
  • 简介:教学理念温州是我国古南戏的故乡,那里盛开着一朵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戏曲之花——瓯剧,也称“温州乱弹”。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乱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瓯剧不仅剧目丰富,音乐多样,而且在表演上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曾有过瓯戏班子每到一处,便“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尽扶童携伴

  • 标签: 孩子们走进 引导孩子们 走进戏曲
  • 简介:<正>凡是接触过戏曲音乐的人,都不免会为这样的问题困惑过、思索过:一个剧种,只有几个有限的曲调,怎么能够表现多种多样的剧中人物性格?这些曲调看来十分简单,但用来表达复杂的戏剧故事;又怎么会那样激动人心,叫人百听不厌?从专业音乐创作的角度看来,这种现象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戏曲音乐传统的创作方式和演变方式。对于这种传统,我们到底应给予怎样的美学估价,又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历来就有两种全然相反的评价。一种认为:戏曲音乐是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的音乐。既然它不管演什么戏、表现什么人物,总是那几个现成的曲调套来套去,就象万金油一样,足见它是不可能表现什么性

  • 标签: 戏曲音乐 音乐形象 人物形象 典型形象 一曲多用 创作方式
  • 简介:<正>继韩再芬表演艺术研讨会和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之后,戏曲研究所在近期又举行了两次学术讲座。2004年3月18日,国际戏剧学者威尔玛·索特应邀到戏曲研究所做了精彩的讲座。威尔玛·索特先生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国际戏剧研究联合会主席,不仅在瑞典文化界相当有名,也是当今知名的国际戏剧学者之一,主要从事戏剧接受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威尔玛·索特开始关注"剧场事件"理论观念的研究,这次来戏研所所作的讲座《从西方学者对戏剧作为艺术的转变

  • 标签: 戏曲创作 韩再芬 学术讲座 戏曲研究 学术思想研讨会 尔玛
  • 简介:<正>前言我国最早的中文日报,是清咸丰八年(1858)创刊于香港的《中外新报》(《孖刺报》之中文版),其次是同治元年(1862)创刊于上海的《上海新报》(《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的中文版),同治三、四年间(1864—1865)在香港创刊的《华字日报》(《德臣报》DailyPress的中文版),接着,便是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

  • 标签: 《申报》 孖刺报 字林西报 光绪元年 DAILY 光绪二十六年
  • 简介: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叙事文体样式,中国戏曲十分注重叙事的技巧和策略,尤其表现在对叙事'艺趣'的精心构制上,因为这一核心观念体现着中国戏曲的叙事智慧和叙事逻辑。在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提出'艺趣'这一审美概念的,当推元代的著名剧评家钟嗣成。钟嗣成在其扛鼎之作《录鬼簿》中,以肯定杂剧家

  • 标签: 中国戏曲叙事 叙事逻辑
  • 简介:中国戏曲学会于1987年4月28日在北京成立。它是戏曲研究工作者自愿参加的学术性群众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各方面研究力量,开展学术活动,加强戏曲理论建设,推动戏曲更好地和新时代结合。学会由张庚任会长,副会长为马少波、冯其庸、刘厚生、陈恭敏、赵寻、俞琳、郭汉城、徐朔方、徐晓钟、袁雪芬、薛若琳。

  • 标签: 戏曲学会 袁雪芬 陈恭敏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郭汉城
  • 简介:戏曲身段动作具有多层次、多类型、多形态的表演特征,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最强有力的表现手段。戏曲运用身段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强调人物个性,身段与行当,身段与人物,身段与性格是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关系。性格是身段动作的基点,身段动作又是性格特征的外显形式。以“人”为核心的戏曲身段,具有“动作追随人物、动作服从行当、动作对应性格、动作配合唱念”的表演功能。这里将戏曲身段依据其动作功能和动作技能划分为七种类型,功能类动作中包括表述性动作、表意性动作、表情性动作、表态性动作;技能类动作中包括主体动作、装饰动作、技术动作。对身段动作分类,目的是使创作者明确思路,优选表现形式;使表演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 标签: 表述性动作 表意性动作 表情性动作 表态性动作 装饰动作
  • 简介:<正>对不少戏曲研究者及爱好者来说,傅惜华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说熟悉,是因为其戏曲著作广为流传,早已成为研究者案头必备的权威参考书目,在学界享有良好的口碑;说陌生,是因为不少学人对傅惜华本人的生平经历、治学特色等相关情况了解甚少。近年来,随着新旧世纪的更迭,学术史研

  • 标签: 戏曲研究 戏曲家 生平经历 元代杂剧全目 皮黄剧 藏曲
  • 简介:本文是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先生2017年11月15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八期上的讲座实录。陈智林先生介绍了戏曲的起源及表演体系,并通过中国戏曲与中医、诗词、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间同根同源的关系,对中国文化内涵以及提升文化自信进行了解读。

  • 标签: 中国乐派 中国戏曲 文化自信 同根同源
  • 简介:程式思维是在想象的基础上,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借助于戏曲程式及其构成规律,把握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程式思维是戏曲导演创造戏曲舞台形象的特殊思维能力.戏曲导演运用程式思维把生活素材和其他艺术素材加工、改造成戏曲的程式语汇.因而,程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思维.程式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是:虚拟性意象性和节律性.

  • 标签: 程式思维 虚拟性 意象性 节律性
  • 简介:戏曲音乐中的彩腔,手法多样,千姿百态,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它在戏曲创腔过程中,已成为创腔者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的创腔技法.可以说,一段唱腔若少了彩腔,这段唱腔的成功率也许就会下降.何谓彩腔,画龙点睛之腔,神来之"笔"之腔,异峰突起之腔,高潮叠起之腔,"一腔定太平"(戏曲行话,即征服观众之意)之腔,一言以蔽之:精彩之腔.

  • 标签: 彩腔 戏曲音乐 唱腔 多样 观众 技法
  • 简介:中国戏曲学院建校45周年之际,李鹏总理为其题词是:“献身戏曲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我想,这不仅是对中国戏曲学院教职工的希望,更是对全国戏曲教育工作者的企盼!这个题词很好,但真正做到就非易事了.近日翻阅本年7月6日文汇报,有篇介绍上海市戏曲学校新任校长王梦云的文章,读后令人欣慰!王梦云是五十年代中国戏曲学校的毕业生,是当今老旦演员中的佼佼者,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她能够舍弃舞台,走向教坛,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上任之后,她能够以校为家,事必躬亲,关心学生,抓住教学的关键,聘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等等,又都表现了一种为戏曲教育事业献身实干的精神.

  • 标签: 戏曲教育 中国戏曲 献身精神 京剧表演艺术 新任校长 奉献精神
  • 简介:八十年代以来,振兴戏曲的呼声一度十分响亮。正是这种呼声,引起了理论界,文化界对戏曲的关注。除了在理论上深入研究这门独特的艺术,努力寻求它与现代社会的连结点外,各种形式的汇演、比赛、评奖活动也十分活跃,十分引人注目。从"梅花

  • 标签: 戏曲演出 中国戏曲 理论与实践 艺术形式 现代社会 思考
  • 简介:中国戏曲是“晚熟”的艺术,从萌发到定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结戏曲形成前期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发现:从歌舞向戏曲嬗变的过程呈现出双层轨迹,轨迹之一是“歌舞——大曲”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综合一分化一再综合”的过程,它彰显了歌舞大曲对戏曲音乐体制的全面构建。轨迹之二是“歌舞——歌舞戏”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不断继承合理内核,替换非戏剧性要素的过程。

  • 标签: 音乐要素 戏曲 嬗变 音乐构建
  • 简介:从1979年的《一包蜜》到2001年的《铡刀下的红梅》,余笑予在二十二年的时间里,涉猎了包括京剧、楚剧、汉剧、北京曲剧、沪剧、黄梅戏、花鼓戏、豫剧、桂剧、淮剧、粤剧等在内的全国十余个剧种,共导演了32部戏曲作品,他导演的戏曲多次荣获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他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导演奖,他指导的戏曲演员共十余人

  • 标签: 余笑予戏曲
  • 简介:宫廷中的戏曲演出是宫廷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两朝的戏曲演出有一定的延续性,二者无论是在演剧管理机构、演出人员构成以及演出的形式和剧目等方面都有相似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标签: 戏曲演出 宫廷 明清 文化活动 管理机构 人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