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前身系原福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筹建于1954年。1956年建成投产.960年7月更名为福州市自来水公司。1996年4月升格为福州市自来水总公司),2009年1月根据福州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经改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后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 标签: 自来水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简介 福州市 法人治理结构 自来水公司
  • 简介:本文以1997年至200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招股上市的267家公司为样本,对企业股份制改制过程中大股东操纵资产评估的动机和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一)控股股东有动机操纵评估结果,在改制时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比例的股份,实现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股份制改制前大股东完全控股的公司,由于没有制衡股东的约束,控股股东具有更强的动机和能力来操纵评估结果。大股东完全控股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的非正常评估增值率高于其他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二)由于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大股东以较小的资产投入获得了较大的股份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水准。非正常评估增值率越高的上市公司,其未来会计业绩和回报率业绩均显著差于其他上市公司。本文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在改制过程中存在通过资产评估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

  • 标签: 资产评估 非正常资产评估增值率 经济后果
  • 简介:目前学者们对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前的困境预测上,而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如何恢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2005—2009年国内被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研究样本分为逐渐走出财务困境的公司(一类公司)和一直处于财务困境中的公司(二类公司),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管理层持股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这两类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之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对困境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处于不同的财务情况下,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公司逐渐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公司逐渐摆脱财务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时的公司治理关键在于股权集中度,大股东在公司摆脱财务困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财务困境恢复 公司治理 股权集中度
  • 简介:宁夏石油公司自1998年6月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后,无论从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财务运行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1999年中油集团公司做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实行了内部重组,从资产、组织机构和人员等方面进行了大的分离重组工作,达到了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关停低效、负效项目,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的目的,改制后的石油集团公司基本形成了“上下油、内外贸、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建立起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国际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行政性的行业管理向适应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增强了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 标签: 宁夏石油销售公司 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 预算管理 体制创新
  • 简介:利用数量技术方法构建了新兴产业市场脆弱性模型,并且用Matlab软件模拟了市场脆弱性演化趋势,利用文献法总结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量方法和成因,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市场脆弱性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双视角分析了无锡尚德破产重组的原因。研究得出:新兴产业市场存在市场脆弱性问题,它受政策、偏好和技术三因素的影响显著;当前,新兴产业处于发展阶段,新兴产业的企业应该具备动态竞争能力,不宜采用规模化和成本化战略,宜采用专业化、小规模和差异化的柔性战略;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让企业决策偏离对市场脆弱性的客观认识,从而导致企业在决策中采取更冒险的决策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脆弱性和管理者过度自信最终导致了无锡尚德的失败。最后,给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 标签: 新兴产业 市场脆弱性 过度自信 管理者
  • 简介: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是投资者,债权人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可公开获得的财务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通过试验1,260种变量组合,我们发现负债一权益比,应收财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和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有着显著的预示效应。就判别正确率而言,本研究所发现的最优模型能够从上一年ROE公告小于5%的上市公司中预测出73.68%的下一年会进入ST板块的公司,总体判别正确率为78.24%。

  • 标签: 财务困境 预测 多元逻辑回归 交互检验 判别正确率 中国
  • 简介:美国会计准则曾被认为是最具体、最完善的。但安然案发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反思美国的会计准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就其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应制定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并采取了具体的行动。自1998年开始,我国环账准备计提有关准则由规则导向转变为原则导向,本文研究坏账准备准则变化前后上市公司利用坏帐准备利润操纵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转型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更容易利用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所赋予的职业判断的空间来操纵利润;而针对规则导向会计准则规定本身而言,公司难于利用其来操纵利润。

  • 标签: 坏账准备 上市公司 利润操纵 中国 会计准则 规则导向
  • 简介:崔学刚的论文“大股东变更、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下简称崔文),以1997—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大股东变更前的股权结构以及变更后的公司治理的改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者发现,大股东变更前目标公司的国家股比例,收购方是否是民营企业、大股东变更后半年内董事长变更等对大股东变更后公司绩效的改善都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绩效 流通模式
  • 简介:<正>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我市市政府常务会议作出的:“把股份制企业的审计作为审计工作抓的重点之一”的决定,去年我局统一组织领导,由一名局长负责,从全市审计机关抽出人员组成审计组,分别对我市的八家股份制试点企业进行了全面审计,同时对18家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审计调查。

  • 标签: 股份制企业 审计机关 国有企业改制 试点企业 审计调查 常务会议
  • 简介:随着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和演进,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这对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什么因素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通过借鉴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的三类动机: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收益和管理层能力信号传递,并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 标签: 业绩预告 管理层盈余预测 自愿信息披露动机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研究推崇英美模式,而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开始反思英美模式的不足,并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治理模式。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司治理研究的进程,然后比较说明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最后指出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国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标签: 经济危机 中国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 简介:本文根据历史数据.总结和汇报了我国上市公司1992年到2004年闻的盈利状况。我们发现,平均来讲,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在这一时间段内有显著的下降;公司上市后的业绩也呈下滑迹象;同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着较强的均值回归特性。

  • 标签: 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 股票市场改革
  • 简介:随着股权激励在中国不断的发展,股权激励的一些负面效应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股权激励的作用。文章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模式
  • 简介:Givoly和Hayn(2000)发现1950年以来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应计持续下滑,并将此归因于稳健性的提高。本文将其主要方法拓展到中国资本市场,发现1998年后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应计也大幅下滑,但采用Basu模型却发现稳健性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发现IPO后公司的会计应计在大幅下滑,而控制了IPO公司的影响后,上市公司整体并没有表现出会计应计下滑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出的会计应计下滑只不过是带着面纱的IPO后会计应计下滑。

  • 标签: 会计应计 时间序列趋势 稳健性 IPO
  • 简介:本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了"特别处理"(ST)的上市公司之所以进入"戴帽"行列的主要因素,并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我们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成长性、营运能力、资产规模,以及前期利润等因素对于公司是否进入"ST"具有决定和预测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减值准备政策的出台并没有改变特别处理公司的属性,而是导致了普遍的特别处理公司的"洗大澡"(Bigbath)现象。

  • 标签: 特别处理 财务困境 生存分析
  • 简介:执行《公司法》大大降低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门槛。本文以投资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负临界点展开分析,依照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法,寻求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法。

  • 标签: 公司法 自然人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