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自鲁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鲁山畜牧局收集2011-2019年人畜布病监测数据,对布病的血清学、病原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9年共调查高危人群15 943人,血清学检测10 834人,阳性检出率为23.11%(2 504/10 834)。其中,2013年布病血清阳性检出率快速增高,2016年后呈下降趋势;男性阳性检出率为25.87%(1 593/6 157),女性为19.48%(911/4 677);年龄主要集中在40~< 70岁,占70.45%(1 764/2 504);各职业中农民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5.97%(2 242/8 634)。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3、27.855、257.412,P均< 0.01)。共分离培养急性期布病病例血样578份,检出布鲁氏菌215株,阳性检出率为37.20%。结论平顶山市鲁山人间布病的高危人群主要为从事养殖业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建议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监测 血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青海省治多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依据青海省治多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历史流行情况,选择3个乡(镇)的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及僧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宣传,并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举办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前后对目标人群(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及僧侣)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评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后分别调查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僧侣86、40、42、20人,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僧侣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7.98%(227/258)、96.67%(116/120)、81.75%(103/126)、83.33%(50/60),较干预前[38.38%(76/198)、83.33%(100/120)、15.45%(19/123)、28.89%(13/45)]均提高(P均< 0.05);干预后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僧侣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4.42%(128/172)、72.50%(58/80)、52.38%(44/84)、60.00%(24/40),较干预前[14.39%(19/132)、38.75%(31/80)、3.66%(3/82)、0(0/28)]均提高(P均< 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当地居民的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饮茶习惯,对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氟中毒 砖茶 健康教育 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8年与2020年新疆墨玉维吾尔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和2020年分别抽取新疆墨玉5 211例和5 207例维吾尔族居民,使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文化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以及3个方面(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的健康素养水平。采用χ²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新疆墨玉维吾尔族居民总体及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2018年(总体8.10%比5.07%,健康知识与理念9.99%比7.6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6.88%比5.33%,健康技能40.12%比30.22%)(均P<0.05)。2018年6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26.42%)、基本医疗素养(14.14%)、健康信息素养(13.38%)、科学健康观(10.17%)、传染病防治素养(8.96%)、慢性病防治素养(5.57%);2020年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36.09%)、基本医疗素养(24.08%)、健康信息素养(20.47%)、传染病防治素养(15.19%)、科学健康观(13.85%)、慢性病防治素养(10.10%),均高于2018年(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区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2020年新疆墨玉维吾尔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2018年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低收入者、商业人员及职员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慢性病防治素养、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领域。

  • 标签: 健康素养 维吾尔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美姑住院孕产妇乙肝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和2020年美姑人民医院住院孕产妇的数据,分析乙肝检出情况。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住院孕产妇共7 774人,乙肝检出率为7.53%。2018年的住院孕产妇3 400人,乙肝检出率为9.7%;2020年4 373人,检出率下降为5.8%;检出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2999,P<0.01)。年龄<20、20~、彝族、农民、精准扶贫、医疗保险、丙肝阴性者、梅毒阴性者、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的乙肝检出率均呈2020低于2018年的特点,年龄40~的乙肝检出率呈2020高于2018年的特点,且上述人口特征的乙肝检出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人口特征的乙肝检出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阳性的住院孕产妇检出乙肝的可能性更高(OR=2.128,P<0.01),2020年住院孕产妇检出乙肝的可能性更低(OR=0.583,P<0.01)。结论与2018年相比,2020年凉山州美姑住院孕产妇乙肝检出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须继续针对这一群体开展规范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 标签: 乙肝 孕产妇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象山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性行为特征,为调整和优化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9年4—9月通过社工招募在象山县内进行社区戒毒康复的吸毒者开展问卷调查,共计502人,并分析他们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等。结果本次调查发现吸毒者以滥用新型毒品为主,共计436人(86.85%),滥用传统毒品55人(10.96%),混合使用11人(2.19%)。男性411人,女性91人,>30~40岁人数居多(239人),以单身和初中文化程度居多(56.77%和57.37%),不同毒品吸食者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94、9.749和15.639,P均<0.05)。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4.86%(426/502),不同毒品吸食者知识知晓率、最近一年吸毒后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服务的比例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2、6.130和7.429,P均<0.05),其中新型毒品滥用者最近一次吸毒后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仅16.54%(21/127)。结论象山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以中青年男性、吸食新型毒品为主,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应根据不同毒品吸食人员的特征开展毒品及艾滋病危害的教育,对吸毒者尤其是新型毒品滥用者的高危行为进行干预。

  • 标签: 吸毒人群 艾滋病 知识 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技术在我国西部4的实施现状。方法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新生儿安全项目”的18个项目中,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和青海省各抽取1个项目(分别为隆德、晴隆、通江和同仁),再从每随机抽取1~2所县级助产机构作为研究单位,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开展现场调查。通过产妇及其新生儿问卷调查获得项目EENC核心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通过医务人员焦点小组座谈和产妇个人深入访谈获得不同参与者对EENC的体验、态度和需求。分别采用SAS 9.4和NVivo 12.0软件对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分析。用混合方法研究整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结果4个共收集599对产妇及其新生儿有效问卷信息,共访谈45位医务人员和15位产妇。皮肤接触(skin to skin contact,SSC)持续时间≥90 min的实施比例在贵州省晴隆最高(90.0%,95%CI:85.2%~94.8%),其次为四川省通江(83.6%,95%CI:77.7%~89.5%)。青海省同仁的早开奶率最高(99.3%,95%CI:97.8%~100.0%)。产妇对SSC的积极体验主要体现在幸福感提升和早期母乳喂养促进等方面。脐带断端不消毒、新生儿眼部护理和维生素K1注射在4个项目推广均比较顺利,措施逐渐常态化。但部分受访者尚未完全认可SSC和脐带断端不消毒的处理方式。结论EENC核心干预措施在项目地区得到了有效落实,但部分医务人员和产妇对个别推荐措施尚存顾虑。应进一步加强对EENC的理念宣传和培训,促进EENC在全国的推广。

  • 标签: 婴儿护理 婴儿,新生 调查和问卷 研究方法 卫生保健质量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岱山工业园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特征及病毒基因序列,为当地HFRS防控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中的个案调查表,对涉疫工业园内HFRS报告病例开展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和同生活环境内人群、宿主动物的血清样本,进行汉坦病毒抗体或核酸检测以及M、S基因的扩增与序列测定,应用MEGAX 10.1.8软件构建M、S基因种系进化树,进行病毒基因分型及进化分析。结果共报告HFRS确诊病例3例,均为涉疫工业园工人,男性,在园区生活半年以上,无HFRS疫苗接种史;工业园宿舍和食堂均无防鼠设施,生活物品摆放杂乱,可见鼠类及其排泄物;共在病例同生活环境内捕获宿主动物38只,均为褐家鼠。3例HFRS报告病例均为轻症,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乏力为主;病例血清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均为阳性(3/3),同生活环境人群均为阴性(100.0%,100/100)。共有2例HFRS病例和4只褐家鼠血清样本核酸检测阳性,均为SEOV型汉坦病毒;6份阳性血清样本的M基因片段同源性为100.0%,与河北分离株Rod/2012/QHD/4/Gc、浙江瑞安分离株RuianRn180的亲缘关系最近;S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6% ~ 99.8%,与江西分离株JiangxiXinjianRn-09-2011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该工业园内HFRS疫情是由SEOV型汉坦病毒经褐家鼠向人传播引起的;生活环境卫生恶劣、人员卫生习惯差、未接种疫苗与HFRS发病均存在一定关系;主要流行毒株表现高度同源性和地理聚集现象。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流行特征 分子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理管理者建立护士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月1—30日,以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医院中的3家医院(A、B、C)的临床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中国注册护士能力评价量表调查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为83.3%。结果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医院130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31.20±31.61)分,最低33分,最高21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因素中,B医院在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临床护理维度、教育与咨询维度以及核心能力总分均高于A医院,C医院在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和教育与咨询维度的得分高于A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工方式因素中,临时工各个维度以及核心能力总分均低于正式在编与合同工,正式在编的护士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人际关系维度、法律与伦理实践维度的得分以及能力总分均低于合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科室因素方面,儿科病房专业发展维度的得分低于除内科病房以外的其他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工方式及科室进入了护士核心能力总分的回归方程,2个影响因素可解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总变异的22.5%。结论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具备一定的胜任护理工作能力,医院、用工方式及科室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管理者需提高对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关注度,更新、完善培养方案,全面提升护士核心能力。

  • 标签: 护士 核心能力 影响因素 贫困县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滨海社区体检人群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参与滨海县政府开展的免费全民健康体检项目且年龄≥18周岁的人群,分析CR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CR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95 541名居民最终完成人口学登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年龄为(55.34±15.12)岁,男性190 258人(48.1%)。该地区成年人群CRI的粗患病率为2.04%(8 065/395 541,95%CI 2.00%~2.08%),年龄、性别标准化CRI的患病率为1.22%(95%CI 1.18%~1.25%),女性年龄标准化患病率[1.47%(4 676/205 283,95%CI 1.42%~1.52%)]高于男性[0.95%(3 389/190 258,95%CI 0.91%~1.00%)]。CRI的患病风险与年龄呈强烈的正相关(每增加10岁,OR=2.449,95%CI 2.402~2.497)。与<30岁人群相比,60~69岁、70~79岁和≥80岁人群发生CRI的OR分别达到3.827(95%CI 3.010~4.864)、12.004(95%CI 9.457~15.239)和44.636(95%CI 35.187~56.622)。女性(OR=1.142,95%CI 1.083~1.203)、收缩压增加(每增加10 mmHg,OR=1.062,95%CI 1.048~1.076)、心率增加(每增加10次/min,OR=1.071,95%CI 1.044~1.098)、三酰甘油增加(每增加1.33 mmol/L,OR=1.140,95%CI 1.119~1.162)、空腹血糖升高(5.6~6.9 mmol/L/<5.6 mmol/L,OR=1.158,95%CI 1.086~1.233;≥7 mmol/L/<5.6 mmol/L,OR=1.387,95%CI 1.296~1.484)及中心性肥胖(OR=1.126,95%CI 1.068~1.187)均是CR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江苏省滨海年龄及性别标准化CRI的患病率为1.22%。老龄、女性、中心性肥胖及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收缩压、心率增高均是CRI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患病率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为深化医共体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临沧市M2016年至2019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数据,采用基于间断时间序列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医共体改革前后该县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县级医院出院人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月减少25.996人;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90.931元、50.014元和1.528元。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改革后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31.191元、38.678元和0.085元。医共体外医保基金流向呈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后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长33.005元,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加4.896元。结论M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仍需进一步管控,应强化顶层设计和龙头医院引领作用,探索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区域信息化平台,规范双向转诊制度和加强监管等。

  • 标签: 县域医共体 医保基金 支出指标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强化干预措施对HIV感染单阳家庭(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将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7个乡镇按照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状况匹配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该乡镇内所有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到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开展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第6个月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和随访,对2组单阳家庭夫妻双方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评价强化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99户单阳家庭(强化干预组393户和常规干预组506户),随访806户(强化干预组349户和常规干预组457户)。与常规干预措施相比,强化干预措施未能提高阴性配偶对每个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P>0.05),但能够提高其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β=1.40,P=0.008);与常规干预措施相比,强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单阳家庭配偶间性行为频次(β=-0.73,P=0.021),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β=0.19,P=0.007),但并未降低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率(β=-0.61,OR=0.55,95%CI:0.18~1.66,P=0.294)。结论强化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艾滋病认知水平,促进其采取安全性行为措施,但未能降低阴性配偶的HIV抗体阳转率。需要进一步增加干预措施实施以及随访的时长来客观评价强化干预的效果。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单阳家庭 评价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我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选取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点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作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示范区管理信息系统开展2020年区/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调查,分析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和配置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城乡间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东、中和西部不同区域间差异;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评价配置的均衡性。结果共调查678个区/,664个区/完成有效应答,有效应答率97.9%,其中区/疾控机构的设置率为98.34%(653/664),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科室的设置率为96.02%(627/653)。627个设置慢性病防控科室的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专职技术人员配置的中位数为4人,其中示范区(4人)高于非示范区(3人),东部(5人)高于中部(4人)和西部(4人),城市(4人)高于农村(4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配置率为0.71人/10万,其中示范区(0.73人/10万)高于非示范区(0.67人/10万),西部(0.82人/10万)高于中部(0.71人/10万)和东部(0.67人/10万),农村(0.77人/10万)高于城市(0.68人/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人口规模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352 9;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东、中和西部不同区域,城乡的总泰尔指数分别为0.067 8、0.076 3和0.000 2,组内贡献分别达97.35%、99.52%和98.80%。结论2020年我国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相对均衡,配置数量仍存在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城乡、区域差异。

  • 标签: 慢性病 预防与控制 人力资源 资源配置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宣传干预前、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农民养殖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变化。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淳化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较多的10个乡镇,每个乡镇优先选取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行政村进行调查,每个行政村至少调查20名年龄为20岁及以上的农民养殖户,调查人数不足时在该乡镇养殖户较多的其他行政村进行补充调查。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布病防控相关知识和相关防护行为。基线调查结束后,在纳入调查对象的行政村开展为期6个月的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比较宣传干预前、后的布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评估宣传干预效果。结果宣传干预后,共调查农民养殖户240人,布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人数为176人,总体知晓率为73.33%(176/240),明显高于宣传干预前(57.50%,11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21,P = 0.005)。宣传干预后,农民养殖户对"牛羊能给人传染疾病吗"和"你是否知道牛羊要经过检疫合格才能购买"的知晓率均较高,分别为95.83%(230/240)和95.00%(228/240),与宣传干预前[71.50%(143/200)和51.00%(102/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04、112.64,P均< 0.001);对"布病怎样由牲畜传染给人"的知晓率最低,为53.33%(128/240),与宣传干预前(49.00%,98/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2,P = 0.370)。结论宣传干预后,淳化农民养殖户布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单项问题知晓率仍偏低,建议加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知识 行为 宣传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出露面积约158km2。本文依托于黑龙江1∶5万二根河等三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大兴安岭呼玛二根河地区晚上那晚三叠世花岗岩的岩石及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及时代归属。

  • 标签: 大兴安岭呼玛县二根河地区 晚三叠世花岗岩 成因类型 时代归属
  • 简介:摘要研究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西部,出露面积约21km2。本文依托于黑龙江1∶5万东马扎尔河等三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大兴安岭漠河门都里河地区中二叠世花岗岩的岩石及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及时代归属。

  • 标签: 大兴安岭漠河县门都里河地区 中二叠世花岗岩 成因类型 时代归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8年浙江省象山≥50岁人群艾滋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中国CDC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4—2018年象山年龄≥50岁HIV/AIDS报告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结果2014—2018年象山共报告≥50岁艾滋病病例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1/10万,5年间该年龄组病例的构成比和年均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3.369和18.125,P均<0.01),男女性别比为3.12∶1,60~69岁组病例占45.76%,小学文化占71.19%,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占88.14%。64.41%的患者通过医疗就诊发现,5年间该年龄组的晚发现比例为35.59%,晚发现比例逐年下降(χ2趋势=4.862,P<0.05)。结论≥50岁人群艾滋病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有必要在老年群体中加大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力度,加强HIV抗体检测。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老年人 发病趋势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死亡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可持续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2019年布拖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与死亡者基本和随访信息,按病例数2倍抽样组成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为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3 355例,死亡组1 179例,对照组共2 176例。其中,30~49岁占81.34%,男性占69.09%,彝族占99.55%,已婚或同居占91.1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5.77%,农民占88.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死亡风险因素中,年龄≥50岁是18~29岁的5.08倍(95%CI:3.05~8.48)、女性是男性的0.70倍(95%CI:0.52~0.94)、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是异性性传播途径的1.43倍(95%CI:1.06~1.91)、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350个/µl是CD4<200个/µl的0.38倍(95%CI:0.30~0.48)、最近1次使用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方案的0.04倍(95%CI:0.01~0.18)、耐药是不耐药的3.40倍(95%CI:2.13~5.42),无病毒载量结果且未做耐药检测是不耐药的12.98倍(95%CI:10.28~16.40)。结论年龄、性别、传播途径、治疗前CD4、最近1次抗病毒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检测情况是布拖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死亡影响因素。应扩大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覆盖面,科学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开展依从性教育和医务人员培训,降低抗病毒治疗HIV/AIDS死亡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死亡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