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裁判要旨】寻衅滋事过程中致人轻伤的,按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来处理,定寻衅滋事罪;致人重伤或死亡的,依据故意的内容及其他情节,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在客观方面允许各个犯罪人有不同分工.起不同的作用;在主观方面允许存在概括的、大致的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实行“一人使犯罪既遂,则共犯整体既遂”的原则.各个犯罪人应对共同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 标签: 寻衅滋事罪 共同犯罪行为 故意伤害罪 伤亡 犯罪既遂 故意杀人罪
  • 简介:近年来,时有被害人或者见义勇为者(以下简称驾车抓捕者)在驾车(汽车或者摩托车等)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致使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事件发生,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案件的定性及处理争议较大,特别是对见义勇为致人死亡的案件.常常迫于舆论压力和维稳需要做出无罪判决。笔者认为.对此类案件应当综合个案案情及证据具体分析。兼顾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宜为刻意追求舆论效果而作一刀切处理。本文拟从下述四个案例探讨此类案件的定性问题。

  • 标签: 死亡案件 抓捕 驾车 犯罪嫌疑人 见义勇为者 舆论压力
  • 简介:本文谈及的交通事故疑似命案是指那些从表象上看具备交通事故案件的部分特征,但在案件性质的确定上又存在分歧的案件。结合两个典型案例,浅析交通事故疑似命案如何定性,供大家借鉴和探讨。

  • 标签: 交通事故 命案 定性 法医学检验
  • 简介:2006年10月21日下午,无业人员张某预谋到广州市天河区太平洋电脑城偷东西卖钱,在电脑城旁边的公交车站,见到被害人潘某在等车,旁边放着一台电脑主机和一台显示器,就准备找机会下手。这时一男子趁被害人潘某不注意,偷走了潘某放在地上的电脑显示器,张某即提醒潘某,潘某以为其是好心人,于是要其帮忙看管放在地下的电脑主机,自己去追赶偷东西的人。

  • 标签: 预谋 电脑显示器 物品 盗窃 广州市天河区 电脑城
  • 简介:对1997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6条该如何定性,我国刑法学界存在“特别累犯说”与“特别再犯说”的争论。其实,学者们对该条所作的“特别累犯说”与“特别再犯说”的定性都不科学。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将1997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6条定性为注意性规范。这既是厘清1997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6条之规定与刑法总则关于累犯之规定之间关系的前提,也是正确解读该条规定之内容并进行司法适用的逻辑起点。

  • 标签: 毒品犯罪 特别累犯 特别再犯 注意性规范
  • 简介:定性原则是在引渡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为各国所公认的引渡原则之一,从内容上看,它要求请求国既不得将被引渡人再引渡到第三国,也不得将引渡请求之外的犯罪作为所引渡之罪的加重情节。从理论基础上看,它顺应了尊重主权和保障人权的现实需要。为了使这一原则在具体适用中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即作到宽严相济,人们又设计了一系列例外条款。

  • 标签: 引渡 特定性原则 例外事由
  • 简介:法的安定性与正确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出了法的实践与理论的一个永恒难题——由此,对它的回答,将开启法哲学的主要问题,即法的概念与本质的问题。因此,第一步,将简要地对法的概念与本质进行考察。第二步,将尝试着说明,被如此理解的法的概念与本质,对法的安定性与正确性之间的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有三个议题将被纳入考量:首先,作为对极端不法(不正义)难题之回答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其次,特殊情形命题,这一命题主张,法律论证是普遍实践论证的一种特殊情形;第三,法的司法续造难题。

  • 标签: 法的安定性原则 法的正确性原则 法哲学 法律论证 商谈理论
  • 简介:[案情]2009年3月8日凌晨卓某和吕某在成都市高新区元通一巷小区盗得川AKG270白色东风雪铁龙轿车后,一起将轿车开到泸州市,在泸州市大酒店门口将轿车交给葛某销赃,然后返回成都。葛某见轿车成色较新.临时起意,打电话给吕某谎称汽车被盗后,将车身原来的白色改为银灰色,并做了两幅假车牌掩人耳目。将该车占为己有使用一年之后,2010年3月,葛某出卖该车时,被他人以试车为名将车骗走。经鉴定东风雪铁龙轿车价值72393元。

  • 标签: 东风雪铁龙轿车 销赃 他人 2009年 2010年 汽车被盗
  • 简介: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应被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予以对待。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堪称罪刑法定原则的"魂魄"。罪之法定与刑之法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的两个表征,而形式安定性与实质安定性则构成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的两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除了面临着刑法适应性与司法能动性的挑战,更面临着"安全刑法"乃至"仇敌刑法"的挑战。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可以从刑法立法和刑法解释中寻求保障。通过人权保障,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的最终意义在于刑事法治乃至整个法治。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安定性 人权保障 秩序维持 法治
  • 简介:诱惑侦查是法律规定的在隐蔽性犯罪中经常适用的侦查手段,对非法诱惑侦查应予以禁止,不过从一些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对追究引诱者的刑事责任持谦抑态度。我国对引诱者追究刑事责任时应注意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根据引诱者的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决定是否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引诱者实施非法诱惑侦查时,由于既缺乏刑法上教唆犯的故意也缺乏实行犯的故意,不成立被引诱之罪的教唆犯或共同正犯。对于侦查人员的非法诱惑侦查行为,可资适用的罪名主要是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对于线人实施的非法诱惑侦查行为,一般不成立犯罪,只有在线人以获取奖金等财产利益为目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立诈骗罪。

  • 标签: 非法诱惑侦查 渎职罪 诈骗罪
  • 简介:[案情]李某想垄断本地的长途货物运输,但本地的畅通快运公司却与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李某多次找到该公司老板张某,提出要参股,被张某拒绝。2001年2月3日,李某突然带人来到快运公司,将张某从办公室挟持到一间车库内进行毒打,并强令张某在股权转让合同上签字。张某无奈.只好签字同意将畅通快运公司50%的股份以10万元的低价转让给李某。自2001年3月起.李某每月都来找张某收利润,到2002年4月,李某收取“利润”共计350万元。

  • 标签: 股权转让合同 行为定性 2001年 他人 暴力 货物运输
  • 简介:国际社会虽然使用"联合国制裁"的措词来表述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中规定的强制措施,但却因为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对其法律制裁的特性深表怀疑,这种怀疑无疑将严重影响联合国制裁机制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按照法律制裁的基本标准来判断,联合国制裁不失为一种专门的法律制裁机制,虽然与国内法律制裁机制相比较,它具有许多缺陷:制裁领域的残缺性;制裁对象的局限性;制裁环节的分权性.但这些缺陷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其作为法律制裁的本质特性.认识到联合国制裁的这一特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将为联合国制裁系统最终通过改革而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全面、完善的法律制裁机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 标签: 联合国强制行动 制裁 法律制裁 联合国经济制裁 联合国宪章 定性问题
  • 简介:一、中国遭受国外产品倾销概况目前,中国正遭受外国产品倾销的困扰。西方国家一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利用其资金、技术上的优势,不惜亏本以极低价格向中国销售其产品,从而在中国尚缺乏竞争力的一些产业形成垄断。1996年下半年以来,加拿大、韩国、美国生产的新闻纸以平均每吨低于中国1000至1500元人民币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总量达到国内总需求的40%,直接导致中国

  • 标签: 中国 反倾销法 倾销行为 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措施
  • 简介: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认定是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任务,其认定过程分为从主张事实到待证事实再到裁判事实两个阶段。目前,民诉学界对于第二阶段即如何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但对于第一阶段即案件待证事实的确定过程却很少有人问津,甚至认为其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实际并非如此,民事诉讼案件待证事实的确定也是一个内含复杂逻辑推演的过程,是一个当事人的主张事实经实体法律规范内含的要件事实涵摄表现为程序上的主要事实再经当事人是否存在争议的筛选形成待证事实的过程。

  • 标签: 主张事实 要件事实 主要事实 待证事实
  • 简介:近期,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民事侵权纠纷案件受到媒体公众的普遍关注。案件中,滕伟航好心搀扶摔倒受伤的路人曹炼却被其指认为肇事者,在交警部门澄清事实真相后,滕伟航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曹炼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1元,法院依法受理后双方最终以凋解结案。本案涉及以下三个问题:

  • 标签: 民事侵权纠纷案件 自省 司法 立法 人民法院 精神抚慰金
  • 简介:[基本案情]2005年9月2日,王某到一停车场用自制的工具窃得他人停放于该处的轻便二轮摩托车一辆(该摩托车价值人民币3000元),随即驾车离开现场。王某在驾车逃离过程中,因形迹可疑被附近某工贸有限公司员工马某、张某发现,马、张二人遂驾驶一辆轻便摩托车进行追捕。王某无奈,弃车逃跑。当马某、张某追回赃车后,张某先行离开,马某则发动车辆准备返回。此时,王某又返回弃车现场,对马某猛踢一脚,致使其连人带车摔倒。之后,王某准备再次发动车辆驾车逃离现场,因该车无法发动,王某只好又一次弃车逃跑。后王某被民警抓获。

  • 标签: 盗后弃赃逃跑又返回抢劫行为 犯罪认定 中国 盗窃罪 抢劫罪
  • 简介:甲、乙二人系朋友,一日甲借乙的新车(价值890元)去某处参加自学考试。报名完毕,甲将他人的一辆新车(与己的车相似)当成是所借之丰,用钥匙开锁时没能打开反而因用力过猛把钥匙拧断在锁内。甲因对己的车不太熟悉,就一直认为这辆车就是所借之车,遂把车子搬到附近的修车处,让修车人把锁撬掉又换了新锁后返回。甲还车时经乙辨认不是自己的车子,乙和甲随即返回某处把自己的原车取回,甲先推回的那辆车二人则据为己有。对本案中甲、乙二人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甲、乙二人的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理由是:甲把他人之丰误认为是自己所借之车,这是甲在主观认识上发生了错误,当甲返回还车时发现不

  • 标签: 人的行为 盗窃罪 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 非法占有 合法根据
  • 简介:我国陪审制的问题由来已久,众多学者对陪审制前途的种种设想亦成为法学研究中的热点.本文联系实际,结合传统,对比国外,从立法、实践等多价值角度进行论证,并就专业化、审判职能、制度体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若干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人民陪审制不符合我国法制传统,不适合大陆法系环境,其本身也无助程序价值的体现,在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后,不应继续存在.

  • 标签: 人民陪审制 程序价值 审判职能 法学研究 大陆法系 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