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产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MRgLITT)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使用国产MRgLITT系统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22例。术后即刻评估毁损容积比,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并随访,临床疗效评估采用Engel分级标准以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有效性。结果22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45(24±13)岁。癫痫类型包括:内侧颞叶癫痫(MTLE)5例,下丘脑错构瘤(HH)3例,局灶皮质发育不良(FCD)7例,其他类型 7例。手术时间101~308(173±49)min,手术出血1~5(3.7±1.6)ml,手术后3~10(5.5±1.8)d出院,平均毁损容积比为92.6%。其中仅2例患者(顶叶FCD)术后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无力,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4~168 d。Engel分级Ⅰ级者13例(59.1%),Ⅱ级者2例(9.1%),Ⅲ级者2例(9.1%),Ⅳ级者5例(22.7%)。短期无发作率分别为MTLE 5/5和FCD 4/7。结论国产MRgLITT系统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微创、安全、可靠,对MTLE、FCD短期疗效更好。

  • 标签: 癫痫 药物难治性癫痫 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 癫痫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局部一致性(ReHo)的特点,分析幻听症状与ReHo的关系。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的住院部或门诊10~16岁患者(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9例(病例组),其中男28例,女51例,年龄(14.1±1.3)岁。同时,选取32名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根据阳性症状量表(SAPS)中幻听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无幻听组(0~1分)20例、轻中度幻听组(2~3分)36例、重度幻听组(4~5分)23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所有被试者fMRI扫描数据进行ReHo分析。年龄作协变量,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3组病例组之间进行协方差分析得出有差异的脑区,将差异脑区ReHo值与PANSS量表评分及幻听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ReHo降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左中央前回、右中央前回(均P<0.05)。3组患者之间ReHo差异的脑区主要位于右侧颞上回、左侧额中回、楔前叶、左中央前回(均P<0.05);与无幻听组比较,重度幻听组楔前叶ReHo值降低(全脑体素46)(P<0.05);与轻中度幻听组比较,重度幻听组左侧额中回、左中央前回ReHo值降低(均P<0.05)。幻听评分与右侧颞上回、左中央前回ReHo值呈负相关(rs=-0.34,-0.32,P<0.05);阳性症状评分与右侧颞上回ReHo值呈负相关(r=-0.23,P<0.05)。结论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存在多个脑区功能降低,静息状态下局部神经元自发活动异常可能与患者幻听的产生有关。脑功能异常可能是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潜在神经基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儿童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幻听 局部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半程马拉松运动对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2020年5至8月浙江省杭州市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17名,年龄27~57(43.7±2.8)岁。所有受试者于半程马拉松运动前、运动后3 h、3 d、7 d分别接受双侧大腿肌肉MRI检查,应用DTI序列获得各向异性分数值(FA)。在双侧大腿肌肉横轴位上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长收肌的FA值。采用非参数的Friedman M检验比较运动前后各时间点各肌肉FA值的变化情况,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肌肉进行跑前与跑后3 h、3 d、7 d的FA值两两比较。结果大腿肌群整体FA值[M(Q1,Q3)]在跑后3 h较跑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4(0.20,0.28)比0.25(0.21,0.29),P<0.001],跑后3 d、7 d较跑前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半膜肌、大收肌在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下降[0.19(0.18,0.22)比0.21(0.19,0.24)、0.19(0.17,0.20)比0.21(0.18,0.23)、0.26(0.24,0.29)比0.27(0.15,0.30)、0.20(0.19,0.22)比0.21(0.20,0.23),均P<0.05],跑后3 d、7 d较跑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外侧肌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跑后7 d开始升高且较跑后3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4(0.21,0.27)比0.23(0.19,0.25),P=0.002]。股直肌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跑后3 d开始升高且较跑后3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9(0.26,0.34)比0.26(0.23,0.29),P=0.006]。长收肌在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跑后3 d、7 d继续升高,较跑后3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3(0.21,0.25)比0.22(0.19,0.24)、0.23(0.21,0.26)比0.22(0.19,0.24),均P<0.05]。结论半程马拉松跑步后大腿肌肉FA值变化是可逆的。在半程马拉松运动后3 h,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半膜肌、大收肌的FA值下降最明显,可能是跑步过程的优势肌群。

  • 标签: 运动医学 大腿肌肉 马拉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缝核动态功能连接(dFC)的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30例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M(Q1,Q3)]16.5(15.0,17.0)岁];以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17.0(16.0,18.0)岁]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将中缝核分为中缝背核(DRN)和中缝中央核(MRN),采用基于种子点的dFC方法分析病例组DRN、MRN与全脑灰质dFC的异常改变。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对病例组进行临床特征、认知功能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dFC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提取差异脑区dFC的变异值,并分析与HAMD-17评分、认知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DRN与右侧颞上回dFC(MNI坐标:33,-12,-12;体素大小为468;t=4.715)的变异值升高,范围延伸至右侧脑岛、豆状核、壳核、中央沟盖等脑区(GRF校正,voxel-P<0.005,cluster-P<0.05)。病例组差异脑区的变异值与HAMD-17中总分、迟缓因子得分,以及WSCT中总用时间、正确思考时间、错误思考时间、非持续错误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8、-0.365、-0.488、-0.470、-0.412、-0.390,均P<0.05)。结论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DRN与颞岛叶皮层、纹状体等脑区dFC的不稳定性增加,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改变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抑郁症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中缝核 动态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形态学和功能参数特征,以及相关参数对于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97例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6例,女41例,年龄36~71(54±8)岁。患者均接受CMR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6例)和死亡组(21例),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基线和CMR参数的差异。使用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形态学和功能参数与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之间的关联,利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参数。结果平滑曲线拟合分析提示左心室整体功能指数(LVGFI)、心肌收缩分数(MCF)、每搏输出量指数(SVI)随着ECV的升高而降低[β值(95%CI)分别为-0.566(-0.685~-0.446)、-1.201(-1.424~-0.977)、-0.149(-0.293~-0.004);均P<0.05]。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舒张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LVGPWT)随着ECV的升高而增大[β值(95%CI)分别为1.440(1.142~1.739)、0.190(0.147~0.233);均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仅在较高淀粉样蛋白负荷时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β=-0.460,95%CI:-0.639~-0.280;P<0.001)。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范围2~6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1例。患者1、3、5年Kaplan-Meier曲线估计的生存率分别为92.8%、78.7%、77.1%。MCF<39%(HR=10.266,95%CI:4.093~25.747)和LVGFI<26%(HR=9.267,95%CI:3.705~23.178)在校正其余对死亡有预测意义的磁共振参数后是影响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CMR多种形态学和功能参数随着ECV升高而变化,MCF<39%和LVGFI<26%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放射学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心脏磁共振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术前顶椎区MRI脊髓形态分型的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的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60例,年龄13.5岁(9.0~38.5岁)。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最大后凸Cobb角(GK)、矢状面偏移(SVA)。利用Frankel分级分组并评估各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112例患者术前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为Ⅰ型8例(7.1%)、Ⅱ型58例(51.8%)、Ⅲ型46例(41.1%)。所有患者的末次随访时间为(28.5±3.4)个月。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C7PL-CSVL、GK、SVA均有显著矫正,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无矫正丢失。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Ⅱ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均为D级;6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出现已有神经功能损害加重,Frankel分级均由术前的D级加重至C级。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新发神经损害或已有神经损害加重的发生率比Ⅱ型患者更高(19.6%比5.2%,P=0.037)。结论术前MRI脊髓形态分型与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三柱截骨矫形神经并发症具有一定关联,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截骨术 脊髓形态分型 脊柱畸形 神经并发症 三柱截骨 侧后凸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研究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03例HCC初诊患者的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癌组织中Ki67及Ck19的表达和ADC值,以及Ki67和Ck19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计算与ADC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Ki67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间的HCC脉管癌栓、甲胎蛋白(AFP)、肿瘤分化程度、复发、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56、12.741、29.925、3.963、77.408,均P<0.05),与ADC值呈负相关(r=-0.214,P=0.002),低Ki67组患者HCC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高Ki67组(1 089±280比1 009±212,P<0.05);Ck19表达阳性、阴性组间脉管癌栓、AFP、复发、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058、27.034、4.053、14.187,均P<0.05),与ADC值无相关性(r=0.062,P=0.380)。Ki67、Ck19表达在HCC复发时间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Ki67及Ck19在HCC中的异常表达与HCC术后预后、复发有相关性。Ck19与ADC值之间无相关性,Ki67与ADC值呈负相关,提示ADC值对于术前HCC生物学特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癌,肝细胞 Ki67 Ck19 弥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及耳鸣患者迷路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像(T1WI)高信号比值的病因推测价值及其与听力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及耳鸣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7.7±15.1)岁,分析其内耳MRI资料(17例平扫,35例平扫+增强)。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T1WI、增强T1WI患侧与正常侧迷路的信号强度并计算(患侧-正常侧)/正常侧的信号比值。增强组根据T1WI迷路信号有无强化(不强化提示出血,强化提示炎症)及增强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序列显示迷路累及部位(外淋巴间隙受累提示炎症,内、外淋巴间隙受累提示出血)两种方法对病因进行推测;平扫组参考3D-FLAIR迷路高信号累及部位进行病因推断。结果增强组推测8例(22.9%,8/35)出血,27例(77.1%,27/35)炎症,两种方法对病因推测结果一致;平扫组推测7例(7/17)出血,10例(10/17)炎症。两名医师组内及组间测量结果呈高度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均>0.800]。增强组T1WI高信号比值对病因推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P<0.01),诊断界值为0.467时,灵敏度96.3%,特异度87.5%,高于此界值提示出血,反之提示炎症。出血组较炎症组的T1WI高信号比值更高,且听力预后情况更差(均P<0.05);听力未恢复组较听力恢复组的T1WI高信号比值更高(P=0.034)。结论信号定量数值结合累及部位能够推测迷路MRI高信号形成病因;迷路出现高信号提示听力预后不良,信号强度越高,提示出血可能性越大,听力预后越差。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眩晕 耳鸣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定量分析在预测肝细胞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8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65例、女15例,年龄30~74(59±11)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26例,男22例、女4例)及中高分化组(54例,男43例、女11例)。审阅Gd-EOB-DTPA增强MRI图像并记录肝细胞癌定性特征,测量并计算定量指标包括肿瘤大小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肝胆特异期病灶-肝脏信号比(SIR)及动脉期对比增强比(CER-AP)。对低分化组、中高分化组间临床资料及定性参数进行χ2检验,定量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上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定性参数、定量参数、定量联合定性参数、甲胎蛋白(AFP)联合定性定量参数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4种多参数预测模型对肝细胞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间AFP、动脉期瘤周高信号、动脉期环形强化、肝胆特异期瘤周低信号、肿瘤信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肿瘤大小、动脉期病灶-肝脏信号比(SIR-AP)、门脉期病灶-肝脏信号比(SIR-PP)分别为(7.0±3.7)cm比(3.9±2.4)cm、1.11±0.29比1.31±0.32、0.89±0.21比1.03±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定性参数、定量参数、定性联合定量参数、AFP联合定性定量参数预测模型诊断肝细胞癌病理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804、0.855、0.892。定性参数与定性联合定量参数诊断的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8%比92.3%,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定量分析可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病理分级,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钆DTP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全肿瘤纹理分析建立放射组学模型,从而实现无创性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确诊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包括T1WI、T2WI、DTI和T1对比增强。最终共纳入38例患者,男20例、女18例,其中12例突变型,26例野生型,年龄(49±15)岁。使用MaZda软件在T2WI图像的每个层面上绘制感兴趣区(ROI)并将其复制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提取肿瘤全体素的纹理特征参数。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确定最佳放射性组学特征,计算放射组学分数,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组学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以及校正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结果经LASSO回归最终确定了4个最有价值的放射组学特征,分别为ADC偏度3D、ADCPerc.01%3D、ADCPerc.50%3D和FAPerc.99%3D,随后基于放射组学特征建立每例患者的放射组学标签和Logistic回归模型。野生组和突变组的放射组学评分分别为2.3±0.3和1.8±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61.5%。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AUC为0.90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4.6%。结论基于DTI的全肿瘤放射组学模型有助于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放射组学 扩散张量成像 IDH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和基于球谐函数点分布模型技术,比较分析内侧颞叶癫痫(mTLE)海马体积和表面局部形态的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66例mTLE患者[男31例,女35例,年龄17~48(28±8)岁],以及8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男38名,女42名,年龄19~46(27±7)岁],采集全脑结构磁共振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3DT1)数据。分别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测量海马体积,基于球谐函数形状技术测量海马表面形态改变,比较分析mTLE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海马萎缩模式;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mTLE海马形态学变化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TLE组病侧海马体积明显减小(Z值:-1.55±0.57比0.38±0.58,P<0.001),并与病程呈负相关(r=-0.297,P=0.016)。表面形态学分析精细地显示,mTLE患者病侧海马萎缩主要发生在海马的头部、中部外侧和后尾部,其位移值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 =-0.336,P=0.006),并与海马灰质体积呈正相关(r=0.336,P=0.006)。结论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展示海马体积整体减小,而基于表面形状的形态学测量可描绘海马萎缩的局部形态学变化。

  • 标签: 癫痫 内侧颞叶 海马 形态学 表面形态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低频振幅(ALFF)、比率低频振幅(fALFF)和百分比振幅(PerAF)三种不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算法研究终末期肾病患者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并分析自发性脑活动变化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及肾移植科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以及37名健康志愿者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了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分别计算各组受试者全脑ALFF、fALFF、PerAF值。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显著差异脑区自发性脑活动变化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SRD患者右侧舌回、双侧楔前叶、左侧额下回、右侧中扣带回平均ALFF(mALFF)值减低[错误发现率(FDR)校正,均P<0.01];双侧楔前叶、双侧后扣带回皮质、右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双侧顶下小叶/颞顶交界区(包括双侧角回、颞中回、左侧缘上回)及双侧额下回平均PerAF(mPerAF)值减低(FDR校正,均P<0.01);两组间平均fALFF(mfAL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ESRD患者右侧角回(r=-0.509, P=0.003)、左侧缘上回(r=-0.405, P=0.024)mPerAF值与血清钾离子浓度呈负相关。双侧楔前叶mALFF值(r=0.058, P=0.004)、左侧角回mPerAF值(r=0.415, P=0.020)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SR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自发性脑活动降低,主要位于默认模式网络(DMN)区域,可能是其脑损伤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控制血钾及血红蛋白水平对预防ESRD患者脑损伤的进展至关重要。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脑膜瘤MRI影像诊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用48例MSCT怀疑脑膜瘤的病人,进行MRI扫描。结果位于大脑凸面15例,上矢状窦旁13例,蝶骨大翼处10例,前颅窝7例,侧脑室三角区3例,4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膜瘤大多在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信号、脑膜尾征、线性低信号环及瘤周水肿等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优势
  • 简介:摘要:电梯运行形成的共振是电梯故障的原因之一。为此,应加大对电梯故障的检测力度,综合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要做好故障分析,定期严格的对电梯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本文对于电梯检测中出现电梯共振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我国各类楼宇的电梯安全运行做出贡献。

  • 标签: 电梯检测 运行共振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电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中的常见设备,也是在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运输设备,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出行便捷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因为电梯故障而出现的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人们对电梯安全的高度重视。要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必须及时对电梯进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电梯运行共振是电梯的常见故障,是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比较明显的振动声音,一旦出现电梯运行共振,除了会对乘客造成乘坐体验不佳,还会对电梯的构件造成损伤,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或影响电梯的使用寿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电梯运行共振原因及解决措施。

  • 标签: 电梯运行 共振原因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测量肝脏体积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电梯运行故障造成的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人们高度重视电梯安全问题。电梯检测是电梯安全运维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电梯共振现象较为常见,影响着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要做好故障分析,明确此现象发生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电梯能够安全运行。

  • 标签: 电梯检测 电梯运行 共振问题 分析
  • 简介:摘要立式泵组由于其结构大都是大型悬吊式支撑的安装型式,相较卧式泵组,整体结构刚度较低,导致存在整机固有频率低的问题。在实践中,火电厂、核电厂、化工厂、水厂等大量采用的典型立式泵组,如凝结水泵、疏水泵、循环水泵、供水泵等均易出现振动问题。尤其是为节能增效采用变频改造,或指定采用了不同的配套电机,这使得许多泵组工况由单一转速变为变频降速运行或双速运行,但在改造前未检査泵组结构的固有频率特征,导致出现许多立式泵组的共振问题。在实践中,一般可通过设备地脚联接螺栓松开的简单办法,或在不同工况下通过观察转速变化对振动的影响来确认共振的可能性,初步确定后可采用频谱仪进行键击法测试出结构的固有频率以明确是否是由共振导致的异常振动。

  • 标签: 立式泵组 轴频共振 电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