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9例累及椎体的SAPHO综合征患者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了病例研究,分析其误诊原因。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椎体角病变、非特异性椎间盘炎、骨侵蚀、骨硬化、椎旁骨化、骶髂关节炎。

  • 标签: SAPHO综合征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椎体
  • 简介:摘要由于活体标本获取困难,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和电生理学检查具有局限性,制约了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诊治与研究,通过微创或无创显像技术对内耳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是临床的期待和热点。近年关于钆造影内耳成像的研究报道较多,并有广泛推广的趋势。相关研究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科和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领域,研究者可能对非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出现问题及应用泛化。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内耳解剖、内耳膜迷路积水相关疾病特点、检查方法及钆对比剂相关危害性充分了解,以规范钆造影内耳磁共振成像研究。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内耳 梅尼埃病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和损伤的磁共振(MR)表现,以及MR对腓骨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20名(40侧踝关节)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10名,年龄20~30(26±3)岁,62例踝关节扭伤并经手术证实的腓骨肌腱损伤患者,男34例,女28例,年龄14~78(41±14)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行MR检查。分析腓骨肌腱正常解剖结构的MRI表现特点,并根据腓骨肌腱损伤的MR诊断标准,对损伤患者进行分型,研究腓骨长、短肌腱不同损伤类型的MRI表现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腓骨肌腱在T1WI及质子压脂序列上均表现为椭圆形和条带状均匀低信号,走形自然,边界清晰。腓骨肌腱不能在同一层面显示全长,需多层面、多方位观察。腓骨肌腱损伤患者62例,其中腓骨肌腱撕裂46例,部分层厚撕裂7例(11.3%),全层厚撕裂39例(62.9%);腓骨肌腱脱位16例,鞘内脱位15例(24.2%),鞘外脱位1例(1.6%)。其中部分层厚撕裂7例(腓骨短肌腱撕裂4例,腓骨长肌腱撕裂3例),MR表现为肌腱形态不规整,局部连续性中断。39例全层厚撕裂患者(腓骨短肌腱撕裂31例,腓骨长肌腱撕裂8例),MR表现为撕裂口由足背侧至跖侧贯穿肌腱全层,撕裂范围不一,撕裂肌腱可伴发肌腱炎或腱鞘积液。15例鞘内脱位(A型脱位3例,B型脱位12例),A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位于腓骨短肌腱深部走行,B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移位至腓骨短肌腱纵行撕裂口内。1例鞘外脱位(Ⅲ型),MR表现为腓骨肌上支持带连同附着的外踝骨皮质一同发生撕脱,腓骨肌腱移位至撕脱的骨折片下方。结论MR可清晰显示腓骨肌腱的精细解剖结构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对腓骨肌腱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腓骨 解剖 肌腱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腹膜后异位妊娠的磁共振MRI)表现。患者因外院疑诊"腹腔妊娠"转至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上腹部MRI平扫示腹膜后间隙腹主动脉左侧见一囊性包块。全麻后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妊娠病灶清除术。最终诊断腹膜后异位妊娠。

  • 标签: 妊娠,异位 腹膜后间隙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包括术前分期、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9年4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的宫颈癌患者,共1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最终均行手术治疗。釆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患者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对磁共振术前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计数资料率比较,釆用Mcnemar χ2检验对术前磁共振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和术后病理结果计数率比较。结果(1)116例宫颈癌患者磁共振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磁共振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学分期结果为参照,术前临床分期准确度仅67.5%(78/116),而术前磁共振检查总体分期准确度为95%(110/116);(2)术前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在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均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达到97.0%、96.2%,93.2%及97.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联合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可以使宫颈癌分期更加准确,磁共振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术前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并以此来选择、制定合理的子宫颈癌治疗计划。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 术前分期 淋巴转移 病理学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纹理分析评价移植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异体肾移植术的66例患者资料[男42例,女24例,年龄22~63(40±10)岁]。根据患者MRI检查当日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移植肾功能良好(nRAF)组(15例)、移植肾功能轻中度损伤(mRAI)组(18例)、移植肾功能重度损伤(sRAI)组(33例)。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行常规T2加权像(T2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血氧水平依赖(BOLD)MRI扫描(一次检查完成所有MRI扫描),提取移植肾MRI纹理特征,分别筛选出与eGFR相关系数|r|≥0.3(P<0.05)且Boruta算法Z值最高的T2WI、SWI、BOLD纹理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纹理特征鉴别nRAF组、mRAI组、sRAI组的诊断效能。结果筛选出与eGFR相关系数|r|≥0.3(P<0.05)且Boruta算法Z值最高的MRI纹理特征为T2WI_Perc.50%、SWI_Perc.01%、BOLD_S(4,4)Contrast、BOLD_S(5,5)Correlat。T2WI_Perc.50%、SWI_Perc.01%、BOLD_S(5,5)Correlat鉴别nRAF组与mRA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20、0.700。T2WI_Perc.50%、SWI_Perc.01%、BOLD_S(4,4)Contrast、BOLD_S(5,5)Correlat鉴别nRAF组与sRAI组的AUC分别为0.687、0.733、0.784、0.737。BOLD_S(4,4)Contrast鉴别mRAI组与sRAI组的AUC为0.667。结论MRI纹理分析能够为评估移植肾功能损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肾移植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法内耳磁共振(MR)钆造影技术成功率、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鼓膜穿刺法内耳MR钆造影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MR钆造影后门诊复查鼓膜及外耳道情况,以迷路是否有钆对比剂显影判断钆造影的成功与否。比较无症状耳在钆造影前后的纯音听阈资料;分析有复查的无症状耳2次造影中前庭、耳蜗和半规管得分及总分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1 126例患者,男506例,女620例,年龄(54±17)岁,其中45例复查1次,4例复查2次。双侧同时检查958例,单侧检查168例。临床诊断典型梅尼埃病166例(14.7%),突发性聋219例(19.5%),眩晕待查741例(65.8%)。共2 084耳行首次钆造影,其中63耳迷路内未见对比剂,钆造影成功率97.0%(2 021/2 084);随诊存在1例鼓膜穿孔,余无并发症;无症状耳57耳造影前后各频率听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耳前后2次造影前庭及耳蜗评分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75。结论鼓膜穿刺法内耳MR钆造影技术成功率高,较安全,钆造影结果重复性良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内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者头颅和脊髓磁共振MRI)病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49例MOG-IgG阳性患者头颅和脊髓MRI结果,并与同期58例水通道蛋白4(AQP4-IgG)阳性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头颅MRI检查出现异常病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4%比65.5%,P=0.177),而AQP4-IgG组出现脊髓病灶的比例显著高于MOG-IgG组(84.5%比36.7%,P=0.001);MOG-IgG组出现皮质下白质病灶和大面积病灶的比例显著高于AQP4-IgG阳性组(48.9%比13.8%,P=0.003;46.9%比12.1%,P=0.000);AQP4-IgG组出现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病灶比例显著高于MOG-IgG组(70.7%比24.5%,P=0.002)。儿童组患者中,MOG-IgG头颅出现大面积病灶的比例明显高于AQP4-IgG组(76.9%比20.0%,P=0.047)。结论MOGAD患者头及脊髓MRI病灶广泛,与AQP4-IgG阳性患者有差异。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水通道蛋白4 磁共振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抗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脑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探讨抗GABAB受体脑炎的MRI特征。发现抗GABAB受体脑炎MRI表现为颞叶内侧海马旁回、海马及齿状回和(或)额叶扣带回异常。

  • 标签: 脑炎 受体 GABA 自身免疫疾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MRI)在评估抗肿瘤血管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肿瘤侵袭性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CT116细胞株在裸鼠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6只雌性裸鼠(鼠龄6~8周,体质量15~18 g,实验动物许可证编号:11400700325797)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第1、4、7、10、13天经腹腔注射给予贝伐单抗注射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然后于第0、3、6、9、12、15天进行DCE-MRI及BOLD-MRI检查。通过病理检查验证肿瘤治疗后的血管成熟程度和微环境缺氧情况。统计学上主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5 d后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体积分别为(712±43)和(1 051±11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9, P<0.01)。治疗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各时间点测值为(0.135±0.005)、(0.147±0.006)、(0.175±0.009)、(0.161±0.006)、(0.140±0.005)、(0.116±0.008)/min(F=81.386,P<0.01);速率常数(Kep)分别为(0.788±0.030)、(0.804±0.036)、(0.983±0.059)、(1.105±0.091)、(0.840±0.047)、(0.786±0.041)/min(F=45.901,P<0.01);血管外细胞外间隙(Ve值)分别为(0.652±0.006)、(0.559±0.026)、(0.466±0.016)、(0.286±0.027)、(0.363±0.020)、(0.246±0.033)(F=384.290,P<0.01);横向弛豫率(R2*值)分别为(24.813±0.961)、(24.675±1.070)、(21.425±1.371)、(17.850±0.885)、(24.613±0.640)、(27.013±0.734)/s(F=89.32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12天期间Ktrans值、肿瘤血管成熟度(VMI值)高于基态水平。CD31阳性染色率、VMI值与Ktrans值的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854、0.795),其次是AUC180值(r值分别为0.750、0.808),最后是Ve值(r值分别为0.744、0.712)及Kep值(r值分别为0.729、0.758,均P<0.05)。R2*值则与HIF-1α、纤维连接蛋白阳性染色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10、0.816,均P<0.05)。结论DCE-MRI及BOLD-MRI可以无创、动态地观察血管抑制剂治疗期间肿瘤微循环灌注及缺氧程度的改变,R2*值可以预测肿瘤治疗期间的转移潜能变化。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 生长抑制物 缺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3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资料,均出现脑萎缩表现,T2加权成像(T2WI)上均显示大脑白质高信号,其中2例显示胼胝体、外囊高信号,1例显示小脑白质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皮髓质交界区曲线样高信号是成人NIID的特征性影像表现,额叶皮髓质交界区高信号区对应的ADC值低于深部脑白质。

  • 标签: 神经元 包涵体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1例垂体大腺瘤患者完整资料,根据术中垂体瘤质地分为质软组(n=58)与质硬组(n=43),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72)和验证组(n=29)。所有患者均行垂体常规MRI扫描。使用ITK-SNAP软件逐层手动勾画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和T1WI增强图像上肿瘤感兴趣区(ROI)并进行三维融合,然后导入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利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选择和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用100次留组交叉验证(LGOCV)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91(0.84~0.98)和0.90(0.78~1.00)、0.86(0.78~0.95)和0.83(0.64~1.00)、0.90(0.83~0.97)和0.89(0.77~1.00)以及0.92(0.85~0.98)和0.91(0.79~1.00)。DCA表明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较好净获益。结论常规MRI的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很高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的效能,为探索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

  • 标签: 垂体 腺瘤 质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与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分型的诊断价值潜能。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31~85岁。高分化37例,中分化53例,低分化26例,做EGFR基因检测者共50例(突变型30例,野生型20例)。所有患者在做EGFR基因检测前均行全身PET/CT及肺部MR-IVIM成像检查。采用Student-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EGFR阴阳性间PET/CT, IVIM半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基因EGFR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从而计算出诊断正确率。将18F-FDG PET/CT联合IVIM,计算其诊断正确率。结果EGFR突变组的定量参数标准摄取值(SUV)、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别为8.7±3.5,(1.59±0.26)×10-3 mm2/s,(1.04±0.12)×10-3 mm2/s,(3.9±3.0)×10-2 mm2/s,0.43±0.16。EGFR野生组的上述参数分别是14.3±3.3,(1.34±0.26)×10-3 mm2/s,(0.89±0.12)×10-3 mm2/s,(3.5±2.5)×10-2 mm2/s,0.40±0.11。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之间的定量参数SUV(t=4.196,P=0.0001)、ADC(t=2.502,P=0.0018)、D(t=3.158,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参数D*(t=0.361,P=0.721)、f(t=0.627,P=0.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图,得到SUV、ADC、D、D*、f诊断EGFR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755、0.820、0.575、0.550。上述参数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76.7%、73.3%、66.7%、53.3%。将SUV与ADC、D值分别联合应用后,准确率分别为83.3%,80.0%。结论PET/CT磁共振IVIM对肺癌基因EGFR分型均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CGHD)患儿大脑皮质中央沟的形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确诊的30例CGHD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5~14岁)与30例特发性矮小患儿(男22例、女8例,年龄5~14岁)。利用Brain VISA软件获得中央沟的平均宽度、最大深度、平均深度、顶长、底长和不同位点的脑沟深度(DPP),分析组间差异。应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形态学参数的组间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结果CGHD组双侧中央沟平均宽度[左:(2.26±0.41)mm,右:(2.19±0.34)mm]显著高于特发性矮小组[左:(2.10±0.27)mm,右:(2.02±0.18)mm](P<0.05);左侧中央沟最大深度[(19.67±1.29)mm]与右侧中央沟平均深度[(14.18±1.41)mm]显著低于特发性矮小组[左侧最大深度:(20.69±1.43)mm;右侧平均深度:(14.92±1.21)mm](P<0.05)。左侧中央沟中部(位点46~54)及右侧中央沟下部(位点91~98)CGHD组的DPP显著低于特发性矮小组。结论CGHD患儿存在显著的中央沟形态变化,这可能是其运动、认知与语言功能发育相对落后的结构基础。

  • 标签: 人生长激素 侏儒症,垂体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幼年热惊厥对内侧颞叶癫痫(mTLE)灰质体积(GMV)的影响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41例有幼年热惊厥病史的mTLE患者(mTLE-FC)、42例无原始促发因素的mTLE患者(mTLE-noIPI)以及4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被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T1WI)全脑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获得灰质体积(GMV)脑图,并比较3组受试者GMV差异(P<0.01,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最后使用Spearmen秩相关分析探讨mTLE GMV变化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正常对照被试,各mTLE患者表现出广泛GMV降低,主要表现在致痫灶侧海马、丘脑、颞叶及双侧小脑。mTLE-FC患者致痫灶侧海马、杏仁核、颞下回及对侧海马、海马旁回、内扣带回GMV减少较mTLE-noIPI患者更明显。同时,mTLE-FC患者致痫灶侧杏仁核及海马GMV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14),而mTLE-noIPI患者则无下降趋势(r=0.081,P=0.611),mTLE-FC患者致痫灶侧杏仁核及海马萎缩趋势显著大于mTLE-noIPI患者(P=0.029,置换检验)。结论mTLE患者存在以海马为主的双侧大脑半球广泛灰质结构损伤;既往有幼年热惊厥病史的mTLE患者脑损害更加广泛和严重,且随病程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更加明显,提示幼年热惊厥相关mTLE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癫痫,颞叶 海马 惊厥,发热性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直方图参数在鉴别直肠黏液腺癌(MC)和普通腺癌(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磁共振成像(MRI)及DKI结果完整的110例患者资料,其中MC组16例,AC组94例;两名医师分别在b=1 000 s/mm2的DKI图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并获取DKI定量参数,包括非高斯分布的扩散系数(D值)、峰度系数(K值),通过图像配准获得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直方图分析,分别获得上述各参数的平均值、25%位数、50%位数、75%位数、偏度和峰度。评价直肠MC组和AC组各定量直方图参数分析结果的差异,筛选主要指标及多变量综合分析指标,并评价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的定量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直肠MC与AC的效能。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T分期和N分期在MC组和AC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变量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D50%位数和K25%位数为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均P<0.05),二者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5,但采用DeLong法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测得的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结果一致性好,组内相关系数范围0.880~0.981。结论DKI双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肠MC和AC的鉴别,其中D50%位数和K25%位数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且优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黏液腺癌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病变是颅内动静脉间存在异常直接连接的一类疾病,颅内动静脉分流可使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引发颅内出血而致残致死。动脉自旋标记(ASL)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技术,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获取脑血流信息,在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疾病的诊断、评估和随访中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ASL技术、ASL在颅内动静脉分流中的诊断价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识别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皮质静脉引流、颅内AVM、DAVF的治疗后随访5个方面,就ASL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动脉自旋标记 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分流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小波变换的肿瘤全域T1加权像(T1WI)、T2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的特征参数对于鉴别儿童颅后窝三种常见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59例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与2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以及年龄、性别、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不同序列间的配准,获得T1WI、T2WI、ADC三个序列感兴趣区的小波特征参数,得到对分类贡献排名前十的特征参数,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特征训练和测试。结果对分类器贡献排名前十的小波特征均来自ADC序列,随机森林分类器在训练集中准确度100%,测试集中由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小波特征构建的模型对三种脑肿瘤鉴别的准确度最优为86.8%,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三种脑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4.8%、76.9%;特异度分别为97.6%、88.0%、98.8%。结论基于肿瘤全域ADC序列感兴趣区的小波特征能提供更多量化信息,帮助鉴别儿童三种常见颅后窝脑肿瘤,诊断效能最高的是ADC序列的第6及第12个小波特征的组合。

  • 标签: 儿童 脑肿瘤 颅窝,后 磁共振成像 小波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磁共振MRI)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癌患者短期疗效预后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23例,其中男90例、女33例,年龄24~83岁,平均(58±1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并在术前行MRI扫描。同时,所有患者在TACE术后3~4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并根据修正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一步分为训练组(85例,其中42例有效,43例无效)和验证组(38例,其中19例有效,19例无效),两组患者组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随后,利用术前T2WI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基于R语言筛选特征性纹理参数,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的TACE短期疗效预测模型。结果每个患者的T2WI图像分析共得到396个不同的纹理参数,进一步利用LASSO降维及10倍交叉验证筛选得到5个特征性纹理参数,具体为stdDeviation,ClusterProminence_angle135_offset4,Correlation_angle135_offset4,Inertia_angle135_offset4,InverseDifferenceMoment_angle45_offset4,根据以上5个纹理参数及其对应系数值计算得到相应放射值(Radscores),并进一步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的预测模型,发现其中训练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22~0.9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和69.0%,验证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654~0.94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63.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TACE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利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技术预测肝癌TACE短期疗效是可行的,预测模式稳定且可靠。

  • 标签: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栓塞,治疗性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及耳鸣患者迷路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像(T1WI)高信号比值的病因推测价值及其与听力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及耳鸣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7.7±15.1)岁,分析其内耳MRI资料(17例平扫,35例平扫+增强)。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T1WI、增强T1WI患侧与正常侧迷路的信号强度并计算(患侧-正常侧)/正常侧的信号比值。增强组根据T1WI迷路信号有无强化(不强化提示出血,强化提示炎症)及增强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序列显示迷路累及部位(外淋巴间隙受累提示炎症,内、外淋巴间隙受累提示出血)两种方法对病因进行推测;平扫组参考3D-FLAIR迷路高信号累及部位进行病因推断。结果增强组推测8例(22.9%,8/35)出血,27例(77.1%,27/35)炎症,两种方法对病因推测结果一致;平扫组推测7例(7/17)出血,10例(10/17)炎症。两名医师组内及组间测量结果呈高度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均>0.800]。增强组T1WI高信号比值对病因推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P<0.01),诊断界值为0.467时,灵敏度96.3%,特异度87.5%,高于此界值提示出血,反之提示炎症。出血组较炎症组的T1WI高信号比值更高,且听力预后情况更差(均P<0.05);听力未恢复组较听力恢复组的T1WI高信号比值更高(P=0.034)。结论信号定量数值结合累及部位能够推测迷路MRI高信号形成病因;迷路出现高信号提示听力预后不良,信号强度越高,提示出血可能性越大,听力预后越差。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眩晕 耳鸣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