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B超及多层螺旋CT资料,并将二者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B超检查术前有6例漏诊并发肾盂癌,检查漏诊率42.8%(6/14);而多层螺旋CT术前13例诊断明确,仅有1例漏诊,检查准确率达92.8%(13/14)。结论与超声相比,16多层螺旋CT能显著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故可作为肾结石并发肾盂癌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肾结石 肾盂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V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6螺旋CT扫描,在行CT血管成像(CTA),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成像(3D)与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AVM患者,经16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诊断出AVM38例,未见血管异常患者1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经16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出的38例AVM患者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AVM患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且能准确判断AVM疾病分级,可为临床治疗AVM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效能
  • 简介:目的评估16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诊治的7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16螺旋CT诊断和常规超声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系数、不同病理类型对应CT征象等指标进行统计记录。结果实验组的诊断结果中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的CT征象主要以管壁增厚、阑尾结石和阑尾周围脓肿为主,而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的CT征象主要以管壁增厚、阑尾结石和炎性肿块为主。结论16螺旋CT诊断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而且单纯性阑尾炎的CT征象主要以管壁增厚、阑尾结石和阑尾周围脓肿为主,而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的CT征象主要以管壁增厚、阑尾结石和炎性肿块为主。

  • 标签: 16层螺旋CT 急性阑尾炎 术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经DR检查非阳性,但临床方面高度怀疑存在骨折情况的患者经16螺旋CT进行确诊。结果67例隐匿性骨折的患者中,肱骨大结节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有7例,锁骨骨折有2例,髌骨骨折2例,掌骨骨折3例,三角骨骨折3例,舟骨骨折4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跖骨骨折4例,跟骨骨折2例,距骨骨折3例,胫腓骨远端骨折4例,鼻骨骨折3例,骨盆骨折6例,肘关节骨折7例,肋骨骨折2例,腰椎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结论16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隐匿性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16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 标签: 颅脑创伤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胸腰椎压缩骨折16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R检查(常规组)和16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研究组)。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52名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中发现46名阳性,6名阴性;16螺旋CT扫描结果为43名阳性,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无差异(P>0.05);16螺旋CT扫描确诊病例显著高于常规DR技术诊断病例。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胸腰椎压缩骨折 16层螺旋CT 重建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16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患者行16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选取图像质量较佳的2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8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0%,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0%,假阴性率13.30%。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率为60.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0%,假阴性率10.0%。两者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阑尾炎采取16螺旋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成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16螺旋CT平扫与常规超声诊断,观察记录2种诊断方式诊断符合率,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符合率,同时总结16螺旋CT平扫影像学特点。结果16螺旋CT平扫诊断16例成人急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0.0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70.00%,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结论16螺旋CT平扫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符合率较高,且有自身的CT诊断征象,能为临床提供不错的参考依据,值得借鉴。

  • 标签: 成人 急性阑尾炎 16层螺旋CT平扫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6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CTA检查42例经16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42例患者经CTA后均可见清晰血管,诊断为脑动脉瘤25例,烟雾病7例,动脉狭窄7例,未见异常3例,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基本相同。结论16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疾病无创、方便、快捷,可作为目前颅内动脉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CTA) 颅内动脉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经DR平片检查显示或未显示腰椎峡部裂患者,后经16螺旋CT容积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PC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成像及手术治疗确诊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16螺旋CT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MPR、PCR、VR等后处理技术成像发现腰椎峡部裂65处,漏诊1处,其显示率为98.48%(65/66),其中腰椎多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20例,腰椎双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5例,腰椎单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侧不完全性峡部裂1例。DR发现腰椎峡部裂为43处,漏诊23处,显示率为65.15%(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螺旋CT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直观、立体、多方位的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数目、宽度及其周围情况,诊断准确率高,是目前检查腰椎峡部裂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腰椎峡部裂 诊断
  • 简介:小细胞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作为肝癌常见类型,其恶性程度、病死率均较高,故对SHCC进行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对降低SHCC病死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影像学检查为SHCC诊断中常用手段,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l)、CT因凭借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高且无创等优点在SHCC诊断中逐渐推广.

  • 标签: 16层螺旋CT 小细胞肝癌 磁共振成像 成像诊断 CARCINOMA 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TN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4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接受16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6螺旋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4.59%、87.5%以及93.33%。浆膜面毛糙和光滑的侵犯率对比为93.24%>57.14%,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和清晰的侵犯率对比为87.5%>69.23%,浆膜面有、无结节突起的侵犯率对比为100%>38.4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6螺旋CT诊断,其中T1~T2期12例,T3期31例,T4期2例,经病理诊断,其中T1~T2期11例,T3期33例,T4期1例,16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1.11%。结论16螺旋CT在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TN分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直肠癌 浆膜面浸润 TN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16排40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技术。方法使用东芝公司16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为53~66次/min,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可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心率>68次/min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规整。结论16CT冠状动脉成像可比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应用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协助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情况,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54例,全部患者均给予16螺旋CT检查,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4例患者,急诊CT检查者92例,其余在症状有所缓解后,进一步行CT检查,阳性151例,阴性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临床证实,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8.05%。结论16螺旋CT泌尿系成像可全方位、多角度观察结石及积水情况,具有检查快速、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完整尿路图像,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对泌尿系结石、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泌尿系结石 临床应用
  • 作者: 门明冯文秋张玉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华北石油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北任丘 062552)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头颅颌面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颅颌面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56例头颅颌面骨折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再行三维重建;同时56例患者均接受CT二维平扫及 X 线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单纯骨折、复合骨折、骨折合并牙折方面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二维平扫检出率及和X线检出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维重建结果显示:MPR图像能够清楚显示56例头颅颌面骨折患者所有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的具体损伤情况等;但是复杂骨折的累及范围无法清晰显示。MIP能够清晰显示上颌骨骨折与线性骨折;VR能够清晰显示位置较浅骨折,深部骨折显示清晰度较低。结论:在头颅颌面骨折的临床诊断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0例患者进行16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显示有颌面部骨折,16螺旋CT的二维、三维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利用16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16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均行多层螺旋CT16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CT征象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16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灵敏度为96.67%(29/30)、特异度为90.00%(9/10)、误诊率为10.00%(1/10)、漏诊率为3.33%(1/30);CT征象以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及完全梗阻为主,共63处,其中中心性21处(33.33%)、偏心性27处(42.86%)、附壁性8处(12.70%)完全梗阻7处(11.11%)。结论多层螺旋CT16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可作为早期诊治肺动脉栓塞的依据,降低漏诊误诊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16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血管性疾病,中青年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出血、头痛、癫痫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目前而言,临床针对AVM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CT血管造影术(CTA)、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及脑组织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势和不足1。本文旨在分析16螺旋CT血管成像对AVM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现进行以下综述报道。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要点,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在肾上腺病变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肾上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增生7例,肾上腺囊肿3例,肾上腺腺瘤8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样脂肪瘤1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结论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合理利用螺旋CT对肾上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肾上腺病变 螺旋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