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儿科传染分布和就诊状况,探讨减少传染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儿科接诊的传染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传染中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分别占56.2%、20.1%、17.4%,其余是麻疹、猩红热、风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梅毒共占6.3%;接诊的传染患儿大多数在门诊治疗。结论:医院儿科传染种类多、数量大,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加强儿科传染规范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传染病 儿科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输血前患者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5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和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上述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以及感染模式。结果:580例患者中,HBeAg感染患者为19例,阳性率为3.27%;HBeAg感染患者为22例,阳性率为3.79%;HBsAg感染患者为86例,阳性率为14.82%;HBsAb感染患者181例,阳性率为31.21%;HBcAb感染患者28例,阳性率为4.8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感染患者2例,阳性率为0.34%;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感染患者9例,阳性率1.55%;感染模式为: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eAg+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的阳性率,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应当在输血前对患者的传染指标进行严格检测。

  • 标签: 输血 传染病指标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监测防控传染性疾病的途径,观察实施效果。方法:2018~2021年进行传染监测,记录传染类型及及报告例数。结果:四年之间共计报告传染3108例,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报告1198例、835例、654例、421例, 占比分别是38.55%、26.87%、21.04%、13.54%,报告病例数呈逐年降低趋势,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传染监测工作是防控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监测 实施途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传染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评估了传染监测在减少传染传播和控制传染源方面的效果。方法: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40名急诊患者作为参与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接受传染监测措施,包括体温测量、病例调查和传染筛查,而对照组则未接受任何特殊监测措施。在观察期间,我们记录了每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就诊次数、传染检测阳性率以及传染传播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实验组在传染监测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实验组中的患者就诊次数相对较少,并且传染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中未发现传染传播的情况,而对照组则有数例传染传播事件发生。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实施传染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的有效途径得到了证实。传染监测能够帮助及早发现患者的传染病例,有效控制传染源的扩散。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证实了传染监测能够显著减少传染传播的风险,降低急诊患者的就诊次数和传染检测阳性率。因此,我们建议在急诊部门广泛实施传染监测措施,以提高传染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 标签: 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病 传染病监测 传播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专科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现状。方法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68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第二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总分平均为(72.87±11.79)分,条目平均分为(3.84±0.62)分,68.2%护士得分处于中低水平。其中应急知识掌握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57±0.68)分、急救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91±0.65)分、综合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94±0.66)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我能够掌握重大传染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我会使用心电监护、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结论南京市第二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相关机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传染专科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以应对现有及今后可能发生的传染事件。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护士 疫情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2014—2018年传染报告特征,为医院传染疫情管理和科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该综合医院2014—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报告信息,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14—2018年传染报告量以每年6~8月为报告高峰,病种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56.9%);年龄以0~14岁儿童居最多;报告科室以肠道门诊、急诊、儿科为主。结论传染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报告量以肠道传染为主,呼吸道传染呈上升趋势,病毒性传染所占比例上升,应重点关注儿童人群传染的监测与防治。

  • 标签: 传染病报告 监测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新发突发传染疫情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常见类型,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疫情处置过程中,医学实验室在疾病诊断、治疗、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赢得了时间。北京佑安医院作为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期间,快速高效组建应急实验室并开展常规检验和病原学病毒核酸检测,为临床诊疗和病患救治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实验室证据。本文通过阐述北京佑安医院应急实验室建设过程,就如何高效组建独立传染疫情应急实验室,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实现平时常备常练和物尽其用,疫情时迅速高质量应对处置等方面,分享建设过程中获得的启示,为传染医院新发突发传染应急实验室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应急实验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患者在住院前携带传染情况,探讨传染四项筛查对医患双方的意义。方法对5080例入院创伤手术、产前、透析前等需进行侵入性操作或内科治疗需输血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TP阳性者送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核查确证。结果5080例检测中HBsAg阳性297例,占5.85%;抗-HCV阳性77例,占1.52%;TP阳性12例,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2007-2010年输血传染指标室间质评情况,为今后室间质评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2007-2010年输血传染指标室间质评反馈和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结果这4年输血传染4项检测共进行了76个测试,总符合率为96%。结论做好输血传染指标室间质评应以坚持室内质近为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领导重视是关键,实验室硬件是前题。

  • 标签: 输血前传染病指标 室间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方法 在手术室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出4241例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在术前、输血前为其做四项传染指标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和意义。结果  TP阳性率是1.48%(63/4241),HBV阳性率是1.11%(47/4241),抗-HIV阳性率是1.39%(59/4241),抗-HCV阳性率是1.77%(75/4241)。结论  对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做四项传染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感染情况,还能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力,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职业暴露风险,值得应用。

  • 标签: 四项传染病指标 输血前 术前 检测意义 检测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控制的相关情况。方法选择本地区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所有学校的60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急性呼吸道传染发生季节、频率、流行情况及各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发生情况。结果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高发期为3~4月、10~12月;水痘发生率明显高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远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市区学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急性呼吸道传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幼儿园、中学、职业学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控制中,一定要全面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边远学校与小学,从而有效遏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的发生、流行与爆发。

  • 标签: 学校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业经颁布。该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更加法制化。把我国的卫生检疫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也是对我们

  • 标签: 传染病监测 卫生检疫 卫生处理 检疫查验 卫生监督 出境人员
  • 作者: 陈思李淑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散热减少或产热增多或者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传染病的发热多由感染因素引起:如伤寒、结核、细菌性痢疾、流感、脊髓灰白质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