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于敦煌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他经过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驼队缓缓行进在落日下的大漠,清澈的月牙泉静卧在连绵起伏的鸣沙山中,沙山碧水相依……关于'敦煌'一词,东汉应劭的解释是:'敦,大

  • 标签: 伤心史 史振兴 振兴史
  • 简介:中外既有的书籍史研究为数甚夥,就西方书籍史研究而言,目前正在由书籍史研究转向更为强调读者角色的阅读史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晚清书籍/阅读史研究情况作了梳理。参考中西方书籍/阅读的研究成果,在所掌握的史料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关于开拓晚清书籍/阅读史研究的一些设想,希望能对读者有些许提示作用。

  • 标签: 书籍史 阅读史 阅读 文本 读者 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
  • 简介:大家好!又到了每期的“探班博物馆”时间了。不过,这一期小博要带你去的是一个和我们以前去过的完全不同的地方——中国科学技术馆。

  • 标签: 科技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 博物馆
  • 简介:5月17日上午,为期九天的宁波市科技活动周暨宁波科技创客行动启动仪式在宁波科技探索中心顺利启幕。3D打印、声控拍照、体感互动、智能家居等项目亮相宁波文化广场,让市民得以近距离接触新兴科技成果。据了解,今年科技活动周围绕“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

  • 标签: 科技活动周 宁波市 文化广场 智能家居 科技成果 创新创业
  • 简介:珍珠是一种名贵的有机宝石,是异物侵入贝类体内,贝体为保护自身而分泌珍珠质包裹异物所形成的。然而这种产品却是少之又少,我们常说的珍珠大都指养殖珍珠。

  • 标签: 珍珠 有机宝石 装饰价值 药用价值 产地 发展史
  • 简介:古琴,又称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等,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久远的弹拨乐器。琴究竟起源何时已不可考。据汉代《琴操》说:"优羲氏作琴,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桓谭新论》则说:"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绳丝为统,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均是自远遗留下来的传说,无实物考证。我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音乐的"乐"字,就是丝弦张附于木器上所发出声音的会意,这说明在古文字之前,就有琴瑟之类的乐器了。但最初的琴仅有五弦,琴制尚未成熟,后经周文王、武王各加一弦,完善为七弦,并流传至今。古琴为古乐器之王,其音域宽广,能奏出四个八度以上的音,且取音纯正,音色丰富。

  • 标签: 古琴音乐 弹拨乐器 甲骨文 古文字 殷商时代 周文王
  • 简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中,南瓜属于再普通不过的瓜类蔬菜之一了,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在意它的来龙去脉问题。李昕升著的《中国南瓜》(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恰恰是突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甚至看似没必要深问一个所以然的惯性知识界限,将南瓜这一广为熟悉的农作物品种给充分地对象化、问题化,从而以长时段的视野呈现了南瓜在中国从无到有的历史演变过程。

  • 标签: 南瓜 科学技术出版社 历史演变过程 农作物品种 日常生活 中国
  • 简介:摘要柳青塑造了栩栩如生的新一代农民和老一代农民的形象,以及逐渐在农村的土地上开展合作化运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且真实的反应出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有党的领导的,需要有人坚定不移的起模范实例的作用。

  • 标签: 梁生宝,乡土人情,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改革
  • 简介:<正>1477年,英国第一个印刷商威廉·凯克斯顿印出了第一张英文广告,内容是出售一本祈祷书。他在伦敦大街和教堂门口张贴,以向牧师们兜售。这是西方印刷广告的开端。1622年,英国最早的报纸《伦敦周报》发行,刊出了第一份报纸广告。它是一张书籍广告。

  • 标签: 英文广告 印刷广告 报纸广告 祈祷书 广告公司 富兰克林
  • 简介:通常我们所说的农民起义,其实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意味着农村或农业人口的暴动,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亦即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无论古今中外,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底的生存保证,迫不得已而自发发动的武装起义运动。

  • 标签: 农民阶层 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 武装起义 农业人口 运动
  • 简介:人类文明伊始就和计算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科学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但各个学科无一例外,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计算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 标签: 人类文明 现代科学 涉及面
  • 简介:刘迈先生长期从事史志工作:于工作之中深感中华典籍浩如烟海,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遂闲暇之余,以七言歌行体,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抒情达意,表现力强,且声韵皆合,读来琅琅上口,经久难忘。“读能益智,鉴古可察今。”对于这些历史基本知识,每一位中华儿女均应有所了解。至于史志工作者则应视为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不仅要系统掌握,而且应了如指掌,如此则自会得益于编审及研究之中。本刊将分三期刊载刘先生之《中华歌》,以飨读者。

  • 标签: 刘迈 《中华史歌》 史志工作 编撰工作
  • 简介:一下了四天雨,积雨云仍然低悬,空气里弥漫着凉浸浸的水汽。夜格外黑。四人在山间夜行。领头人拎着马灯,灯身罩着黑布,只留下方一小截透出黄色光晕,勉强照亮泥泞的山路。后面三人得脚挨着脚走,不然一片漆黑里,完全不知该往何处下脚。他们走得慢,身上的铁器又缠了布,起脚时除了稀泥的粘黏声,几乎没有一点声响。从远处看,这只是一个微弱的红点,缓慢移动在离地二三十米的夜幕里。其轨迹,勾勒出隐藏在黑夜里的山路曲线。他们一声不吭地走了一刻钟,从一道山脊拐弯,转到山的另一面。目光不自觉地往下

  • 标签: 月清 缓慢移动 一刻钟 男人五十 满脸通红 铁峰山
  • 简介:“7·23”这个日子,将永远被人们铭记!那天夜里,温州地区雷雨交加。晚8时12分,从北京南站驶向福州的D301次,由于雷雨天气被迫临时停靠浙江省永嘉站。一同停在此处的还有D3115次列车。3分钟后。D3115次发车。8时24分。D301次发车,跟在D3115次身后。

  • 标签: 铁路 D301 雷雨天气 温州地区 浙江省
  • 简介:1920年3月梁启超欧游归国后,工作重心由政治更偏学术,意在全力从事教育事业。是年12月至来年3月,梁启超便在清华学校讲授"国学小"(初名"中国学术小")课程。此期间的学术述作与授课,是梁启超由政治家向学者转型的重要契机与标志,然而,"国学小"课程授课文字除讲墨子部分曾刊出外,全貌一度缺失,殊为遗憾。近年,夏晓虹先生通过稽核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四册"国学小"讲义稿本,并补之梁启

  • 标签: 小史 国家图书馆 中国学术 清华学校 月梁 教育事业
  • 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8/45元本书从夏商周三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以"经"与""为关键词,选择各朝代在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关键点,以勾勒出其时代面貌,将中国古代文明置于世界大历史的视野中,以一种全局性的理解,讲述华夏世界及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 标签: 正统性 中国古代文明 夏商周 历史认知 认识图 景中
  • 简介:我的名字叫“瑞”这个怪怪姓名可让我尴尬了,因为英文单词里也有一个“瑞”,也就是one,two,three中的three,为此,有人给了我起了一个外号叫“小三子”,你听,这外号多难听。

  • 标签: 英文单词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