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福建大豆主栽品种的子叶节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研宛,探讨不同品种、不同激素和除草刑不同浓度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诱导分化能力差别较大。供试品种中“莆豆8008”的诱导能力较强,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丛生芽数分别为94.2%和2.69。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表明6-BA较适合于丛生芽的诱导.适宜浓度为1.67mg/L。大豆子叶节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除草剂Glufosinate梯度实验表明除草剂Glufosinatemg/L可作为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选择压力。生根培养基上不宜加除草剂Glufosinate。

  • 标签: 大豆 子叶节 组织培养 激素 GLUFOSINATE
  • 简介:对国兰组织培养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综合阐述了国兰组织培养对中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培养基的配方以及培养条件等各个不同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中国兰 组织培养 育种
  • 简介:以草莓品种‘章姬’和‘红颜’为试材,以草莓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和种类对‘章姬’和‘红颜’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建立优质高效的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0.7mg/L6-BA+0.05mg/LNAA+30g/L蔗糖+7g/L琼脂;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1mg/L6-BA+0.2mg/LNAA+30g/L蔗糖+7g/L琼脂;生根培养基为MS+0.5mg/LNAA+30g/L蔗糖+7g/L琼脂。

  • 标签: 草莓 茎尖 组织培养 快繁
  • 简介:本文对我国人参组织培养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回顾。人参组织培养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有十几个单位几十人次先后在人参花药培养和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利用人参外植体进行无性繁殖、愈伤组织的研究和细胞培养生产天然药物研究中均取得显著成效。台湾省及香港人参组织培养研究也各具特色。展望我国人参组织培养研究,尽快走出实验室,进行工业化生产,形成新的产业,还要作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文章就人参快速繁殖、花药培养、突变体筛选、体细胞杂交、细胞培养生产天然药物研究等诸方面提出了研究方向。

  • 标签: 人参组织培养 突变体筛选 体细胞杂交 次生代谢产物
  • 简介:选用2年生撑绿竹侧枝新萌发的茎尖进行组织诱导,丛芽苗经过继代繁殖,并筛选壮苗生根培养基以及观察不同发根时间,进行不同基质移栽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2mg/LBA和0.5mg/LNAA的激素组合在培养基上诱导成芽数达40个,诱导率为66%;丛芽苗继代增殖选用1.4mg/LBA和0.5mg/LNAA激素组合、培养时间以30d最适宜,这时芽苗长势浓绿;组培苗移植以发根时间30d为佳,移栽基质选择竹炭肥较好。

  • 标签: 撑绿竹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研究
  • 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臻完善,被广泛应用于种苗培育和繁殖领域.本文概述了向海一号桑组织培养技术在苗木扩繁和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这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 简介:本文叙述组织培养应用于农作物品种改良、快速繁殖、消除作物病毒、种质保存、有用物生产方面的基本原理。

  • 标签: 组织培养 农作物
  • 简介:以三明市生长优良的赤桉无性系为材料,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其茎段组织在诱导培养基Ms+NAA0.05mg·L^-1中萌动率最高,增殖培养时以3/4MS+6-BA1.0mg·L-1+NAA0.2mg·L^-1这个组合月增殖系数最大,生根诱导时以1/3MS+IBA1.0mg·L-1+NAA0.2mg·L-1中加入ABTI#O.2mg·L-1的平均生根率最好。

  • 标签: 赤桉 组织培养 正交试验
  • 简介:以半木质化穗条茎段为外植体,开展湿加松组培快繁关键技术对比试验,探讨不同的外植体消毒方法、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对芽的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灭菌净浸泡8min+75%乙醇消毒10s+含吐温-20的0.1%HgCl_2消毒8min,或灭菌净浸泡8min+75%乙醇消毒15s+含吐温-20的0.1%HgCl_2消毒6min,消毒效果最佳;改良MS+0.5mg·L^-16-BA+0.8mg·L^-1ZT+0.3mg·L^-1IBA是最优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3.2,基部长出的丛生芽健壮,生长力强。以1/2改良MS为生根培养的基本培养基,添加的生长素浓度组合以0.8mg·L^-1IBA+0.1mg·L^-1NAA为最佳,生根率可达36.7%。

  • 标签: 湿加松 组织培养 基本培养基 激素 生根率
  • 简介:摘要据记载可知,罗汉果已经在我国种植了200多年了,罗汉果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发现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因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所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集育种、种植和管理于一体的生产模式。随着罗汉果的价值被我国人们发现后逐步地改良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发现了罗汉果的栽培方法非常的多,从有性到无性。随着新世纪科技技术的进步,现在人们不断更新的技术也对罗汉果的育种、繁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作者先从传统的罗汉果育种方式出发,由此引出植物组织培养在罗汉果品种优化和育种方面的应用,文章还介绍了罗汉果在新兴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希望对同行有启发。

  • 标签: 罗汉果 探索 生物新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 简介:摘要: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是利用细胞的再生特性,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加速繁殖的个体生产,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是白芨种苗大规模生产的一种主要途径。该文从白芨组培的外植体、培养基、激素的选择及炼苗移栽等近年来白芨繁殖的相关研究的整理归纳,旨在为白芨的快速繁殖研究、工厂化育苗及炼苗移栽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培养基
  • 简介:第十一届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大会(简称IAPTC&B)定于2006年8月13-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席: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大会秘书长:李家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组委会主席:薛勇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所长),大会财经委员会主席:朱祯(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副局长)。

  • 标签: 植物组织培养 生物技术 北京大学 国际 中国科学院 主席
  • 简介:摘要:STEAM视域下高中校本选修课“植物组织培养”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生物,领略生物的特色和学科魅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 标签: STEAM教育 植物组织培养 校本选修课
  • 简介:以欧洲甜樱桃当年萌生嫩枝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对初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1.5mg/L+IAA0.3mg/L为欧洲甜樱桃最佳初代培养基,茅诱导率达89%,在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2mg/L细胞分裂素(6-BA)和0.1mg/L生长素(IAA)增殖效果最佳;组培苗在1/2MS+IBA0.2mg/L培养基上根诱导效果最好。

  • 标签: 欧洲甜樱桃 茎段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 简介:以黄山贡菊的茎尖、叶片及根为外植体,进行了黄山贡菊芽的诱导、继代增殖培养、瓶外生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MS+6-BA2mg/L+0.1NAAmg/L是诱导黄山贡菊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茎尖诱导率最高达95%;MS+6-BA2mg/L+0.01NAAmg/L是黄山贡菊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达13.2;在生产上,可采用试管苗瓶外生根方法进行黄山贡菊的快速繁殖.

  • 标签: 黄山贡菊 组织培养 外植体
  • 简介:回顾了竹类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竹类组织培养技术作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竹类组织培养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并指出研究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竹类组织培养技术的前景作了展望.

  • 标签: 组织培养 现状与展望
  • 简介: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转基因技术体系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和难点。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为基础的小麦转基因技术,已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材料,但由于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且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易产生体细胞变异等原因,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鉴于此,作为重要的备选方案,非组织培养方法受到学界的关注,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也有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不同方法的潜在受体位点,并与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探讨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 受体组织或细胞
  • 简介:  摘要:白芨栽培不仅能有效利用山区土地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而且白芨组织培养苗可以解决病虫害的发生、规范化栽培、种质(基因)资源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为白芨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也为其它种类药用植物进行种植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本文结合马街镇白芨生产实际,从栽培条件、大棚炼苗、驯苗、大田栽培技术、效益等方面做了分析论述,为马街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支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 标签:   白芨 组织培养苗 栽培技术 效益分析
  • 简介: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是多年生宿根花卉,原产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花卉。其品种多达25000种,我国的菊花品种也有7000种以上。种质保存很重要,本文通过对526种观赏菊的组织培养,得出观赏菊的取材方法及材料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即外植体为茎尖和茎段,在MS+BA0.3mg/L+NAA0.1mg/L的培养基上接种诱导分化丛生芽,选择优质芽低温保存种质,然后在MS+BA0.1mg/L+NAA0.1mg/L的培养基上快速增殖,在1/2MS+IBA0.2mg/L培养基上生根及培养壮苗,出瓶培养成生产用苗。为观赏菊的种质保存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观赏菊 组织培养 种质保存 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