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胎儿大脑动脉血流对足月妊娠胎儿缺氧的预测。方法对191例足月妊娠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3组,A组:脐动脉血流监测S/D比值>3.0、RI>0.67、PI>1.0,共计32例;B组:胎儿大脑动脉血流监测S/D比值<4.0、RI<0.6、PI<1.6,共计29例;C组:脐动脉血流及大脑动脉血流比值(UAPI/MCAPI)>1.00、(UAS/UAD)/(MCAS/MCAD)>0.60、(UARI/MCARI)>1.00,共计12例。观察各组新生儿出生窒息情况。结果3组新生儿窒息1分钟为A组16例占50%(16/32);B组15例占51.7%(15/29);C组11例占91.7%(11/12),差异有显著性(P<0.05);5分钟为A组5例占15.6%(5/32);B组6例占20.7%(6/29);C组6例占50.0%(6/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测胎儿大脑动脉血流能准确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与脐动脉血流比值,能较早识别重度缺氧患者,提请临床关注。

  • 标签: 超声 大脑中动脉 缺氧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评估单侧大脑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TCD和(或)TCCS诊断为单侧CMCAO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患者54例,记录患者DSA上软脑膜侧支(LMA)分级.TCD和(或)TCCS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MV),并计算其患侧(i)与健侧(c)MV比值(MViACA/MVcACA、MViPCA/MVcPCA).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CA及P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LMA分级的相关性.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无症状组(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9例)和脑梗死(CI)组(27例),比较3组患者ACA及PCA血流参数差异及相对CT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MViACA、MViACA/MVcACA与LMA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8,P=0.000;r=0.757,P=0.000);MViPCA、MViPCA/MVcPCA与LMA分级均呈正相关(r=0.383,P=0.004;r=0.624,P=0.000).无症状组、TIA组患者MViACA、MViPCA、MViACA/MVcACA、MViPCA/MVcPCA均高于脑梗死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组、TIA组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低于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和(或)TCCS上ACA及P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DSA上LMA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与CT灌注成像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指导单侧CMCAO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颞浅动脉-大脑动脉(STA-MCA)搭桥术在慢性颅内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单支/双支STA-MCA端侧吻合术后短期的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8月收治并行STA-MCA端侧吻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桥血管闭塞、颅内感染、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等相关并发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本文共纳入患者35例,共行手术41次,其中单支搭桥25次,双支搭桥16次。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搭桥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几率(20%)低于双支搭桥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中术后7 d的CT脑血管成像未见桥血管显影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本研究目前暂时没有发现双支搭桥可能增加的手术风险,但是双支搭桥术后可能增加脑血流灌注较单支更为明显,后续研究将做进一步的量化研究,以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动脉闭塞 双支血管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在诊断大脑动脉狭窄(MCAS)以及评价大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脑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采用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全部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均采用TCD评价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患者成形术前后的峰流速(Vs)、舒张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进行分析比较,并与DSA比较.结果DSA显示,43支MCA中,轻、中、重狭窄的血管分别为10、20及13支;TCD检测示,轻、中、重狭窄的血管分别为9、23及11支.TCD与DSA诊断大脑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术后Vs、Vd、Vm以及PI均增高(P<0.01),R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能有效判断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可作为诊断大脑动脉狭窄及支架成形术术后评价的有效方法,其具有简便无创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经颅多普勒;大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优势分析中图分类号R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7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大脑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测定胎儿宫内贫血价值。方法:院内住院或者产检行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查时发现动脉血流峰值速度(MCA-PSV)增高的孕妇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实验组。另外选择相同期间相同条件但MCA-PSV正常的孕妇60例为对照组。本实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对两组受试者实施CDU检查。分析彩超大脑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测定胎儿宫内贫血价值。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现贫血47 例(78.33%),对照组出现贫血25 例(41.67%)。两组相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CA-PSV显著更高,P<0.05.结论:彩超MCA-PSV增高对于判定胎儿贫血指导临床干预意义重大,这一点值得相关人士注意。

  • 标签: []彩超 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 胎儿 宫内贫血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共计15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本文运用ERPs技术,通过语义判断任务,考察汉语单音节单位的加工差异。实验发现,汉语中非自由语素的判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词和无意义的字,无意义的字诱发的N400成分的波幅明显小于词和非自由语素,非自由语素诱发的LPC成分的波幅显著小于词和无意义的字,词诱发的LPC波幅也明显小于无意义的字。结果表明,无意义的字、非自由语素和词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由于缺乏意义,无意义的字在实验中加工的难度最小,非自由语素的加工难度明显大于词。最后得出结论,实验结果支持N400是语义加工的敏感指标,LPC成分的波幅和加工难度负相关;词更应该是大脑词库中的基本语言单位;词在大脑存在状态比较稳定,非自由语素可能以不稳定的后备信息的概念存储或附着在大脑词库中;词和语素的划分以及语素的下位分类都是具有心理现实性的。

  • 标签: 语言单位 ERPS 大脑词库 本位观 后备程序
  • 简介:目的探讨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177例高血压合并大脑动脉狭窄患者,其中90例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d)进行治疗(干预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年大脑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频谱形态,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与87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年.干预组患者大脑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频谱形态等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2,3年.上述各项指标均改善(P〈0.01),频谱形态明显好转。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大脑动脉上述指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1%(10/90),低于对照组的24.14%(21/87)(P〈0.01)。结论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稳定并延缓高血压患者大脑动脉狭窄的进程,对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动脉疾病 洛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大脑动脉(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MCA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研究,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和闭塞所致的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7例)和闭塞组(34例)。根据发病1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的结果,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并进行对比。结果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55.6%)和8例(23.5%),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2例(44.4%)和26例(76.5%),P〈0.05。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中,小穿支动脉脑梗死为11例(11/15)和2例(2/8),P=0.039;多发性梗死中,穿支动脉脑梗死(PAI)合并皮质梗死(PI)为7/12和3/26(11.5%),P=0.005;多发性梗死中,PAI+PI+分水岭梗死为1例(1/12)和16例(61.5%),P=0.004;分水岭梗死分别为5例和23例,P〈0.001。结论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的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差异,前者多引起单发性脑梗死,后者多引起多发性脑梗死。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之处。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大脑动脉狭窄患者脑低灌注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无临床症状且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为大脑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根据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结果分为PWI正常组(14例)、PWI代偿组(26例)和PWI失代偿组(2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PWI失代偿组认知评分[MMSE评分:(19.35±3.26)分;MoCA评分:(16.06±2.59)分]明显低于PWI正常组[MMSE评分:(26.29±3.12)分;MoCA评分:(24.27±2.85)分]和PWI代偿组[MMSE评分:(23.78±1.77)分;MoCA评分:(20.69±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7、4.134,均P<0.05)。而在各因子分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延迟回忆分项在PWI代偿组[分别为(3.27±0.97)、(1.45±0.73)、(2.47±1.73)分]和PWI失代偿组[分别为(1.96±0.79)、(0.97±0.59)、(1.49±1.38分)]均显著低于PWI正常组[分别为(4.25±1.29)、(2.57±1.24)、(3.57±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1、5.394、4.989,均P<0.05)。PWI失代偿组患者狭窄侧大脑半球萎缩。结论无症状性大脑动脉中重度狭窄引起的脑低灌注与广泛的认知障碍和同侧脑萎缩有关。

  • 标签: 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术后MCA狭窄率〉50%为再狭窄。按MCA狭窄长度分为〈5mm、5~10mm、〉10mm;按置入支架类型分为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分析MCA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13例患者有161处狭窄,置入支架129枚。术前MCA平均狭窄率为(80.8±8.8)%,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3.7±8.2)%。随访89例患者(78.8%),平均随访时间为(28.7±16.4)个月(3个月至5年)。TCD随访63例;随访26例。16例(16/89,17.9%)出现〉50%的再狭窄,其中病变长度〈5mm者再狭窄4例(4/39。10.2%),5~10mm者11例(11/47,23.4%),〉10mm1例(1/3)。置入裸支架后再狭窄15例(15/80,18.8%),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1例(1/9)。16例再狭窄患者伴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高血压4例、吸烟9例、饮酒5例及冠心病2例。有、无相关危险因素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再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类型有关,不除外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支架 危险因素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经文献检索,脑囊虫病合并相关性动脉瘤破裂的病例较为少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夹闭1例右侧大脑动脉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术中分离右外侧裂时可见3个半透明囊状病变,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囊尾蚴。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口服吡喹酮片抗囊虫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动脉闭塞性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方法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16例MCAOD患者的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改变。结果116例患者中,CTA共检出133条大脑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其中单侧者99例,双侧者17例。其中MCA闭塞25条,重度狭窄39条,中、轻度狭窄69条。CT或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LIS)45例,各型分水岭脑梗死(CWSI)38例,流域性脑梗死26例,纹状体内囊梗死(SCI)10例,未检出梗死病灶14例。CTP显示MCA供血区内脑血流灌注异常96例。其中58例有MCA供血区的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未检出血流灌注异常者37例。结论由于MCA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MCAOD可造成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和血流灌注异常。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Notch1及NF-κB表达的影响及脑含水量和梗死体积的变化,探讨其对大脑动脉梗死(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溶剂对照组(vehicle-control),姜黄素组(CUR)。MCAO术后立即腹腔注射姜黄素溶液(80mg/kg),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同体积含0.5mol/LNaOH的0.01PBS。根据不同时间点每组分为对照、3h、6h、12h、24h、48h、72h共7个亚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2~4分者纳入实验组。归组后将动物断头处死,留取病变侧脑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观察Notch1及NF-κB的表达。各组仅取48h一个时间点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及2%的2,3,5-三苯基四唑氮红(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观测梗死体积。结果CUR组降低Notch1和NF-κB的表达,这种抑制效果至少持续至MCAO后72h(P<0.05)。与vehicle-control组相比,CUR组在MCAO后48h时即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5),减少脑含水量[(80.42±9.00)%vs(83.71±7.00)%(P<0.05)]及梗死体积[(40.08±3.66)%vs(28.94±6.20)%(P<0.05)]。结论姜黄素干预后,MCAO模型病变脑组织含水量降低,梗死体积减小,Notch1和NF-κB表达水平同步下调,推测姜黄素有脑保护作用,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Notch1和NF-κB的表达对缺血性脑组织起到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姜黄素 炎症反应 NOTCH 1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大脑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中,LVIS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80例大脑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U组(予以常规溶栓+普通支架治疗)、支架N组(予以常规溶栓+LVIS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 支架N组治疗有效率97.50%,治疗1年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英文全名:glasgow outcome scale,简称GOS)Ⅲ级以上占比100.00%;对照U组治疗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动脉动脉瘤(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5月收治12例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于发病12h内急诊手术。结果12例均完成手术治疗并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随访2~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4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超早期(12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先处理血肿初步减压,及时解除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可有效降低脑疝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手术 超早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大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大脑大脑动脉瘤夹闭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到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程序和手术步骤,熟练掌握脑外科显微器械、动脉瘤夹闭器械的使用和传递方法,手术过程中主动、准确、迅速的传递器械,与手术者密切的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瘤 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网状大脑动脉(MCA)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探讨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症状型网状MC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例33~52岁症状型网状MCA患者。8例患者中1例先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行联合脑血运重建术;7例行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WI)评估术后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癫痫发作,无脑梗塞和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DSA和PWI显示,7例出现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供血,脑灌注缺血情况改善。术后6个月的mRS评分为(0.38±0.52)分,较术前[(1.13±0.35)分]降低。术后6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改善,术后2例患者症状稳定,未再出现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是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网状MCA患者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脑灌注情况,短期随访效果好。

  • 标签: 网状大脑中动脉 联合脑血运重建术 神经功能 显微神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