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公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某地区公路运输业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公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分析公路运输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 标签: 公路运输 地区经济 影响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港口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外贸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发展港口经济带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港口经济概念及在沿海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推动港口经济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旨在为我国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港口经济 沿海地区 经济发展 对策
  • 简介: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今后的几年,是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正确认识地方政府推动地区经济...

  • 标签: 地方政府行为 地区经济增长 经济转轨 市场经济体制 资产重组 资源配置
  • 简介:(一)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是在改革的风浪中进行的。这是继五十年代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又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建设高潮。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五十年代。十年来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从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迈了一大步,增强了自身的经济活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事实表明,现在是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计划体制、投

  • 标签: 民族地区 五十年代 计划体制 民族自治地方 新兴城市 农业生产基地
  • 简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也拉大了.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

  • 标签: 地区经济 地区差距 经济发展
  • 简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西部12个地区2005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客观反映西部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西部地区 因子分析 主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木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意义出发,依据木材综合利用的具体原则,探讨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如何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以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木材 开发 利用 地区经济
  • 简介:税收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较为适宜的。现在我国某些不适当的税收政策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有必要作适当调整,把税收优惠与产业优惠结合起来,并以产业优惠为主导,逐步取消对内对外两种不同的税收优惠办法,构造不发达地区新的税收优惠,同时正确处理好税收优惠与政府财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 标签: 税收 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 地区经济
  • 简介: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它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重要复杂而敏感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私有制度下的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 标签: 抓住机遇 民族问题 私有制 制度 国内 社会发展
  • 简介:西南四省五方,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然而却有相当部分地区和人口还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西南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战略是:“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搞好外引内联”。几项重大的对策是:进一步合理布局生产力;重视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产业结构调整;广泛筹措资金,扶持贫困地区贫困户;积极开展横向联合;大力发展基础产业,改善基础条件;着意做好民族贫困地区的工作;所有制结构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文末,对西南地区几个主要贫困片分别阐明了开发利用方向。

  • 标签: 贫困地区 经济开发 脱贫致富 开发战略 对策 西南地区
  • 简介:<正>(一)改革开放前的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建国47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0年到1994年累计,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5290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8123亿元。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4491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79元。

  • 标签: 地区经济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 地区发展 “一五”时期 中西部地区 沿海与内地
  • 简介:<正>近一时期,国际上有人认为欧洲经济将急剧上升,而对未来西太平洋地区(简称西太地区)经济则描绘了一幅较为阴暗的图景。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西太地区经济发展有比较大的后劲,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欧洲经济的发展势头难以凌驾于西太地区之上。

  • 标签: 西太平洋地区 南朝鲜 地区经济发展 欧洲经济 直接投资 相结合
  • 简介:自本世纪以来,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使西部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西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采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对西部十二个地区从1996-2005年十年问经济增长的δ-收敛、β-收敛进行了检验。

  • 标签: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δ-收敛 Β-收敛
  • 简介:<正>根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90年度报告,1989年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都明显放慢了速度。对于太平洋地区经济,报告特别指出,1989年结束了“太平洋经济奇迹”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东亚的经济增长率由70年代的6.6%上升到80年代末的8.5%。这一成就产生于世界经济的相对稳定,极少出现的经济、金融危机,强化了的经济管理。另一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3.3%的低增长。增长放慢的原因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停滞不前和发达目家的高通货膨胀。因为上述原因,持续高速增长的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增长率已由1988年的9.4%下降到1990年的5.6%,被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的平均增长率7.8%所超过。东盟国家的经济高涨,是由于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日本和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纷纷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泰国实行出口导向

  • 标签: 地区经济发展 工业化经济 太平洋地区 发展中国家 东盟国家 世界经济
  • 简介: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属于中观经济的研究范畴,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谋划.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生产力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必须以全国、邻省(区)和本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战略为外在客观依据,必须以本区的区情为内在客观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就是这三种依据统筹思考、有机结合的结果.依此方法和思路,笔者想进一步探讨一下榆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 标签: 发展战略构想 经济发展战略 生产力经济学 地区经济 战略重点 劳动者文化
  • 简介:皖北地区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措施,皖北地区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扎实工作,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今年以来,全区按照突出科学发展、突出和谐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继续在较高增长平台上平稳运行。但是由于发展起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等多种因素影响。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

  • 标签: 皖北地区 经济形势分析 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方式 地区经济发展 粮食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