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中发病率的增高,其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临床方法很多,本文概述近3年治疗后抑郁的治疗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除偏瘫、行动不便、语言障碍对身体造成危害外,许多恢复期的患者会出现很多种情绪低落的表现,且久治不愈,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患者容易自伤自杀。因此除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护理外,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尽量消除由疾病带来的负性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

  • 标签: 卒中 心理护理 患者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在中国,是死亡及致残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大部分(约80-90%)是可以预防的。本文对近期预防措施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戒烟、地中海饮食、限制盐摄入量、使用B族维生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卵圆孔未闭和颈动脉狭窄。使用B族维生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确能预防,但是携带MTHFR变异的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叶酸,并且由于氰钴胺对肾损伤患者有害,我们应该使用甲钴胺或羟钴胺。阿司匹林抵抗似乎是肠溶衣导致,而超过50%的中国人因存在细胞色素酶CYP2C19变异而对氯吡格雷反应减弱,该酶将药物从前体转化为活性状态。作为目前抗凝治疗的重大变革,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s)因其直接效应而备受关注,本文将着重讨论各个DOACs之间的主要差异。经皮卵圆孔封堵可降低中风险,但是在大多数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卵圆孔未闭是偶然出现的,因此识别出以反常栓塞为可能机制的患者亚组十分重要。一些卵圆孔未闭的患者由于肺栓塞的风险更适宜使用抗凝治疗。颈动脉支架给高龄患者带来更高的风险,大多数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强化药物治疗更优于支架置入术或内膜剥脱术,而只有少数患者可从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获益。

  • 标签:
  • 简介:儿童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与成人显著不同,与成人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儿童很少见。而与儿童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主要包括脑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镰状细胞贫血和血液系统异常等。虽然儿童中发病半较低,但其复发危险率及致残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惠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儿童的流行病学、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治疗现状及预防建议做一综述。

  • 标签: 卒中 儿童 危险因素 病因 治疗
  • 简介:血管性痴呆定义正在重新修订.痴呆的多灶梗死模式和阿尔茨海默模式,常称作是多灶梗死性痴呆.这一称谓正在被更广泛的概念即血管性认知损害所取代.概念的演变反映了对构成这种复杂综合征基础的致病机制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这一修订工作的结果,在过去的25年,新的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并且导致了关于精确的定义和有限互动评价可靠性的新问题.临床医生和调查者所选择的血管性痴呆的特异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经济评价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卒中 认知损害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 简介:1引言在澳大利亚,每年大约有53000人罹患,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年龄超过75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预计每年的中发病人数还会增加。在澳大利亚,中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每年超过13亿美元。同时,它对个人、家庭和劳动力的影响也甚为巨大。

  • 标签: 急性卒中 临床处理 指南 澳大利亚 人口老龄化 患者年龄
  • 简介: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并有发病年龄提前趋势。在我国,脑血管病已经上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脑卒中的预防和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006年9月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起草了申请建立中国教育日(每年11月20日)的建议,获得批准实施。并于2007年11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并且在当天,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活动分会场进行了现场咨询教育活动。

  • 标签: 教育活动 脑卒中 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 脑血管病 公共卫生问题
  • 简介: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现代医学认为,的危险因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体力活动情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平中 体力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垂体围手术期相关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15年1月间天津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共42例垂体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处理的相关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关体征等,及早发现及处理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手术预后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42例垂体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死亡及失明等并发症,未发生严重的合并症。结论应重视垂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相关护理经验,有利于促使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垂体卒中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谈论健康生活时,预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也称中风,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疾病,由于血管供血中断或者出血导致脑部组织损伤。它可能会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预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健康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期,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的反应有脑功能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的失效。脑功能的退化会造成机体的反应逐渐的迟钝,机体的免疫功能的逐渐失效会使机体受到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但是中后期免疫系统对机体不同器官产生的反应是双相的。中期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的失效,机体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的阻挡功能下降,病毒入侵机体,引起机体患各种炎症。其中尤以肺炎为主,肺炎加剧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破坏,这是造成机体死亡的关键。本课题研究机体中后期免疫系统产生的反应,机体因为免疫系统的失效产生的各种病症,以及对机体实施的救助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患者脑血管狭窄与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患者197例,依据经颅多普勒(TCD)和(或)MRA、DSA检查结果,分成血管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平均随访25.69个月时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和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发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的风险和累积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结果:在随访的197例患者,失访8例,共有189例资料完整。狭窄组(32.6%)与非狭窄组(15%)的中发生率(P=0.01)和预后(P=0.014)有显著差异;狭窄组50%的再发时间为47个月,显著短于非狭窄组的53个月(P=0.014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预后的因素,有血管狭窄者再发率高于无脑血管狭窄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缺血性病患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病例,选取9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探究组行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对比组行基础护理管理。结果:探究组的病患SAS、SDS评分都低于对比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比组都更高;探究组病患复发4例,占比为8.70%,相较于对比组的9例、19.57%复发更少。结论:在缺血性病患采用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效果更好,有效改善病患的预后以及复发情况,病患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更高,复发更少。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个案管理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杨慎的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过激烈的争论,但因为可据材料的有限和材料本身的真假难辨,一直悬而未决。本世纪初,随着董运来、丰家骅先生对《明文海》中游居敬《翰林修撰升庵杨公墓志铭》的发现,此讨论终告一段落。然仍存在个别疑问,如李元阳《升庵七十行戍稿序》记杨慎嘉靖三十八年冬由泸至滇,这就导致杨慎卒于昆明而非永昌、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之说的可疑。本文在指出旧说不合理的同时,试补充三则材料,用以强化杨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于昆明高晓寓所的可信性和毋庸置疑。

  • 标签: 杨慎 卒年 卒地 补证
  • 简介: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提供有关各种确定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证据的概述,并提供降低中风险的推荐。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位作者先前在相关课题领域中的工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涵盖时间段为2001年最后一次回顾发表到2005年1月),参考先前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概括现有的证据,指明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标准的AHA标准做出简明的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在撰写过程均有很多机会对推荐进行评论并认可这份声明的最终版本。在AHA科学咨询与协调委员会批准之前,本指南已进行过广泛的同行评议。结果:对评价个体首次中风险的流程图进行评价。根据进行干预的可能性(不可干预、可干预或潜在可干预)和证据的强度(证据充分或证据不太充分)。对首次的危险因素或风险标记物进行分类。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出生体重低、人种/种族和遗传因素。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主动或被动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体脂分布。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升高、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升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中一级预防的资料进行回顾。结论:有大量证据确定增加首次中风险的各种特殊因素和提供降低这种风险的策略。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卒中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