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30%~40%患者仍会复发,小部分患者达难治,即使接受干细胞移植,很多患者仍不能得到治愈,且许多患者并不适合高强度化疗或移植。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了针对PD-1/LAG-3、CD20/CD3、CD19/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及CD19抗体偶联药物、CD47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DLBCL,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复发 难治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我厂对某医院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20 例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 进行收集分析 ,将其中接受放化疗的 10 例作为对照组,另外接受放化疗联合靶向药品的 10 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90.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0.00% 好于对照组患者 40.00%、 60.00%。结论:用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

  • 标签: 放化疗 靶向药物 晚期胆道恶性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6岁,因"发现壶腹部占位21 d"入院。腹部增强MRI提示壶腹癌可能性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为"胰腺低分化腺癌侵犯十二指肠壁全层伴广泛性脉管内癌栓"。患者术后2周起行替吉奥治疗,术后7个月发现肿瘤复发,改为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治疗3个月,复发肿瘤完全缓解。本例患者应用的免疫联合靶向药物这一精准医疗方案,为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及临床指导。

  • 标签:
  • 作者: 董培 刘洋 张志凌 李志勇 郭胜杰 刘卓炜 蒋丽娟 韩辉 尧凯 李永红 夏建川 曹云 田丽 范卫君 何立儒 周芳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泌尿外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治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影像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局部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乳腺癌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均降低,而观察组外周淋巴细胞T亚群免疫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疗方案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免疫功能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临床治疗 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 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正常成骨细胞hFOB和人骨肉瘤细胞HOS、MG63和SAOS2中LINC-PINT和miR-524-5p的表达。应用脂质体法转染至pcDNA组(转染pcDNA)、pcDNA-LINC-PINT组(转染pcDNA-LINC-PINT)、si-NC组(转染si-NC)、si-LINC-PINT组(转染si-LINC-PINT)、miR-NC组(转染miR-NC)、miR-524-5p组(转染miR-524-5p mimics)、pcDNA-LINC-PINT+miR-NC组(共转染pcDNA-LINC-PINT和miR-NC)和pcDNA-LINC-PINT+miR-524-5p组(共转染pcDNA-LINC-PINT和miR-524-5p)HOS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C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人骨肉瘤细胞HOS、MG63和SAOS2中LINC-PIN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8±0.01、0.33±0.01和0.42±0.01,miR-524-5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65±0.23、1.68±0.14和1.51±0.13,与正常成骨细胞hFOB(分别为1.00±0.08和1.00±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48、72 h时,pcDNA-LINC-PINT组HOS细胞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1±0.05和0.57±0.05,pcDNA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62±0.05和1.06±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cDNA-LINC-PINT组和pcDNA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5.28±2.15)%和(9.0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iR-NC组(1.00±0.03)比较,miR-524-5p组WT-LINC-PINT细胞的荧光活性(0.31±0.0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过表达miR-524-5p可逆转LINC-PINT对HOS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靶向miR-524-5p有关,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 标签: Lnc RNA LINC-PINT miR-524-5p 骨肉瘤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Axl是受体酪氨酸激酶TAM(Tyro3、Axl、Mertk)家族中的一员,在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表达上调。过表达并活化的Axl可参与驱动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对放化疗和靶向药物耐药以及降低抗肿瘤免疫反应等过程,从而成为预测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文章从Axl的结构和活化、Axl与白血病耐药和预后的关系以及靶向Axl的药物3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Axl 白血病,髓样,急性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肾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男19例,女5例。年龄17~73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17例,非透明细胞癌7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预后评分低危2例,中危14例,高危8例。初诊骨转移21例。同期转移18例。行原发灶切除7例。56例接受靶向药物联合骨转移病灶SBRT治疗(B组),男45例,女11例。年龄21~86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36例,非透明细胞癌20例。IMDC评分低危14例,中危32例,高危10例。初诊骨转移45例。同期转移31例。行原发灶切除56例。54例SBRT治疗前伴骨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中位评分6(2~9分)。一线治疗药物分别为舒尼替尼44例,索拉非尼10例,阿昔替尼22例,培唑帕尼4例。5例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更换二线药物治疗,65例因肿瘤进展改二线及以上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SBRT患者采用仰卧位,根据治疗目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以及危及器官的耐受性决定放疗剂量,常用SBRT处方为30~45 Gy/5F。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80例,中位随访时间20.7(4.8~115.7)个月。随访期间,A组和B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接受了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B组中54例放疗前有骨痛症状,46例SBRT治疗后对止痛效果满意,12例骨病灶放疗后达完全缓解,32例达部分缓解。随访期间,40例因疾病进展死亡。A组和B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0.7个月和未达,2年总生存率分别50%和6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9%和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B组仅2例(3.6%)发生3度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骨转移灶SBRT,可以有效提高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 标签: 癌,肾细胞 骨转移 靶向药物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中位生物有效剂量为147 Gy (67~238 Gy)。结果分别有32、13、7、5、1例患者接受了1、2、3、4和6处共105个病灶的SBRT治疗,71%为骨转移灶,放疗期间未停用靶向药。SBRT治疗后中位随访9.4个月(2.7~40.1个月),18例患者死亡。1年局控率为97.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3%,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3%。85%患者放疗后疼痛减轻。放疗后肿瘤退缩患者1年总生存优于放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患者(83%∶48%,P=0.021)。全组患者共6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4例为3级骨髓抑制,1例为放射性神经炎,1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初步显示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转移病灶的SBRT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

  • 标签: 肿瘤转移,肾/靶向疗法 肿瘤转移,肾/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肿瘤特异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癌症的异质性,目前的靶向治疗只能使一部分癌症患者受益,因此寻找更广谱的肿瘤治疗靶点是当务之急。跨膜蛋白CLDN18.2限制性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而且其在肿瘤组织表达量较高、分布范围广。CLDN18.2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期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靶向CLDN18.2的抗体IMAB362用于单独治疗或联合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良好,预示着CLDN18.2在癌症靶向治疗中有巨大潜力。此文对CLDN18.2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CLDN18.2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目前采用的标准化疗效果较差,复发或转移患者生存率低,需要从基因角度入手找到精准的靶向治疗药物。文章综述了近些年骨肉瘤的种系突变、体细胞突变等基因组的研究进展,汇总了与骨肉瘤密切相关且能反映其特征的突变及通路,为下一代分子靶向治疗带来希望。

  • 标签: 骨肉瘤 种系突变 体细胞突变 驱动基因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基因治疗是一种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的血友病A(HA)治疗方法,人体内有多种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HA的靶细胞。为克服靶向肝细胞基因治疗HA的缺陷,研究者们开发了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的基因治疗策略。该策略应用不同的血小板特异性启动子,从而实现靶向血小板的FⅧ表达,常用启动子包括血小板糖蛋白αⅡb启动子,血小板糖蛋白Ⅰb启动子,血小板因子4启动子等。该策略主要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大量FⅧ在需要止血的损伤局部聚集,促进止血并激活凝血反应。其次,FⅧ储藏在血小板的α颗粒内,极大地降低了FⅧ在血液循环中的暴露时间,减少了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FⅧ和自身抗体的接触机会。笔者拟就近年来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基因治疗HA的新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血友病A 基因治疗 靶向血小板策略 异位表达FⅧ 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308nm 准分子 激光技术对斑秃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 抽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骨转移是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由于严重的疼痛往往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且易出现与骨骼相关的不良事件,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针对轻、中度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以采用常规止痛、镇痛和外部照射放疗。但在全身多处转移和疼痛严重的情况下,以上3种方法的疗效都不好,且不良反应严重。而某些放射性核素能够特异性地被活性增高的成骨细胞摄取,并且能较长时间滞留于骨组织中。因此,使用一些新型骨靶向放射性核素,如89Sr、153Sm和186Re等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成为新型方式,为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靶点和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肺肿瘤 放射性核素治疗 疼痛 骨转移
  • 简介:摘要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因其异常分泌释放的儿茶酚胺,疾病风险较高,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药物治疗选择尚存在争议。研究的不断深入表明其不同的分子亚型具有不同的致癌机制和治疗反应,并且已有多种相对应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文章就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治疗现状、靶向药物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CD22是相对分子质量约135 000的Ⅰ型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唾液酸黏附素家族成员之一,是B细胞受体的抑制性辅助受体,与B细胞的发生、分化以及功能密切相关。CD22特异性地表达于成熟B细胞和90%B淋巴瘤细胞表面。因此,抗CD22抗体药物已成为相关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此文就CD22的分子特征、功能以及靶向CD22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抗原,CD22 分子靶向治疗 白血病,B细胞
  • 简介:摘要颅外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作为一种高流量脉管畸形,目前以手术和无水乙醇介入为主的治疗风险较高,且复杂颅外AVM的预后不佳。因此,在遗传学和病理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加速靶向治疗的研究是该领域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颅外AVM的遗传学研究突破性地发现了该疾病存在RAS/RAF/MAPK通路相关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基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可能在病理机制中同样具有潜在价值。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治疗显示对颅外AVM可能存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高通量蛋白组学为颅外AVM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近期颅外AVM相关的病理机制、遗传学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颅外动静脉畸形 遗传学 靶向治疗 蛋白质组学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 2000-2016年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192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靶向药物 +紫杉醇组 98例,单纯紫杉醇治疗组 94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靶向药物 +紫杉醇治疗治疗有效率为 48.9%,明显高于紫杉醇组 27.6%。在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紫杉醇组。 结论: Her2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化疗相对于单纯紫杉醇化疗对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有显著的生存获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Her2阳性 转移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靶向治疗的应用一方面改善了肿瘤的治疗;但另一方面,由于靶向药物所针对的靶点通常也是生理状态下免疫通路或者细胞通路的关键成分,从而损害正常免疫功能,导致包括侵袭性真菌病(IFD)在内的感染性并发症风险增加。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使对IFD风险的认识及防控策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血液科医师在新时代对IFD的认识与诊断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血液肿瘤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