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演奏家》的编辑部老师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外地琴童家长,我是本刊的忠实读者,已经有两年时间了。首先感谢你们的杂志,给我提供了很多音乐方面的资讯,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还丰富了我们音乐知识,尤其是《音乐知识问答》几乎我和孩子每一期都要从头做到尾,慢慢地

  • 标签: 音乐知识 演奏家 编辑部 音乐素养 老师 琴童
  • 简介:不为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既然您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阴雨绵绵,一身装备深入那荒无人烟为的是一顿野炊。那么,我起早贪黑往家里搬运破纸片也应得到您的谅解。虽然这看起来比自虐更无聊,但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个体之间的不同应该得到尊重。

  • 标签: 《觅旧闲话》 中国 当代 杂文 逸飞
  • 简介:一逢新×——如年,学期,季节等,往往能听到"新×新打算",对此本人不大以为然。幡然觉悟,新意泉涌,并不非要憋上一阵子到新×去应景,傍晚、月底甚至即时也可实行。敝刊去年略作调整,今年除了封面有点变化,新岁如旧,"吾道一以贯之"。要说更的是,今年是刊物创办20周年。遥想20年前创刊伊始,奔走于杭、沪之间,所聘顾问茹志鹃、高光、谢泉铭、左泥尚生而且健,名誉主编柯灵亦矍铄硬朗,得知鲁迅故乡要办文

  • 标签: 名誉主编 茹志鹃 道一 柯灵 《野草》 文学期刊
  • 简介:在新教学楼上了三年的课,第一第二年都在5楼,第三年转战到3楼。新教学楼的楼顶在6楼,上面很空旷,可能是为了防止有意外发生,所以那里很少开门。我只逮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去过一次,不到一分钟.就被保安叔叔给轰下去了。在那顶阁,有类似小仓库的地方,每次大考完后,都会有学长学姐们遗弃的书籍。被我发现后,很放肆的拿了回去。当然,只是一两本比较有吸引力的杂志。

  • 标签: 风景 母校 教学楼 吸引力
  • 简介:父亲时常念叨一句老话,叫“石、斗、升、合(ge3),斤、两、钱、分”。这是旧制,我们虽有耳闻,却似懂非懂,若深究起来,更说不出其准确含义。乡村保有旧制,尽管并不常用,但总能见到它们的影子,犹如隐藏的精灵,不肯让人们的记忆老去。

  • 标签: 杂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一位年轻的牧师应召到镇上的教堂服务。此地日趋没落,教堂也已经破败不堪。尽管如此,牧师和他的妻子依然热心地修缮教堂。那是1948年。

  • 标签: 桌布 蕾丝 教堂 牧师 修缮
  • 简介:常常一个人躲在书房,看作家们的旧年书信,钩沉往事,可以想到很多的人,很多的事。那一时刻,对我很重要,故去的作家站起来了,我分明看见了他们的身影,健在的作家似乎就在我的身旁,像老师,像朋友,真诚讲述着自己的事和文坛的事。

  • 标签: 《旧信记》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安妮,此刻你均匀细密的呼吸声就是我的安可曲,我在这甜美的曲调中看到从你梦境那头投过来的色彩,浓妆淡抹地涂满我的整个回忆匣子。

  • 标签: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晚安 旧眠》
  • 简介:天色青苍,晚来欲雪。却见喜鸾宫中烛台摇红.有人在跳舞。一双白嫩的脚步生莲。垂至脚踝的烟色长裙随着她细软的腰肢徐徐颤动.香肩轻摇.仿佛丝毫感觉不到寒风中的冷冽。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旧蝶哀》
  • 简介:上海,到处充斥着浓浓的怀旧与复兴的痕迹。人们在老洋房里过着新生活,在梧桐树环抱的老街上喝着咖啡,在老宅新的餐馆里回味着上世纪30年代的私房菜……至今仍有很多"老上海"会在傍晚时分聚集到百乐门跳上一曲交际舞,也会有人在周末保留着吃旧式西餐的传统。在上海,无论是繁华的淮海路还是僻静隐秘的山阴路,都蕴藏着一份浓厚的怀旧气息,而从采种意义上来讲,这也许是上海的新生,一种基于复兴力量的新生。从《花样年华》到《新上海滩》、《色·戒》,那些人们对于老上海的浮想联翩好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银幕上、小说中那些华丽,优雅的旗袍,盛极一时的外滩,尖角房顶的者洋房,老旧的留声机,乃至一碗小馄饨,无不记录着上海滩上世纪30年代的风华正茂,时至当下,70多年后,让我们来寻找一下老上海的风情,体会一次时空交错的旅行。

  • 标签: 《花样年华》 老上海 时空交错 百乐 私房菜 尖角
  • 简介:新的事物是不是都是好的呢?不是的。“新”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从时间说的,一件事物过去从来没有,现在刚刚出现,这就是一件新事物。另一层是从内容或性质说的,一样东西它的性质变得更好了,就是一样新东西。中文里,这两个“新”是同一个字,但在新约圣经用的希腊文里,两个“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 标签: “新” 新约圣经 事物 希腊文 意思 时间
  • 简介:那年“非典”,在家自我隔离。倒潜下心来,整理的家信。我一边整理,一边想,自己算是幸运的,1963年大学毕业以后,分到外地,才有幸获得那么多的家信。但是,在那非常时期,大多也无法保留了。现有的信,1966年的仅存两封,还有1973年6月一直到1979年6月的一百四十余封。这些幸存的信,就从最早的1966年9月爸爸的那封信算起,也跟了我四十年吧,算是很不易了。最后,我存的信,竟然放了五个文件夹。

  • 标签: 黄佐临 话剧 艺术形式 “文化大革命” 中国
  • 简介:塘栖如果能保持旧日的模样,也许可以居江南水乡古镇之首。塘栖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过去是县里的直属镇,距杭州23公里,乘船出入正好是一天的航程,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会选择在这里过夜。塘栖是富饶的鱼米乡,也是运河漕运商品的中转港和集散地。那时候的塘栖,临河的长街,都盖着顶棚,长长的廊街,一座座的廊桥,把全镇连接起来,雨天出门不必撑伞,热天出门不怕太阳。1949年5月,我随军南下进入这座古城时,虽然战斗很残酷,但我还是觉得进了天堂。

  • 标签: 江南水乡古镇 广济桥 土特产 水手 经济来源 运河
  • 简介:集邮可以增加知识、陶冶情操。形彩色色的邮票,蕴含无限丰富的知识;精美的画面,也可以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保存在重庆市档案馆的这套“邮票”,以旧日历为载体,邮票面值为手书,分别有“贰元”、“叁元”、“肆元”三种,盖有“庆祝蒋委员长五秋寿辰纪念渭南二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印章。

  • 标签: 探源 邮票面值 陶冶情操 市档案馆 委员长 知识